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熱議:全媒體時代 如何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學者熱議:全媒體時代 如何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的發展和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需要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先後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等重要場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謀篇布局、全面部署,為推動媒體融合、建設全媒體這一緊迫課題指明了重點和方向。

築牢全媒體宣傳輿論陣地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為黨為民。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對於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築牢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陣地,一要靠建設,二要靠治理。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支庭榮表示,建設是指加快新型主流媒體發展,推動各類媒體融合發展。新型主流媒體的湧現需要經歷轉型、融合、升級的過程,必須不斷順應時代和科技革命潮流,充分應用信息革命成果,積極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通過深化改革贏得勃勃生機。要站在時代潮頭,敢於發聲,善於發聲,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主導權和話語權。治理是指國家媒體傳播體系要持續地優化、完善。正確處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主流媒體與商業平台、大眾媒體與專業媒體之間的關係,重點建設,統籌兼顧,平衡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表示,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新聞輿論工作者在全媒體時代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藉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要探索將人工智慧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等環節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新聞輿論是事關意識形態安全的大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艷表示,全媒體時代,信息量劇增,信息源眾多,技術和演算法不斷推動原有的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發生變化。如何有效觸達,成為新聞輿論宣傳工作中必須首要考慮的問題。黨的新聞輿論宣傳不僅需要「量」的壯大和「端」的多樣,更需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入腦入心、看懂聽懂、明白記住。在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更需要新聞工作者的奮鬥和創新。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媒體報道的界限、內容和題材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建議,主流媒體生產的產品要貼近百姓生活,讓群眾喜聞樂見,用豐富的手段和形式助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要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僅要結合新媒體、新技術推陳出新,還要進行理論和業務上的創新。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精準把握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此外,還要進一步修訂和出台關於互聯網、新媒體、智能媒體、全媒體管理的條例與規定。只有如此,主流媒體才能在輿論引導中保持優勢地位。

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面對移動直播、虛擬現實、短視頻等層出不窮的媒體技術,如何更好地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的新聞信息服務,成為新時代媒體人關注的焦點。在楊斌艷看來,傳播效果不僅要考慮傳播者,更需要考慮接受者,特別需要關注互動和服務的對象。各類媒體需要根據自己的目標人群,研究其特徵和需求,因人而謀,為人服務。只有從新聞內容、新聞形式、傳播渠道、表達方式等方面,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差異化的設計和定製,才能更有效地激發互動意願,才有可能為人們提供最需要、最解渴的新聞信息服務。

當前,我國全媒體信息傳播服務尚存在不足和差距。段鵬認為,媒體融合處於探索階段,我們要正視不足,多與國際傳媒業同行開展交流,儘快補齊短板。在技術方面,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努力鑽研人工智慧、機器人寫作以及與用戶體驗相關的互動式信息等新技術。

支庭榮舉例說,如果把內容比作左手,服務比作右手,那麼所謂「左右相接」,就是把內容生產與信息服務、技術服務、文化服務、智庫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媒體在內容生產、內容平台搭建、內容渠道分發等業務環節上生長出來的核心能力及附著資源,為受眾提供與傳播相關的服務,從而找到在新環境下更好地創造及滿足社會需求的方式,並形成結構化的可持續模式。

推進新型主流媒體升級迭代

面對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如何在這場前所未有的融媒體變革中「破繭而出」,是傳統媒體面對的重大課題

作為現代傳播機構,主流媒體學會運用新技術新渠道進行信息傳播,是題中應有之義。宋建武談到,「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是主流媒體機構在不同時期使用的不同傳播渠道和終端,二者的關係是基於新技術的傳播體系逐步替代基於舊技術的傳播體系。在過渡期,主流媒體應當藉助在傳統媒體渠道與終端上的優勢,在新的基於互聯網的傳播渠道和終端上實現自身的發展,從而實現傳播資源的戰略轉移。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藉助主流媒體既有的內容生產能力、社會公信力等優勢,推動其向「新型主流媒體」升級迭代。

支庭榮認為,當前我國的媒體融合已經從「相加相融」進入「相融相生」新階段,並不斷縱深發展。相比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前的情況更進一步,可以概括為「你促進我,我促進你」。在相加階段,傳統報道主題鮮明,新媒體報道手段先進;在相融階段,新型主流媒體借鑒了新媒體的傳播手段、特徵和技巧,互動性增強,標題更加新穎生動;在相生階段,新型主流媒體直接面對用戶,直接進入各類平台的終端,並且主動摸索、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傳播新形式、新手段、新體裁、新方法。

媒體是一個持續生產內容的機構,經過近二十年的新媒體轉型以及近五年的大力度媒體融合發展,大部分傳統媒體已經在新媒體發展和媒體融合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楊斌艷認為,主流媒體還需在持續生產優質內容,持續打造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方面下大功夫。同時,還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機器翻譯想要取代人工翻譯?為時尚早!
包剛升:世界政治——打通比較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新視角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