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白鯊很少患癌症?科學家近期解碼了它們的完整基因組

大白鯊很少患癌症?科學家近期解碼了它們的完整基因組

大白鯊很少患癌症?科學家近期解碼了它們的完整基因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項 2 月 18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宣稱完全解碼了大白鯊的基因組。該研究由蒙特利灣水利館、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和諾瓦東南大學的「拯救海洋」基金會鯊魚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他們從分別於特拉華州海岸和加利福尼亞海岸發現的兩條大白鯊身上採集了 DNA,並由此測序組建了第一個完整的大白鯊基因組 4.63-Gbp。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古老的海洋食物鏈頂級的捕食者不僅體格龐大(雌性鯊魚可長至 15 英尺,重達 5000 磅),而且基因組數目也十分龐大。它們的 41 對染色體由超過 46.3 億個 DNA 鹼基對組成,約是人類基因組大小的 1.5 倍——人類有 23 對染色體,包含 30 億個鹼基對。

大白鯊的 4.63-Gbp 基因組包含了 24520 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重複率為 58.5%, 這一點與人類基因組相似。不過,特別之處在於,白鯊基因組的重複區域由一種叫作 LINEs(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的 DNA 片段組成;隨著細胞的增殖,LINEs 出現在基因組的不同位置,以促進基因的多樣性——對於進化而言,這是有益健康的過程。

通常情況下,由於累積的 DNA 損傷,壽命較長的動物(大白鯊可以活 70 年以上)或體型較大的動物更容易發生有害的細胞突變,這些突變會增加患癌症和其他與年齡增長相關的疾病的風險。不過,大白鯊的高度活躍的基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細胞突變,保持了基因的穩定性。當然,大白鯊並非完全免疫於癌症,去年已有研究在大白鯊身上發現了腫瘤物,但總體而言,它們的癌症發病率仍然相對較低。

白鯊的基因組似乎專門設計用於預防癌症,但這一結論倘若要進一步證實,研究人員稱還需要繼續通過實驗測試。此外,該團隊還發現,大白鯊的 DNA 中包含幾種有助於血液凝結和肌肉再生的基因,這使得癒合變得更為迅速。

據 The Irish Times 報道,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諾瓦西南大學「拯救海洋」基金會鯊魚研究中心主任 Mahmood Shivji 博士對新發現的臨床應用前景十分樂觀:「基因組不穩定是人類的許多嚴重疾病發生的重要問題。現在,我們發現大自然制定了聰明的策略來維持這些體型龐大、壽命長的鯊魚的基因組穩定性。從進化奇蹟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可能有助於對抗癌症和年齡增長所帶來的疾病,以及改善人類傷口痊癒的方法。」 當然,這也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另一位研究人員,來自康奈爾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 Michael Stanhope 則警告說:儘管白鯊可能具有基因適應性以防止它們患上癌症,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鯊魚產品可以防止人類患上癌症——雖然「替代醫學」的支持者往往持有此種論調。

題圖來源:Pixab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萬物簡史」日本泡沫中的企業推手
挪威將建造一座懸浮隧道,希望將公路中的「缺口」全部連通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