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東北易幟彰顯昭昭愛國之心,兵諫長官流露錚錚軍人鐵骨

他東北易幟彰顯昭昭愛國之心,兵諫長官流露錚錚軍人鐵骨

他東北易幟彰顯昭昭愛國之心,兵諫長官流露錚錚軍人鐵骨

1936年的西安事變震驚中外,這是中國人民抗戰史的重大轉折,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促成了國共合作,緩解了損耗巨大的國共內耗。

西安事變的發起者之一,少帥張學良廣為人們所熟知。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不抵抗,手握重兵卻放棄東北將其拱手送與日本;也有人說他花花公子,生性多情,有不少風流韻事流傳後世;也有人說他兵諫長官,積極抗日,是國家的英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客觀的說,張學良算的上一位不完美的英雄。1928年,張學良的父親,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張學良悲傷之餘並未喪失理智,他立刻宣布東北歸屬國民政府統治,不僅促使中國形式上走向統一,更緩解了日軍對東北地區的侵佔步伐,這足以看出張維護國家統一的願望。後來為了解除蘇聯在東北的特權,張學良又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遺憾的是,蘇方面反應強烈,由於軍事力量不足,張學良只得放棄這一計劃。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反蔣勢力和南京國民政府激烈對峙,雙方都極力拉攏張學良,由於局勢尚不明朗,張學良告病休假,不久後反蔣聯軍式微,張學良看準時機,出兵華北,宣布支持中央。張學良的舉措,確實有維護奉系軍閥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維護國家統一的考慮。

然而,由於張學良率部南下入關,又遲遲沒有返回,導致東北防禦空虛,這便給了日本人可乘之機。在解決東北問題上,張學良和蔣介石犯了一樣的錯誤,不抵抗,但雙方的原因不盡相同,幾十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張學良直言:他沒能看清日軍的侵略目的,東北軍也沒有與日軍一戰的實力,他只能儘力不給日軍再生事端的理由。

九一八事變中的不抵抗讓張學良被國人唾罵,九一八也成了中國人心中的國恥日。但隨後的西安事變,扭轉了世人對張學良的看法。那一場震驚中外的兵諫堪稱壯舉,可以說,張學良此舉是犧牲了自己,救了中國。西安事變中提出的八項救國主張基本確定了國民黨在接下來的抗戰中的方向,也促成了國共深入交流以致最後的合作。

囚禁蔣介石後,東北軍和西北軍產生了關於殺蔣還是留蔣的爭執,作為兵諫的兩位主要領導者,張學良和楊虎城都主張留蔣,這也導致了兩人後半生的慘淡,尤其是楊虎城,在蔣介石複位後便遭到排擠最後竟是慘死在特務手下。相比之下,張學良還算幸運,從此以後,他開始了漫長的被囚禁生涯。

後世對於張學良的貶低,主要集中在他的風流生活和不抵抗政策,眾多評價中,還要屬李敖先生的評價較為中肯:張學良是民族英雄。張學良最偉大的是他本可以做東北王,但是張學良熱愛祖國,東北有獨立的本錢卻沒有獨立,比台灣大36倍的地方不肯獨立。他的爸爸為此而死。他自己為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尊嚴,被蔣中正從36歲關到83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朱談史 的精彩文章:

石達開被凌遲處死前,偷偷將一直血脈隱藏起來,如今此村重現天日
日本最畏懼的四個國家:韓國排在第四,第一名更是讓其怕到骨子裡

TAG:小朱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