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何「濕氣」越來越難祛除?醫生勸你:少做5件事,你卻一直不聽

為何「濕氣」越來越難祛除?醫生勸你:少做5件事,你卻一直不聽

一提到濕氣,很多人都會想到中醫,在中醫里,濕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而「津液」可以說是水,但不完全等同於水。

正常情況下,人體是有生理上的「濕」存在的。從中醫上講,濕邪是一種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所以,要祛濕的是濕邪。

濕邪,是「六淫」之一,也是最難祛除的。中醫上講道「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就是這個意思。

為何「濕氣」越來越難祛除?醫生勸你:少做5件事,你卻一直不聽

1,寒冷天里露腳踝

大冷天里露腳踝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在正常不過的了,但這一行為,容易是寒邪、濕邪一起侵入體內,易導致氣血凝滯,誘發關節疾病。

中醫講「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所以,年輕人最好不好穿短襪、露腳踝,容易誘發老寒腿。

2,長時間在「潮濕」環境

很多人因工作原因不得不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中久呆,如浴池、陰涼倉庫、陰面辦公室等,久而久之,也會加重體內濕氣。

此外,長期在空調房中呆著,毛孔容易與外界「交流」,使得濕氣侵入體內,易出現頭昏腦漲、渾身不舒服的表現。

3,偏愛生冷食物

一年四季,不管什麼季節,很多人喜歡吃些生冷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鎮啤酒等,這樣易損傷脾胃功能,一旦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生理性正常的濕就會轉化成病理性的濕氣,停留在體內,使人形體浮腫肥胖,造成代謝循環下降。

4,帶濕發入睡

這一點多發生在女性身上,很多女性喜歡留長發,每隔兩三天就要洗一遍,而有些人選擇睡前洗髮,當頭髮還沒完全乾,就倒頭睡覺了,這樣很容易使濕氣入侵,第二天醒來會感覺頭痛。

5,長時間久坐

長時間久坐不動,身體的新陳代謝會降低,這樣會使身體代謝水濕的作用減弱,甚至可能會引發水腫,使體內濕氣加重。


身體出現4種表現,可能是濕氣「加重」了,抓緊祛濕!

1,體型偏胖

體內濕氣重,容易是小肚子變得大,軟軟的,這不僅是脂肪,而是濕氣與脂肪還在一起,引發的虛胖,多出現在女性身上。

濕氣重,會使脾胃失調,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

2,肩痛、腰痛

體內濕氣重,會感覺身體每個關節都不舒服,尤其是要變天時,尤其是肩膀、腰部等關節,容易出現疼痛。

3,皮膚易瘙癢

體內濕氣重,會出現皮膚瘙癢、長痘、油膩等表現,還會出現濕疹,這時,不僅是皮膚「生病」了,要考慮體內濕氣重的因素。

4,大便不成型,粘在馬桶上

體內濕氣重,經常會出現腹瀉、排便溏稀的表現,且排便後還會粘在馬桶上,沖好多次都不易衝掉。


日常祛濕,堅持「三個一」:

第一:一杯祛濕茶——茯苓三根茶

將茯苓、山藥、甘草、葛根、蒲公英、薏苡仁、梔子、砂仁、百合、芡實、馬齒莧、荷葉、人蔘等24種材料,按一定配比,全部碾碎,製成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

茯苓,具有消除水腫、健脾祛濕的效果,特別是對濕氣造成的脾虛食少、排泄異常、身體虛弱等癥狀有非常好的功效。

山藥,性平,歸脾經,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

甘草,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蒲公英,有利尿、利濕作用,同時還有廣譜抗菌功效,可改善機體的炎症體質狀態。

薏苡仁和赤小豆,均有祛濕功效,兩者搭配,效果更佳。薏苡仁,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之功效。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將令太多,津液滲泄,有健脾利濕之功效。

馬齒莧,有利水祛濕的作用,同時還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C、谷胱甘肽等成分,利於抗衰老。


第二:一個祛濕穴——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膝窩處,此穴走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祛濕氣的通道,膀無時無刻不在傳輸邪毒。經常拍打這裡可緩解關節炎、腰痛等疾病。

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腘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腘窩處,有個委中穴,是膀胱經循行區域。


第三:一個好習慣——泡腳

泡腳,可驅除寒氣,舒筋活血,有助於去除濕寒,還可溫補腎陽,有利於人體陽氣生髮,而陽氣足,有利於濕氣外泄出體外,對祛濕很有幫助。

水量:沒過腳踝。

水溫:38-43℃左右。

時間:20-3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雙腳是人體很多重要經絡的起源,泡腳不僅利於促進經絡自我調節,而且可以維持人體平衡。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45-59歲是「養命黃金期」,保護好3個地方,長壽會與你有緣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