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發現歷史上最早陶片,專家為破解斷代謎團,竟用10年時間
在江西有一座仙人洞,考古人員在考古發掘時發現了兩塊陶片。這不是普通的陶片,經過科學的測定,這兩塊陶片竟然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而為了驗證這一判斷,科學家們用了整整10年時間。為什麼陶片如此的重要,為了證明它們,又用了怎樣的艱辛和曲折?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小編先從仙人洞說起。仙人洞位於江西萬年縣大源鄉境內的,最早被發現是在上世紀60年代。從1961年開始,考古人員就開始對仙人洞進行考古發掘。得到的結果的:仙人洞里沒有仙人,卻有著豐富的舊石器晚期,古人的生活遺迹。在這裡,先後出土了舊石器時期的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頭和兩片陶片等文物。
就是這兩片「壓軸」陶片,讓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因為它有可能改變歷史教科書。
對於只能穿著皮草,茹毛飲血地遠古時代而言,陶器是人類遠古文化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造。而在學術界,一直認為陶器的出現應當在全新世大暖期來臨後。並且,學術界還把陶器出現的時間確定在距今一萬年左右,而且最早的出現地點是西亞,不是在中國。
仙人洞里出土的這兩片陶片,能不能是更早期的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展了陶片的年代測定工程。通常,要測定文物的年齡,科學們都會選用碳十四測年法。碳十四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只要測定樣品中碳十四的含量比例,按照碳十四的放射性衰變公式進行計算,修訂,就能推出待測物品的存在年代。
可是,這招屢試不爽的方法,用在這兩片陶片上卻不靈了。原因就是,這兩片陶片無法提供可供測年的含碳成分。科學家們第一次碰壁。
經過反覆的分析,創新,科學家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在陶片上找不到有效的含碳組分,可以在與陶片同層位出土的動植物遺骸等身上卻找。因為這些動植物和陶片處於同一個時代,只要證明了動植物的年代,也就知道了陶片的年代了。
經過這種方法的測定,科學家們得出了結論,仙人洞里的這兩塊陶片的年代,比其他遺址出土的陶器的年代都要早。論文都寫好了,就等著發表了。可就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有專家給論文否定了。理由就是,無法排除自然過程,或者動物行為對地層的影響。也就是說,老鼠鑽個洞,跑到幾萬年前的地層里了呢,然後他將動物骨骼,植物種子,帶到了陶片身邊,很顯然,這一種情況也有可能。科學家們第二次嘗到了碰壁的滋味。
幾年的時間又過去了,科學家們一刻也沒有放棄。他們選擇過多種其他方案,卻始終沒有進展。繞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了原點。不是說無法確定地層是否被影響過嗎?那咱們就確定一下,看看有陶片的地層是否被影響,改動過。科學家們用現場剖面觀察「透鏡體狀」堆積技術,採集了地層的微結構樣本。經過鑒定,發現陶片的地層是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和堆積,沒有自然或後期活動的擾亂。
仙人洞出土的兩片陶片,被確定為至少是兩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這充分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陶器的國家,而且,從仙人洞開始,陶器向外擴散,到達俄羅斯,到達日本,並在亞洲地區被保留下來。這是個神奇的文化、科技的傳播過程。
十年就這樣過去了,事情到這裡也可以結束了。我們完全有理由為科學家們喝彩,為我們的祖先喝彩了


※大年初四有個風俗,不可以出遠門,還藏有一個道理!
※京城之外有座古廟,廟裡供奉的神仙挺特殊,竟和養馬有很大的關係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