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瓦渡石林,地處山林腹地,因其僻陋,鮮有人知。惟其如此,也得以保留其原始古樸的風貌,這是石林的榮幸。然則從保山城驅車而來,總要花費2個小時在沿途凹凸不平的道路上,交通不便,遊客慕名而來的興緻大為消減,這又造成了石林的不幸。

去保山城36公里,距瓦渡鄉政府駐地5公里處的紅泥地村落,矗立著一大片喀斯特地貌的石林群,佔地10平方公里的面積,完全可以與路南石林媲美,居滇西石林之首。因地處紅泥地,又名紅泥地石林,是紅土地上一塊名副其實的「黑寶石」。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瓦渡石林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沿路東邊的母石林為主景區。造物的風貌,山石的形勝多集中於此。緣山攀援而上,穿過茂密的松林,石林各具情態的形象迎面而來。融合山、林、石、洞為一體的群山怪石嶙峋、異峰突起。在這裡你可以發揮天才的想像或意會,象鼻石、蓮花峰、犀牛出陣、金雞報曉將從你的腦海中騰躍而出,與眼前的場景融為一體。

遊人在石林中走出來的小路多在兩峰夾壁之中蜿蜒崎嶇,時有陡坡,時有石級,時而需要附身穿越石洞。交錯縱橫的小路上長滿野蒿、雜草,穿行其中猶如迷宮,讓人流連忘返。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沿公路前行2公里為紅泥地村落,此處地勢相對開闊,零星的山石掩映在房前屋後,在這裡你會驚奇地發現農人大膽地將石林圈入圍牆之中,與江南園林人造的假山反其道而行,達到另一種異曲同工之妙,黑色的石林與人朝夕相處,早已成為石林人家一個鮮活的生命。紅泥地經政府部門規劃建設,將打造成一個美麗宜居示範村落。沿途粉刷一新的白色牆體,整潔的路面,新裝的路燈給山間增添了不少顏色。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一直以來,遊人總認為,游遍母石林,山石的形態已窮盡,孰不知在紅泥地村落西山之麓是另一片浩蕩的公石林,暮色蒼茫之中遠望,猶如洪水猛獸在山樑上奔跑。與母石林的婉約精緻相比,顯得粗狂奔放。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那意思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公石林就是這樣,除農人早年開挖的一條機耕路可到達外,別無它途。直到冬春季節,農人在石林間種植的核桃、玉米等退盡顏色,灰褐色的黛岩才得以完整的展現出來。

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瓦渡石林

瓦渡石林終究是寂寞的,山中的岩石如有生命的話,終究與藍天白雲相對、與晨光山風相對,在冷月星光下靜謐的沉睡著。就連外圍的山林叢樹都包裹得分外嚴實,似乎拒絕與外人見面。

按旅遊景觀的成因,無外乎人文和自然兩類,前者為歷史的遺留,後者為自然的造化。瓦渡石林完全具備天生的美,猶如一位絕代佳人,幽居在深山空谷,只等待著更多人發現。期待著瓦渡石林有盛裝打扮、驚艷世人的一天,究其因,這是一片天真未鑿的土地。

圖、 文:唐習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