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忘帶身份證了?丟了登機牌了?別怕,咱們「刷臉」通關!

忘帶身份證了?丟了登機牌了?別怕,咱們「刷臉」通關!

忘帶身份證了?丟了登機牌了?別怕,咱們「刷臉」通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登機口動態人臉驗證系統

乘飛機前的安檢通道內,一隻手拖著行李箱、一隻手提著公文包卻忘記身份證和剛剛換好的登機牌不知道放在哪個包里了——這樣的「囧境」你一定經歷過。2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獲得消息,由該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和智慧航安公司聯合研發的全國首個全流程「刷臉」通關「人工輔助驗證智慧安保系統」獲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批複,已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機場開始試運行,將於3月底正式上線。

試運行下,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兩條國內出港安檢通道前配備了人臉識別技術自助驗證閘機,旅客使用登機牌打開閘機第一道門,進入第二道門前進行人臉識別身份驗證,8秒內可自助完成人證票核驗,進入安檢通道。隨後,安檢通道內不再需要機場工作人員多次查驗登機牌或二維碼,安檢人臉識別複核工作在後台完成。當旅客到達登機口時,機場工作人員還能藉助人臉識別系統判斷當前旅客是否能登機。

「經現場試運行統計,通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降低了機場人力成本。」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羅代建說。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主任石宇介紹,該系統實現了旅客僅在安檢驗證時出示一次證件進行身份核驗。驗證成功後,安檢通道的身份複核、登機口的旅客信息複核都可以「刷臉」完成,現場人臉照片直接成為數字化安檢驗訖標識。「該系統將推動安檢流程的變革,人工驗證崗將變為人工輔助驗證崗。」石宇說。

據悉,該系統是中科院弘光專項「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項目的研究成果,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和智慧航安公司聯合研發,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提供論證評測支持。該項目中研發重點產品 「民航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 截至2018年8月已累計示範應用於國內70個機場的618條旅客安檢通道,覆蓋了全國60%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基因訴說我愛你
學術調查不妨試行簡易程序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