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這是為人處世的準則!不能違反,也不可以違反!

南懷瑾老師:這是為人處世的準則!不能違反,也不可以違反!

南懷瑾老師:這是為人處世的準則!不能違反,也不可以違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兩句話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這是為人處世的準則!不能違反,也不可以違反!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離婁》

剛才講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就使我們聯想到帝王政治的原則。不但過去帝王政治,都是以這兩句話為中心,今後社會的民主政治也是一樣,實際上對於個人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

譬如說,我們在座許多學佛修道的人,我經常說笑話,看到年輕人學佛修道我就害怕,一個一個修得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善得都過了分。但是,徒善不足以修道,徒善也不足以成佛,因為學佛是要講行履的,也要講方法的,念咒子啊,打坐啊。但是徒法也不能以自行。所以《孟子》這兩句照樣可以套用,一點都不錯,講個人修養也是一樣。換句話說,我們看了《孟子》這兩句話, 談到個人做人,甚至於國家天下為政,就是要靈活地運用。所以前面就告訴你「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賓士天下」,這是很明顯的,你呆板地學堯舜,那是走不通的,更不能利用自己的聰明, 那樣就更不成了。

《孟子》文章看起來那麼美,那麼平實,好像話都告訴你了,可是,他有很多東西都在文字的後面。譬如他說「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就是告訴我們,聰明沒有用。這句話讓我們想到老子說的「大智若愚",這個大家都知道,真有大智慧的人,不會暴露自己的聰明;不是故意不暴露,而是最誠懇,最誠實,才是最有大智慧的人。「大智若愚"這個觀念,不是同《孟子》這一段的觀念一樣嗎?但是《孟子》同《老子》也有他們反面的意義,讀《老子》這本書要注意哦,大智若愚反過來,就是大愚若智哦。大笨蛋有時候看起來很聰明,他還處處表示自己聰明;越表現自己聰明的人,一定是笨蛋,暴露了自己。所以大智若愚,老子只說了正面,反面那是老子的密宗,不傳之密,你要磕了頭,拿了供養,他才傳給你。《孟子》的道理也是一樣,所以為政也好,自己修養也好,都是這個原則。

那麼剛才我們討論的「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這兩句話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這是為人處世的準則,推而廣之,對於一個工商界的領袖,一個團體的領導人,乃至政治上的領導人,這兩句話是天經地義的原則,不能違反,也不可以違反。甚至我們在座的大和尚們,將來領眾也是這個道理。你看《百丈清規》的內容,再把釋迦牟尼佛的戒律翻開來看一看,都不出《孟子》這個原則一一「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所以古今中外的聖人,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原則都是相同的,不會有差別的。什麼叫做世間法?哪個是出世法?大智慧的人,世間出世間一定是合一的,是一樣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歷史上很多很多。

《孟子》講到這裡,引用《詩經》的話,「《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孔孟講話,為什麼常常都引用《詩經》呢?等於我們現在寫論文,引用蘇格拉底說的、柏拉圖說的,下面就來個註解哪一本書上第幾頁。這是千古文章的悲哀,好像不拿人家的話來湊一湊,不足以表示有學問。孟子當時也有這個習慣,意思是你不相信嗎?古人是這麼說的。假使你是有道之士,不過,你說法誰都不相信,如果你說佛說的、孔子說的,他就不會懷疑,不會還價錢了。所以聖人之後的人,沒有辦法,只好拿出聖人的招牌來,連孔子孟子也逃不出這個天地自然的法則。如同我們小的時候,有什麼事情都是爸爸說的,爸爸說的不會有錯,那就擋開了。

所以孟子引用《詩經》的話「不愆不忘",不要超過這個原則;換句話說,這四個字要很靈活地運用,不要笨得過度了,好人做得太過分了,就不是好人,那就是個笨人。好人跟笨人兩個是隔壁,聰明跟壞蛋兩個也是隔壁,這個中間恰到好處是最難的,所以說大智若愚,大愚就若智。「不愆不忘"這一句話,既不要超過,也不要失去原則,然後取其中庸而行之。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無論如何要有一個原則,原則不能違反;「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違反了這個原則什麼都搞不成。因此他提出來告訴學生們,在歷史人生經驗上看到,嚴守法則絕不會出毛病;不過嚴守法則有一個條件,不能過分,過分就不對了。

在這裡我只好拿學佛的人做比喻,像這裡年輕同學學佛的,學得個個面有菜色,臉無笑容,令人看到就難受。看你們這些人的面孔啊,就知道那個細胞一點都不活潑,天機本是活潑潑的,結果你們修得呆板了,活潑潑跟呆板差得很遠啊,這個就是太過了,太過了就是毛病,學問修養也是這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國醫大師路志正:祛濕十二法
南懷瑾老師:要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一定要懂「人情世故」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