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佛山石灣美術陶瓷廠的陶藝作品。 供圖/圖蟲·創意

舞台上,貴州在演著《地球最後的夜晚》,西安正摔著酒碗,珠海在港珠澳大橋上飆車,成都在彈著吉他。聚光燈下,沒有佛山。讓她來一套武術?武術過時了吧?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手寫揮春習俗。該習俗出現於每年春節前,地點在筷子街一帶的佛山老城區。攝影/鹽水楔之孤舟

除了無影腳,佛山還有什麼?她有錢,廣州和深圳是廣東GDP的老大老二,佛山是老三;她有名牌,美的、格蘭仕、碧桂園、順豐、李寧、健力寶都是她的驕傲;她有生活,「廚城」順德正是佛山的五區之一。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順德樂從世紀蓮體育中心。攝影/盧文

佛山,不起眼,但沒那麼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西樵山。 攝影/石耀臣

1.整個廣東被佛山「拿下」?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佛山市地理位置示意圖。繪圖/Paprika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佛山五區位置示意。繪圖/Paprika

禪城、順德、南海、三水和高明是佛山的五個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了50萬大兵南下征服嶺南,設下的除了桂林郡和象郡之外,另一個大郡就是南海,它囊括了現在包括佛山在內的廣東絕大部分地區,郡制就設在番禺(今廣州)。佛山在唐朝之前還叫季華鄉,跟南海郡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而小弟「逆襲」的故事,正默默上演。

東晉時,一位高僧從罽(jì)賓國,也就是今天中印巴邊界的克什米爾,來到了季華鄉弘揚佛法,在某個山崗上建起了塔坡廟,供起了三尊佛像。後來大師離去,寺廟破敗坍塌。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已被重修塔坡廟。攝影/招力行

「至唐貞觀二年,居人見塔坡岡夜轍有光,因掘地得銅佛三,奉於岡上,曰塔坡寺,遂以「佛山」名鄉。——《塔坡寺志》」

夜晚放光,也許是唐朝佛學興盛時人們的想像。有說法稱實際上是人們在覓水打井時恰巧發現了三尊佛像。但無論如何,佛山因此而得名。因為地屬嶺南,河網廣布,水路交通發達,到明清時,陶瓷、紡織、中藥等行業發展迅猛,佛山一度和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被並稱為「四大名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三水區大塘鎮。攝影/招力行

佛山飛黃騰達了,再來看看的「大佬」南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各朝君王把南海郡拆了又拆,致使它的面積不斷被縮小。隋朝時番禺縣(今廣州)被改名為南海縣,唐朝時又在南海縣裡分出了一塊地方,作為番禺縣。後期這兩地的名稱反反覆復地變更,除了說明南海地位不比當年之外,也從側面證明了廣州和南海同根同源。你現在要是想體驗純正廣府人家的文化,到佛山去肯定錯不了。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位於南海桂城蟲雷崗山頂的魁星閣,位於城市中軸線上。攝影/盧文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作為對外開放的港口逐漸崛起,成為省會,但南海依舊是個縣。我們剛才提到,佛山在明清時借著天時地利,商業高速發展,隨即就從南海縣獨立出來,1912年正式成為佛山鎮。幾經變更,南海縣又縮小成了南海區,成為廣府文化濃縮的精華,2002年起正式併入了地級市級別的佛山。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南海九江海壽島。 攝影/盧文

地域的分分合合總與城市發展相關。被併入佛山的順德區也曾是個市。如今由於實力矚目,順德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事務,有權按照地級市的級別自我管轄。所以順德人一般不稱自己是佛山人。那種感覺,就像在2009年廣州和佛山正式同城一體化發展之後,佛山人更勤快地跑到南海區去看妹子,他們怕自己市的妹子都被廣州人泡走了。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三水大旗頭古村的鑊耳屋,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攝影/招力行

3.功夫之鄉,為何偏偏是佛山?

