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很勵志的宋朝女性:從江湖賣藝到垂簾聽政

一位很勵志的宋朝女性:從江湖賣藝到垂簾聽政

在宋王朝九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中(章獻太后劉氏、慈聖太后曹氏、宣仁太皇太后高氏、欽聖太后向氏、昭慈太后孟氏、憲聖太皇太后吳氏、恭仁太后楊氏、理宗皇后謝氏、度宗淑妃楊氏),大概要算章獻太后劉氏最富傳奇色彩。

劉氏,名娥,宋真宗皇后,真宗駕崩後,成為皇太后,並垂簾聽政十一年,從乾興元年(1022年)至明道二年(1033)。可以說,她就是宋王朝最有權力的一位女性,也是臨朝聽政時間最長的宋朝皇太后。

不過,劉娥出身低微。《宋史?后妃傳》載,「章獻明肅劉皇后,其先家太原,後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延慶,在晉、漢間為右驍衛大將軍;父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從征太原,道卒。後,通第二女也。」《宋史?后妃傳》記載的劉娥身世,應該是偽造的。若據此記載,劉娥祖籍太原,父祖曾擔任後晉、後漢的官員,但劉娥尚在襁褓中,父親便去世了,然後劉家舉家搬至四川。

《宋史?后妃傳》又載,劉娥從小「善播鞀」,「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入京師」。 「善播鞀」即撥搖小鼓唱曲兒,暗示劉娥年輕時曾以賣唱為生。後來,一個叫龔美的四川銀匠帶著她來到京師討生活,估計就是走江湖賣藝。

若按《續資治通鑒長編》的記載,龔美與劉娥的關係並不一般:「劉氏始嫁蜀人龔美,美攜以入京,既而家貧,欲更嫁之。」原來龔美是劉娥的前夫,由於生活困苦,養不活妻子,便欲讓劉娥改嫁。《宋史?后妃傳》為尊者諱,隱去了「劉氏始嫁龔美」一節。

恰好當時的襄王趙恆聽說蜀中盛產美女,很想認識一名蜀中女子。一日,襄王對左右說:「蜀婦人多材慧,吾欲求之。」他的手下張旻便張羅起這件事,不知咋的就跟龔美聯繫上了,龔美於是將妻子劉娥獻給了襄王。襄王的乳母——秦國夫人生性嚴整,將這件事告訴了襄王父親,即宋太宗。宋太宗覺得兒子的做法很不像話,令將劉娥逐走。襄王不得已,只好將劉娥藏在張旻家裡。其後,太宗去世,繼位的皇帝正是襄王,是為宋真宗。真宗當上一國之君後,才將劉娥迎入宮,封為美人。大中祥符中,又晉封為德妃。皇后去世後,真宗又提出要立劉娥為後,儘管眾大臣反對,但宋真宗還是堅持將劉妃立為新的皇后。

真宗晚年,體弱多病,「久疾居宮中,事多決於後」,批決文書多由劉後經手。在這一過程中,劉娥的政治才幹無疑得到歷練。

對深受皇帝寵愛的劉娥來說,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一直沒有生育。大中祥符三年(1010),一位姓李的宮女受真宗臨幸,生下一子,此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據《宋史?后妃傳》的記載:「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劉後將尚在襁褓中小皇子據為己有,不過,具體撫養孩子的事則交給楊淑妃。仁宗長大後,一直稱劉太后為「大娘娘」,稱楊太妃為「小娘娘」。這一宮廷軼事,後來被民間藝人添油加醋,演繹成曲折離奇的「狸貓換太子」故事。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按大行皇帝留下的遺詔,年方十三歲的太子趙禎即皇帝位,「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自此,劉娥開始了長達十一年的垂簾聽政。

劉娥的這些經歷,跟唐朝的武則天十分相似。武則天在臨朝稱制幾年後,乾脆自己當了皇帝,劉娥垂簾聽政十一年,卻始終不敢踏出這一步。

劉娥的政治手腕並不比武則天差勁。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劉太后的手段——她垂簾之初,哭泣著跟一眾大臣說:「國家多難,向非宰執同心協力,何以至此!今山陵事畢(指真宗的陵墓修建完畢),卿等可具子孫、內外親族姓名來,當例外一一盡數推恩。」宰執一聽,好事啊,「於是盡具三族親戚姓名以上」。劉太后得到這份名單後,「各畫成圖,黏之寢壁」,每當朝廷進擬新的人事任免,劉太后必先觀圖,看是不是宰相團隊的親戚,如果不是,才准許任命。

劉太后也並非沒有想當武則天第二的野心。他曾問參知政事魯宗道:「唐武后何如主?」但魯宗道毫不客氣地說:「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劉後聽後,默然。

當然,也不是沒有趨炎附勢之徒暗示皇太后向武則天學習。史載,「先是,小臣方仲弓上書,請依武后故事,立劉氏廟」;三司使程琳「亦獻《武后臨朝圖》」,但劉後最後還是將這幅《武后臨朝圖》擲在地上,說道:「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為什麼劉娥成不了武則天呢?這跟宋朝的士大夫政治有著直接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朝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