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話說「馬無野草不肥」,但下一句,幾乎沒人知道!

俗話說「馬無野草不肥」,但下一句,幾乎沒人知道!

文|二壯

俗話說「馬無野草不肥」,但下一句,幾乎沒人知道!

現如今,經濟發展快速,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而好的生活,當然就少不了需要金錢的支撐。也因此,現在的的人們,想的就是怎麼樣掙更多的錢,能讓生活更好。而關於怎麼能發財賺錢的一些老話俗話就格外讓人注意了。俗話說「馬無野草不肥,人不殺窮人不富」,說的就是一些生財發家之道。

小編查證了一些資料,發現馬無野草不肥的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知道。但下一句「人不殺窮人不富」,卻幾乎沒人知道!「人不殺窮人不富」,照字面意思來看,是說人不殺掉窮人就不能變富。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道理。也因此,下半句爭議不斷。老祖宗說的話有沒有道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馬無夜草不肥。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社會發展低少,農業社會,牲畜的地位一直是很重要的。農業勞作中,需要它來耕地和馱運糧食。生活中,馬可以用來騎乘,是人類似遞消息、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可以說,古代的馬是人類出行和運送貨物的主要力量,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更是縮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距了。

古代勞作趕路都是白天,勞累一天的馬匹也只有在晚上才能得到休息,善於養馬的人都知道晚上要給馬補上充足的草料,這樣才能恢復馬在白天奔跑時耗費的體力,才能補回白天跑丟的膘。要知道只有膘肥體壯的馬,才能更好的為人服務。也因此說,馬無夜草不肥,是有著它實際的道理的。

而人不殺窮不富,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簡單的照字面意思來看了。殺窮,不是指殺掉窮人,而是說要壓榨剝削窮人的廉價勞動力,讓窮人使勁幹活,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樣才能變得更富。我國古代是傳統的封建王朝國家,國家階層分明,窮人地位低下,天生就受地主、貴族等上層社會人們的剝削。他們沒有自己的田地,只有租種地主階級的田地,他們干著最多最累的活,種出來的糧食大部分都用來繳納地租,自己只能留下稀薄的一點,有時候甚至都吃不飽穿不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古代窮人階級的悲慘生活。而這句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上層社會對下層社會的壓榨。

正因為有著切身的親身體會,所以古代的人們才會總結出這樣一針見血的話來。如今,我們已步入了新社會,很多以前流傳下來的話都不怎麼適應現在的社會,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我們學習借鑒。而今天小編所說的這句俗話,我們完全可以拋其糟粕,取其精華。

科技飛速發展到今天,法治社會,人人平等,我們要想變得富裕,自然不能再靠什麼殺窮的方式。飛速發展的社會為人們提供了許多發財致富的機會,就看你能不能發現了。

本文由二壯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壯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真正成功的人,身上大都有這三個特徵!

TAG:二壯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