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魯門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杜魯門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1952年,杜魯門稱:「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的武裝力量增加了一百萬以上的男女。現在有6100萬人就業。工資、農田收入和商業利潤處於高水平。我國貨物和服務的總產出比去年增長了8%—大概是正常增長率的兩倍。」不僅如此,西方還有人指出:「許多在戰爭期間崛起的軍事工業,戰後繼續做大買賣…巨大的資金投於國防。這些投資對上世紀50年代的景氣作出了貢獻。」

人民憎惡戰爭,可是在西方經濟學裡,戰爭卻往往被視作一個積極因素:「歷史上,由於增加軍備和人力的支出、減少失業的壓力、對工業生產施加壓力,戰爭一直是對經濟的有力推動。」美國學者講得更為直白:「軍事上的凱恩斯主義—用軍費開支來刺激經濟—是美國半個世紀以來的政策。」

杜魯門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也許有人會問,時過境遷,現在來翻騰朝鮮戰爭的起因,還有什麼現實意義?當然有!當前的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由於政府砸巨資救市,虛擬經濟略有起色,但不少人還擔心危機第二次探底。更重要的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實體經濟仍未有明顯好轉。美歐的失業率徘徊在10%左右,而日益增大和凸顯的債務危機更不知會把世界引向何方。社會矛盾正節節激化。如果像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一樣,它延續10年(或短一點),西方的領導人會束手待斃嗎?

杜魯門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2008年,法國媒體報道稱,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曾向五角大樓提出一個報告,對「發動一次戰爭以轉移當前經濟危機的可行性做了評估」。2009年11月,一名美國經濟學博士曾預測:美國將發動一次戰爭「以轉移人們對於糟糕經濟的視線」。我們不知道這兩則報道的可靠性,但是人們對西方的這一思路並不陌生。如果不幸地爆發新的戰爭,它不太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不能排除是一場像朝鮮戰爭那樣規模的高科技戰爭。問題是:美國選擇在哪裡、用什麼借口開打?

杜魯門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和平的願望制止不了戰爭。麻痹更容易招致戰爭。記得被送上絞刑架的捷克共產黨人伏契克曾告誡過:「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古代元宵節似狂歡節
焦裕祿家風:「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