提到佛山,大多數人脫口而出的就是「葉問」。佛山作為武術之鄉,明清的全盛時期光是武館就有400多家,流行著50多種拳法。要說有代表性的,當屬祖籍佛山南海西樵的黃飛鴻,他打得一手剛勁有力、步穩勢烈的洪拳,一招「佛山無影腳」,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趙文卓和李連杰都曾經試驗過黃飛鴻的角色。 來源/網路

葉問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令華人驕傲的李小龍正是葉問之徒。詠春拳起源福建的南少林,打起來剛柔並濟、後發制人,最終在佛山被發揚光大;陳盛執掌的鴻勝武館耍的是蔡李佛拳,拳法搭配大刀,打法靈活、殺傷力大。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鴻勝武館門徒三千,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武館。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李小龍經典動作大片《龍爭虎鬥》電影劇照。 供圖/視覺中國

為何偏偏佛山成了武術之鄉?兩個字,有錢。佛山當時是中國的四大名鎮,商業發達。正所謂「窮文富武」,古時候貧寒子弟只有加入「公務員系統」,才能改變一家命運,而佛山的富家子弟擁有大量時間、金錢和營養補給,自然就有了習武的條件。佛山富庶,但擁有的武裝力量只是鎮的級別,鄉民只能練武自保。由於官兵少,佛山還吸引了天地會等反清復明的組織前來「築巢」,他們為武術的興盛添了一把柴火。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武術舞獅舞龍表演。攝影/招力行

同時,佛山還是粵劇的發源地。粵劇重打戲,舊時多在紅船上奏演,伶人們須得掌握一身武藝,才能在自保的同時博得觀眾喝彩。詠春拳的祖師梁贊是跟了船上的武生黃寶華等人學藝,後來才打出了詠春拳法。這套拳法能在小範圍內短促突擊,正是順應了遊船的狹小和漂浮的特點。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佛山祖廟戲台上的粵劇表演。攝影/招力行

電影《一代宗師》里有一句話:刀為什麼有鞘?不是為了殺,而是為了藏。練武並不是為了蠻霸一方,宗師們的武功另有深明大義。黃飛鴻開「寶芝林」藥局懸壺濟世,還隨著地方軍黑旗軍赴台灣抗日;同樣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憲兵知道葉問會打,找他去擔任憲兵隊的武術教練,葉問斷然拒絕;在淞滬會戰時,打蔡李佛拳的鴻勝武館掌門人率本門弟子遠赴上海,為同胞傳授大刀殺敵術並參戰。佛山宗師的氣節可見一斑。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禪城黃飛鴻紀念館前,舞獅演員和小觀眾積極互動。攝影/盧文

4.練完武,喝口粥

當年,葉問帶起全民練拳的風潮。很多人白天謀生,晚上才有空習武。師母會為弟子們準備一鍋粥作為宵夜,但只有資歷深的入室弟子才能享受,所以俗語又以「食過夜粥」形容有武功底子的人。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及第粥(豬雜粥)。 攝影/梁文生

在這裡,即使不和武術結合在一起,美食總會變著法兒與你撞個滿懷。正所謂「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這裡的鳳城說的就是「烹飪之鄉」和「粵菜之都」順德。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世界美食之都」加冕給了順德,這是繼成都之後中國第二個獲此稱號的地方。去順德要吃些什麼呢?

首先,你要吃魚。單是一條鯪魚,順德人就能做出180種吃法。把魚肉剁碎、盤成魚餅,慢火煎熟,就成了咔吱彈牙的均安魚餅;在不破壞魚皮的情況下把魚肉魚骨取出,與濃香的臘腸、爽脆的馬蹄、暖身的胡椒粉等材料混合成餡,在放回魚皮中炸過再燜,順德人管它叫「釀鯪魚」;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順德「魚」你在一起系列(從左至右):順德魚生(風生水起);釀鯪魚;魚皮;煎鯪魚餅。 攝影/梁文生

生魚肉在廚師的刀工下變成薄紗一般的魚片,配合蒜片、蔥薑絲、花生碎、炸芋絲、泡椒和醬油,順德魚生能讓你在最純粹的鮮味中體驗中原食膾之風。拌勻食材的動作會被稱為「撈」,撈字在粵語里有獲得的寓意,吃順德魚生,有「一撈金、二撈銀、三撈四撈事事順」的好意頭。

