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在的博士穿越到清朝的話,能輕而易舉考上狀元么?為什麼?

現在的博士穿越到清朝的話,能輕而易舉考上狀元么?為什麼?

在古代中國,要說人間四大喜事,肯定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咱們今天重點來說說「金榜題名時」這件事,在這個清宮戲泛濫的現代,很多人都有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高材生比如博士這類的學霸,要是穿越回到清朝的話,能不能輕而易舉的考上狀元呢?說出來你別不信,其實考狀元這件事還是想當困難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梳理下。

考狀元這件事情屬於科舉制度,從隋朝隋煬帝大業元年開始(605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式廢除,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在清朝時期,想要當狀元,前邊還有四大關卡,分別是童試(也叫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的內容也就無非是《四書》《五經》這類題材,要知道四書五經可不是什麼兩本書,而是九本書,期間晦澀難懂的聖人言論非常多。

第一道關卡——童試

童試主要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顧名思義,縣試是在縣裡舉行的考試。府試是在府里舉行的考試,院試是在省里舉行的考試,只有完成這三個考試,才能取得「秀才」的資格,此後也就具有了去府、州、縣學習的資格,在此期間所有應試考生均被稱之為童生。有人認為,不就是個童生么,應該很簡單,其實不然,古代窮人大都是借書研讀,很少有上得起私塾的人,所以在考題方面沒有人給你劃重點,考試完全是任憑考官出題。古代的秀才相當於今日的高中生。

考中秀才以後,自身的地位其實就已經很高了,畢竟無數的讀書人考一輩子都到不了這個層次,如果遇到官司的話都不必給縣令下跪,就算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縣令也會向著你,畢竟你已經有了成功之路上的第一把鑰匙,以後當大官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二道關卡——鄉試

考中秀才後就可以參加每三年的八月在各省省城舉辦一次的鄉試,這次考官基本都是由皇帝親自委派的朝廷官員,在考試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經過檢查確認不能作弊後,關在一個小屋子裡考試,在考試期間,考生與世隔絕,吃喝拉撒都在此房間。考完試交了卷子後,經過層層選拔後,才會發布正榜和副榜,正榜上的名單為「舉人」,第一名叫做「解元」,後面第二名到第十名叫做「亞元」。古代的舉人相當於今日的碩士。

鄉試難么?那是相當的困難,在康熙順治期間,每省鄉試成功的也不過幾十人而已。在《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後為啥差點瘋了,要是你學習四五十年,終於考中舉人,要你你也可能會瘋。晚清著名大臣左宗棠也就是舉人出身,最後成為兩江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相當拉風。不過縱觀清朝三百年,也就僅此一人有這種成就。

第三道關卡——會試

明朝和清朝時期的會試是每三年的春天在京城舉行一次,這個時候的考試規格就非常高了,由禮部主持,皇帝親自認命正副主考官,凡是通過舉人的考生和國子監的監生都可以參加此次考試,在閱卷完畢後發榜,此次將會錄取三百名貢士,其中第一名叫做「會元」。古代的會元相當於今天的博士。

第四道關卡——殿試

殿試是由國家最高統治者親自考核,參加殿試的人員全部得是貢士才可以,如果皇帝認可了,那麼此人就成為一名「進士」,在殿試過程中共分為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共有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進同進士出身

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的成績就是三甲42名,李鴻章的成績是二甲13名,張之洞是一甲第三名,如果說現代社會的高材生穿越到了清朝的話,想要考上狀元的難度還是非常高的,有些人對此不屑一顧,但咱用事實說話,從唐朝第一位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的一千三百多年裡,狀元也就出了500多名罷了,就算加上那些武狀元,也才區區777名,其中狀元大姓姓王,共有45人,清朝期間出狀元最多的是江蘇,兩百七十多年裡共出了49個狀元。

除此之外,想當狀元無一例外,得有錢,沒錢也沒贊助,根本是不行的,要知道古代考取功名大都是自費,而且古代還沒有現在的高鐵,飛機,純粹的是靠走路、馬車和坐船,期間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看書,打工是不可能的,像現代人這樣一個月不上班都窮的叮噹響了,考狀元?還是省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雖然很落後,但美女們很大膽,敢露天沐浴,十歲前就要結婚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