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米氏父子書法作品

米氏父子書法作品

米氏父子是指宋代書法家、畫家米芾及其長子書法家、畫家米友仁。米芾,是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與其長子合稱「二米」,並以姓氏稱其山水畫,這在繪畫及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所創立的「米點山水」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獨樹一幟,特別是其所倡導的「平淡天真」、「自適其志」的審美觀及追求繪畫創作的自由精神開創了中國文人畫之先河而且一直影響非常深遠。

「大米」米芾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鑒定家、收藏家。初名黻,30歲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因曾遷居襄陽(今屬湖北),號襄陽漫士,有「米襄陽」之稱。後又長住潤州(今江蘇鎮江)40年,在城東築室,名曰海岳庵,所以又號海岳外史。此外,還有中嶽外史、溪堂等別號。

米芾祖上從武,其母閻氏曾是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所以,米芾被授予校書郎,徽宗時擢為書畫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世稱「米南宮」(禮部別稱「南宮」)。米芾著述有《寶章待訪錄》、《書史》、《畫史》、《硯史》、《海岳題跋》等,《山林集》100卷(已散失),傳世有《寶晉英光集》。

米芾書法墨跡傳世者不少,楷書有《向太后輓詞》、行書有《苕溪詩》、《蜀素帖》、《方圓庵記》、《虹縣詩卷》、《天馬賦》、《多景樓詩帖》,草書有《草書九帖》等,擅長於行草。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有雄勁、奇變、清新、痛快之感。

米芾作書十分認真,無論從布局、結構、用筆,都要求自己「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既「沉著痛快」,又一波三折,自然飄逸、遒勁的風格。

《苕溪詩》和《蜀素帖》為米芾行書最高成就的傳世作品。澄心堂紙本墨跡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所書為自撰詩,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宮詩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足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後紙另有明李東陽跋。《苕溪詩》是米芾行書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時的詩作書寫。開首有句「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為米芾經意之作,全卷書風揮灑自如,變化有致,反映了米芾中年書藝的典型特色。有晉王獻之的筆意。

「小米」米友仁

米友仁(1086-1165),米芾之子,字元暉,一名尹仁,自稱懶拙老人,小名寅哥、鰲兒。黃庭堅戲稱「虎兒」,人稱「小米」,他是米芾的長子。早年即以書畫知名,徽宗(趙佶)宣和四年(1122年)應選入掌書記,南渡後,官兵部侍郎、敷文直閣學士,故稱米敷文。受家境熏陶,能書善畫,世號小米。《楚山清曉圖》為徽宗賞識,南渡後其書畫為高宗推崇,繼承其父「米點山水」畫法,而略加變化,自成一家,其畫點滴煙雲,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此種以點代線的技巧,標誌著山水畫創作「以簡代密」的轉變,為中國畫創作的一大突破。其傳世畫作《瀟湘奇觀圖》表現了春天江南蒼茫雨霧中的景觀,該畫對山群、江水、樹木未作具體細緻的描寫,所追求的是蒼茫雨霧中自然界的特殊韻致。他飽蘸水墨,橫落紙面,筆筆積疊,使水墨相互滲透,模糊朦朧,生動地表現了變幻無常、雨霧迷朦的江南水國景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拒付文人 的精彩文章:

宋蘇軾《渡海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日藏墨跡本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