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發現8000年前的巨龍,長近20米寬2米,龍真的存在嗎?

考古發現8000年前的巨龍,長近20米寬2米,龍真的存在嗎?

中國是一個崇拜龍的國家,直到今天,「龍」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並不新鮮。比如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的飲食、出行、服飾甚至每天說的話中都含有「龍」。幾千年來,人們對龍的研究從未停止,其中最讓人們感興趣的問題就是:龍究竟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還是不斷演化而成的虛構動物?

上個世紀考古發現,距今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出土了一批玉龍,其中有一個是玉豬龍。這條龍的頭部還明顯帶著豬的特點;至於另一條玉龍,則更為簡單,只是一個簡易的頭和身尾形象。到了漢代、唐宋,龍又變了樣,於是人們認為:世上本沒有龍,龍是人們根據豬、鱷、蛇的動物形象創造出來的。

大學者聞一多先生,也認為龍是原始部落各種圖騰糅合而成的。

然而,一項考古發現,似乎推翻了這個論斷。

1994年秋,考古工作者在今天的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查海村的遺址上,發現了一條用許多石塊堆擺起來的巨龍。之所以說這條龍是巨龍,是因為它的長度近20米(實際為19.7米),寬1.8米至2米。

考古人員發現,這條龍不但能夠分辨出頭尾,還隱約可以看到腿和足部。其中龍頭朝向西南,龍尾朝向東北,龍頭、龍身處石塊的堆擺尤為厚密,而尾部石塊則較鬆散,似乎是為了表現龍尾之小。整體上來看,龍昂首張口,彎身弓背,尾部若隱若現,彷彿已經飛到天上,給人以生動騰飛之感。

從現存的遺址來看,堆成龍的這些石頭,大小均等,排列有序,還都是經過挑選後,從遠地運來的,顯然不是隨意堆成。而從遠處看,整齊碼放的紅褐色石塊,彷彿龍身上的鱗片,與今天的龍相比,幾乎沒有多少差別。

更讓專家驚詫的是,這條龍距今已經有8000年,比紅山玉豬龍還早3000年。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及考古學家郭大順等通過科學鑒定後,一致認為: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的形象。

如此龐然大物,怎麼可能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呢?

在查海遺址發現的文物中,還有兩件重要陶器殘片,上面也有浮雕的龍形象,兩件陶片上的龍身,都有壓印成排的月牙形窩點,像極了龍身上的鱗片。

另外有一點值得深思:這條龍被發現時,就位於聚落址房屋的前面,而聚落址東部邊沿發掘出一段壕溝,可能是聚落址外圍壕溝的一部分,而壕溝是用來防禦野獸和敵人的。這條巨龍儘管不高,是否可以看作人們祈求它保護自己,防禦敵人的一種願望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在8000年前,人們就已經龍是保護神了。

你們覺得龍到底是演化而來,還是曾經真實存在的動物呢?歡迎大家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功勞最大的將軍,身受70多處傷,被劉邦排在第二位,不是韓信
民間故事:驅狼踢盜,汗馬封神;九幽之地,閻王審冤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