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竟然成為了越軍全線陣亡率最低的戰區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竟然成為了越軍全線陣亡率最低的戰區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火遍及越北6個省的700多公里戰線上,戰區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其中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作戰行動要數東線高平戰役,歷時28天,打完全場,解放軍廣州軍區共投入15萬多部隊,掃蕩戰區2400多平方公里,殲敵19000餘人,成為全線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戰後,越方也披露了自己的損失數字。根據越軍衛生勤務資料史記載,高平方向作戰的火線陣亡率為18.89%。相比於其他諒山、廣寧、黃連山省等戰區的損失,高平方向是最低的。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說在高平方向的作戰中,越軍清掃戰場和後撤都比較從容,對收容和掩埋陣亡者的數字較為清楚,被對方打成殲滅戰的比例相對較小。

在戰爭之前,越軍在高平地區部署了主力部隊1個步兵師和地方部隊2個獨立團、5個獨立營、11個邊防連,並有特工1個營配合,兵力約15000餘人。在翼側七溪方向,部署有地方部隊1個獨立團、1個獨立營、2個邊防連、2個生產連和1個特工營,兵力約3000餘人。作戰期間,還有從縱深地區前來增援的主力部隊1個步兵營和地方部隊1個獨立團、1個縣中隊。總計參戰正規軍兵力約2萬人左右。另外,高平地區還組織了大量民軍協助主力作戰,總人數在5萬至10萬人之間。

戰後,我軍統計在高平戰役中殲滅和重創的越軍單位有1個步兵師、2個獨立團、6個獨立營、1個特工營、1個縣中隊、11個邊防連,部分殲滅1個步兵營、2個獨立團、3個獨立營,另殲滅大量民軍。

兩邊一對比,不免令人感到奇怪,既然殲滅了越軍這麼多單位,怎麼其火線陣亡率卻那麼低呢?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高平地區的地理特點是山地面積廣大,到處山頭聳立、岩洞眾多、叢林掩映,極其便利於隱藏。越軍作戰的特點是部署非常分散,能抗就抗,抗不了就逃,邊打邊撤,邊撤邊散,脫掉軍服,換成便衣,鑽山隱藏,兵民難分,伺機襲擾,反覆糾纏。總而言之,越軍熟悉地形,擅長游擊戰,策略非常靈活,極力避免被對方打成殲滅戰。

對於高平之敵的這一作戰特點,我軍也有深深感觸。廣州軍區集中了那麼多部隊,還有強大炮兵和裝甲兵協同作戰,對越軍形成7比1以上的兵力火力優勢,滿以為來個大穿插大包圍,可以打個漂亮的殲滅戰。不料越軍抵抗時很頑強,撤退時又很迅速,我軍為了儘快插到高平,一路猛打猛衝爭取時間,未來得及仔細打掃沿途戰場,這些因素疊加使得越軍有機會收容和掩埋傷員、陣亡者並及時轉移。等我軍好不容易佔領了高平,才發現是一座空城,越軍主力已經分散轉移了,成建制地殲滅敵人並不多。

此時廣州軍區前指趕快轉變作戰方針,實施大規模清剿作戰,竭力擴大戰果。但這又像是大海撈針一樣,殲敵非常零碎,且兵民難分,不容易區分。因此,雖然最後我軍的戰果統計中列入了一批越軍單位,看上去不少,但卻是大致掌握,而做不到詳細分類列清殲敵數字。

我軍這邊不清楚,越軍那邊就比較清楚了。既然沒有打成殲滅戰,損失也很零碎,加上我軍殲滅的大量民軍又不記入越軍正規統計,最後得出一個高平方向越軍陣亡率較低的數字,也就容易理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越軍反坦克手打法兇狠,解放軍一個坦克連9輛戰車損失7輛
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紀念犧牲在越北的9千多英勇官兵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