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南渡群像之李若虛

南渡群像之李若虛

李若虛真跡:

元顏文字照浯溪,

神物於今常護持。

崖邊尚有堪磨處,

留刻中興第二碑。

李若虛何許人也?可以先從下面這件記事看起:

「初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往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軍前計議,至是若虛見岳飛於德安府,以面得上旨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飛不聽,若虛曰:「事既爾,勢不可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飛許諾,遂進兵。」(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六)

這是在紹興十年,岳飛傾盡多年的籌劃心血、全力投入北伐前所發生的事。當時金軍背盟大舉南侵,舉國震動,岳飛當即應詔舉兵。但這次震動黃龍府的北伐其實險些在行前就夭折。神經質的趙構在金軍威脅下驚疑不定,命岳飛出兵又隨令他止步。前往傳達撤軍口詔的使者在聽了岳飛的懇請之後,自願承擔矯詔之責,送岳飛全軍出發。之後自行返回臨安報告,全力請求朝廷支援岳飛北伐:「敵人不日授首矣,而憂者他將不相為援。」這位不懼違抗皇命、在關鍵時刻成全岳飛一生最大心愿的人就是李若虛。

在那個亂世當中,幾乎人人身上都背負著時代的深刻傷痕,在家毀國滅的錐心刺痛中,仍有人志節不改,挺著脊樑活著。李若虛,洛州曲周縣人(今河北邯鄲轄下),北宋末死難的李若水之次兄。李若水在北宋靖康二年隨欽宗至金營,金國命二帝脫去龍袍,若水怒拒,叱責敵酋,被裂頤斷舌仍然斥罵不止,終於犧牲。金人相謂曰:大遼之破,死義者以十數,今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背負著家國之恨的李若虛,於紹興五年,被宋廷任命為岳飛制置司參議官。這可能是他與岳飛的初會,但也有可能在某個文士太學生集聚的茶樓酒肆中,李若虛早已聽說過這位膽敢越級上書的鄉下小軍官。無論如何,岳飛與這位比他大上至少十多歲的幕僚,必然一見如故,志趣相投。紹興六年,因岳飛奏請,宋廷發表李若虛任京西南路提舉兼轉運、提刑公事,李若虛續任岳飛核心幕僚。如此倚重,可知二人相得之情。

很快地,在紹興七年,岳飛遇上一件危及生涯的險事。當時朝廷收劉光世兵權,趙構本允諾將淮西諸軍交岳飛統轄,遂行北伐計劃,但事後趙構反悔食言,宰相張浚在分配軍權上有私心,與岳飛言語衝突,導致岳飛憤而辭職,回廬山守墓。朝廷不準,命他復職,岳飛卻牛脾氣發作,在母親墓前結廬,堅持不出。下不了台的趙構只得命李若虛、王貴前往廬山東林寺,岳飛若再拒絕,將連李、王一併軍法處置。

「上命參議官李若虛、統制官王貴詣江州敦請飛依舊管軍,如違,並行軍法。若虛等至東林寺見飛,具道朝廷之意,飛堅執不肯出。若虛曰:相公欲反耶?且相公河北一農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柄,相公謂可與朝廷相抗乎?公若堅執不從,若虛等受刑而死,何負於公。凡六日,飛乃受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據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修入)

最後岳飛終於在李若虛的勸說之下,下山復職。這次事件對岳飛與朝廷的關係有相當影響,事後趙構表面上雖表示大度寬容,但私下難免惱羞成怒,宰相張浚彈奏岳飛「要君」,秦檜也藉此見縫插針。但終究在李若虛六天的密集強攻下岳飛回復冷靜,結束了與朝廷的衝突。

從這次事件中,可看出李若虛與岳飛之間感情之深厚以及岳家軍幕僚的特質。「你個河北農夫小土包!」、「要我為了你一死我眉頭都不皺一下,可是你熊孩子當得起嗎!」這樣一句句直指根底、近乎粗暴的話,其中壓縮了多少愛護、焦急、熟稔與信賴?在那個半壁江山傾危、萬千人民塗炭、血肉填溝渠的時代,君王失德、將帥懦弱,敵軍鐵蹄踐踏到長江之南,無能的滿朝君臣逃亡海上,國家前途一片黑暗,此時卻突然出現了岳飛這個不合理的存在,善謀能戰如古之良將,又純樸好學如村塾學子,天賦聰明如罕世美玉,卻又如此年輕真誠未經雕琢。對李若虛這樣背負家國之痛又良知志節未泯的人來說,岳飛無疑是無邊黑暗中唯一希望之所寄。所以這些奇才異士們聚集在岳飛麾下,猶如南北宋之交的伊榭爾倫,幕僚們竭心盡慮地輔佐並教育他,然後看著這位年輕的主帥以令人驚訝的幅度飛速成長。