然後,你要「吃」牛奶。順德水系發達,牧草豐茂,自古就有養水牛的習慣。水牛產奶的量雖說是奶牛的一半,但乳脂含量是普通奶的兩倍,所以味道特別醇。在順德廚師縝密的心思下,水牛奶被炒了,和蝦仁、火腿丁一起做成一道半固體的炒牛奶;水牛奶燉了雞,新奇的風味你肯定想像不到;水牛奶被撞了,被蛋液碰成了雙皮奶,被薑汁撞成了姜撞奶,這份甜蜜滿足了全城的男女老少。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順德「奶一口」系列(順時針方向):大良雙皮奶;大良金榜牛乳;大良炒牛奶;大良炸牛奶。 攝影/梁文生

再說順德,佛山其他地方人要小情緒了,畢竟每個區的粵菜都是一流。禪城的白切豬手,皮肉之間在烹飪時形成啫喱狀的肉凍,配合鹽和醬油,大豬蹄子也能吃出單純;南海區的大頂苦瓜宴里,甘甜的苦瓜會被刨成刺身浮在冰上,清心寡欲;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大頂苦瓜宴。 來源/網路

三水區的健力寶自不說了,它那頭還有「臭屁醋」——用炒制後的糯米和黏米發酵,甜臭甜臭的,相當惹人;高明區的瀨粉,用熟飯和生米磨成的米漿盛入粉甌裏手工「漏」成,豬骨湯做底,頭菜、蛋絲、魚餅絲、豬雜、牛腩、酸菜等做碼,充滿了人情味道。

光是舌尖上的中國攝製組製作150分鐘的《尋味順德》,也只是當地吃喝的冰山一角而已。佛山的吃食,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均安蒸豬,在《尋味順德》中出現。 攝影/光頭視覺

4.安能辨我是富翁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誰知道在這樣的龍舟隊伍里,有多少隱藏的大佬? 攝影/黃欣儀

佛山的有錢人,跟佛山的無影腳一樣,密如雨點,但你看不見。

網友Hugo Chen說:「我在佛山券商工作。有天一位騎著電瓶車,穿著短袖褲衩的老哥進來就要找老總。像我這麼有靈性的人,當然是面不改色點點頭給他指路。後來一問同事,果然是某私募機構的大佬,身價幾千萬起步。」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順德立交橋。 攝影/盧文

2018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佛山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9640元,足足領先全國1.75倍之多,穩居廣東省數據第三。這也難怪,佛山以製造業立市。跟坐擁國資和外資製造業的其餘東南沿海城市不同,從佛山誕生的製造業幾乎全是富有活力的民營企業——論電子電器行業有美的和格蘭仕,論房產有碧桂園,論物流有順豐。無論天南地北,你家地上鋪的瓷磚,擺的馬桶,極有可能made in 佛山。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碧桂園集團著名的「城市森林」外觀設計。 攝影/梁文生

佛山的製造業為外來的務工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幫他們避開了北上廣讓人頭禿的高壓。這些實業還照拂了一大幫本地居民,他們出售土地,拿分紅、收地租,彷彿人生到達了巔峰和高潮。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亞洲藝術公園位於佛山市發展區的中心,荷花池中有霧氣瀰漫。 攝影/天地人

在佛山,越是人生贏家,越讓你看不穿。就像當年一席深色長衫,時常被認錯為私塾老師的葉問一樣,佛山人總是氣定神閑、低調務實。不信你走進一家佛山當地的公司,想分辨出誰是老闆誰是員工,可得花費上一段時間呢!

宗師輩出的武術之鄉佛山 居然這麼不簡單

▲佛山老城區里的士多店,兩個當地的居民在喝酒休閑,頤養天年。 攝影/張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道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我要去東莞了!
馬未都:中國的三個故宮,一個最早,一個最大,一個最遠

TAG:旅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