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生前厚養實為孝道,其實下句才是精華,卻沒幾個人能做到

俗語:生前厚養實為孝道,其實下句才是精華,卻沒幾個人能做到

俗語:生前厚養實為孝道,其實下句才是精華,孝順的人都記在心裡

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中,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中國人把家的概念和父母的概念看的很重。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然後把我們撫養長大成人,等父母老了,又輪到我們來贍養父母,這是一個小小的輪迴,但是盡孝也要趁早,否則就是: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後悔的就是作為子女的我們了。

我們接下來說的俗語是:「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前半句是為孝之道,後半句是為賢之道,同樣也是為孝之道的精華所在。

首先生前厚養實為孝道,說的是,在父母活著的時候,要好好的贍養父母,這才是對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也是孝順的表現。

當然這裡說的好好的贍養父母,並不是說做做表面文章,而是要真心實意的孝順父母才行,其實每個父母心裡邊,不是希望子女給他們多少錢,買多少東西,而是希望子女都能夠多陪陪自己,經常回家看看,或者是打個電話。

就是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願望,很多子女都做不到,又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也不是上刀山下火海,只是常回家看看,經常打個電話而已。

在農村,很多人都是在父母去世後,才急急忙忙回家,風風火火的把父母下葬,情了很多人,又吹號的、打鑼的、放花的,花了很多錢,看著很孝順,可是在他父母還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很用心,做的也都是一些表面的事。

雖然在別人眼中能落個「孝子」的頭銜,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得不說這樣是悲哀的,就像俗語素的後半句:「歸後薄葬真賢兒」,父母去世後,節儉的辦喪事,將錢都用在父母活著的時候。

這樣才是最好的,也是為孝之道最精華的地方。也是孝順的人,最應該記住的至理名言。

一個對於孝順父母,也只是在做做表面文章,一個對父母也不認真對待的人,這樣的人如何能在社會中有所作為,如何能值得別人信任。如果連一個合格的子女,也做不好的話,又如何能做好一位合格的丈夫,如何做好一位合格的父親。

其實這句俗語就是告誡,那些不善待自己父母的人,要趁著父母在世的時候盡孝,也諷刺了那些薄養厚葬的偽君子們,人在做天在看,你騙得了別人的眼睛,卻騙不了自己的內心,小編相對那些不孝的人,說一句,你的良心不痛嗎?

關於厚養薄葬,不僅僅是為孝之道,也是為賢之道,也是勤儉節約的表現,也算是一種美德,好了,今天的俗語就說到這裡了,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面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人常說:欺山莫欺水,說的字字在理,有的小孩不聽,才吃了虧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