在他畢竟犯了錯、固執踩著朝廷的痛腳不肯讓步的時候,作為老大哥的幕僚們責無旁貸,薛弼在駐地安撫焦急的將領士卒,李若虛赴廬山執行不能有失的任務,言詞粗暴也無所謂,六天六夜超大份量的李大叔正氣轟炸,無論如何一定要帶回岳飛!也就是這樣的真心直情,讓岳飛無可抗拒,乖乖隨他下山請罪。

李若虛對岳飛的關愛和影響力,舉朝皆知,也因此趙構在重大事件時會試圖運用李若虛去影響岳飛,在廬山事件遂其所願,但在紹興十年的出兵前趙構卻誤算了。當對岳飛的愛護與家國大義重合時,李若虛不但毫不猶豫地選擇違抗皇命,而且回朝為岳飛力爭。當時由於岳飛進軍戰果輝煌,趙構也未當即對李追究責任。但在隔年要進行剝奪三大將軍權之前,宋廷即先發表李若虛充秘閣修撰、任宣州知州之命,將岳飛與老幕僚隔離,斷絕了他們的聯繫。

岳飛遇害後,李若虛也同受貶逐,罷官奪職。詔書中批評他:「奸人敗謀,即申邦憲,餘黨附會,難逭刑章。以爾凡陋,本無他能,每恣輕儇,殊乏素行。頃預軍諮之列,專為利祿之圖。誕謾不根,好莠自口,甘奴隸之鄙態,曾市廛之弗為。豢成狡兔之謀,卒陷鳴梟之惡。」也可知從秦檜一黨的眼中,李若虛對岳飛的愛護看來是多麼地醜惡可恨難以忍受。

此時的李若虛,難以想像他的內心已如何千催百折,但這位一生硬頸的大叔即使在流放之地仍然敢言如故,還是大聲針貶時政,無所畏懼。導致再次被秦黨糾彈為「不自循省,唱為浮言」,再送徽州羈管,終於死於貶所。

綜觀李若虛一生的重大事件,他應該是個豪氣干雲、爽朗耿直的北國漢子,再參照他紹興三年任司農寺丞時,曾被御史批評「人物粗惡」而被罷,所以總覺得他的形象不會是那種斯文秀致的書生。所以在看到李若虛於紹興五年永州祁陽縣浯溪所留下的摩崖題詩真跡時,實在是跌破眼鏡。

沒想到李若虛的書法如此秀逸,頗有黃山谷韻致。光是這一筆字,別說張大宰相的談笑措置帖根本拿不出手,就連趙老九恐怕都要側目,更別說他那狂熱愛好書法的上司,絕對是早晚磨著他討教的,沒準練的蘇體字也是他指導的。而且題詞不但對中興念茲在茲,還心心念念準備著要圈地留給某人立碑了。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歷史留下來的吉光片羽、涓滴痕迹,令人每次想及岳家軍那群人,總是心搖神馳不能自已。先賢雖已逝,古道猶照顏色,謹以此未熟之短文表達愛敬於萬一。

附錄:

李若虛兄弟六人,老大李若谷,老二李若虛,老三李若水,老四李若道,老五李若朴、老六李若川,可能是比葫蘆娃還強大的六兄弟。李若水殉國事迹已於前述,李若朴在岳案中堅持依法認定,拒絕秦黨之操作,因遭貶逐,這也廣為周知。小弟李若川有一個剳子收錄在岳珂的《寶真齋法書贊》( P.393,感謝全能的小珂,這是他從李若川的從子處搜刮來的),論議隆興符離退師,憤慨溢於辭表,也是個滿腔熱血的男子。際遇比較特異的則是李家老大李若谷,他於紹興十三年遷左司員外郎、翌年任給事中,兼資善堂翊善。十五年兼侍講,又升侍讀,當年十月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又兼參知政事。亦即在岳飛遇害、兩弟遭貶後,李家大哥卻逆勢地飛快升遷,甚為奇特。推測有可能這是趙構與秦檜的兩手策略,要迴避打壓烈士家屬的批評,故而拔擢李家大哥以杜眾議。而且若虛、若朴兄弟都還是帶罪之身,小弟若川也是個隨時會放槍的,李若谷應不敢太過超躐,於是就被掛著當個樣板。此外讓他去幫孝宗講學多半是老秦的私心,希望他多幫孝宗灌點主戰思想毒氣,以期孝宗早日踩到老九的雷區。在李若谷下野時也可得到若干印證:

李若谷罷參政,或曰:「胡不效楊原仲之泣?」 李河北人,有直氣,笑曰:「便打殺我,亦撰眼淚不出。」秦聞而大怒,遂有江州居住之命。(洪邁《容齋隨筆》)

見此李家老大顯然是個爽快正直之人,而且往來之輩也多嘴欠噴子,哥兒們都罷職了他還在消遣吐槽說你幹嘛不去跟秦相哭一哭啊哇咔咔(楊原仲是個黏附在秦檜身邊的諂佞之輩),李家家風可見一斑。

張浚的談笑措置帖,是張浚寫給岳飛獎勵他平息民亂的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拒付文人 的精彩文章:

中國臨趙孟頫最好的美女書法家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