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動物與雪(兼談動物的冬季行為)

動物與雪(兼談動物的冬季行為)



作者 | 謝決明


形色註冊名「期野益智花」,自然愛好者

初中時學過的東西:世界上的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動物類群都屬於變溫動物(也叫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體溫也隨之降低,機體失去了正常代謝的能量,它們只能通過逃避(洄遊)或者昏死(美其名曰冬眠)的方式來挨過冬天;而絕大多數的哺乳類和鳥類是恆溫動物,它們的體溫不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波動,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更好地適應溫度變化的環境(主要是適應寒冷)……


現在請動物園的管理者們回答問題:


獅子、斑馬、大象和長頸鹿都屬於恆溫動物,都在非洲的同一片草原上生活,為什麼到了冬天動物園的獅子和斑馬可以在室外看雪景,而長頸鹿和大象卻要進暖房?


說大象和長頸鹿怕冷的,都是初中生物沒學好的,正確答案是

大象和長頸鹿價錢更貴

,說它們怕冷是出於動物園管理者的偏心。就跟窮人的孩子吃洋芋可以當飽,而有錢人的孩子非要吃牛肉漢堡的道理一樣,這不是物種的差別,而是待遇的差別。我所在的動物園引進長頸鹿的第一個冬天,我在最冷的那個夜晚留下來值班,凌晨一點的時候,我看到長頸鹿站在零下幾度的室外,而它們身後就是開著大功率取暖設備的內室。在此要跟那些堅持要讓珍稀貴重動物在室內越冬的管理者們說明的是,很多哺乳動物天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它們不像現在的人那樣不禁凍,想當初我們的原始祖先當初也不是一到冬天就可以穿上羊皮襖和羽絨服的,如今我們的禦寒能力隨著物質的豐富而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即使是這樣,有些「美眉」的耐寒能力不也明顯要強過一般水準嗎?呵呵。


動物園給珍貴動物提供暖屋子無可厚非,就像你有條件可以讓窮孩子也嘗嘗牛肉漢堡的道理一樣,但是提高動物福利不要跟科學概念混淆,在吃飽的前提下,讓哺乳動物在室外短時間逗留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非要說它們一到外面就會凍死,那是在誤導沒有上過初中生物學的小朋友!當然,具有一定耐寒能力的動物不一定非要喜歡下雪,就如我們可以加班,跟我們喜歡加班不是一個概念。

雪是冬天的特產,要了解動物在冬天的行為,雪是很有代表性的元素。以前家鄉有句俗語叫「落雪落雨狗歡喜,麻雀子肚裡一包氣」,說的是對待下雪的態度,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表現:雪天動物行走的痕迹更加明顯,給追蹤獵物的動物提供了很多的方便,難怪它們要喜歡了。狗狗的祖先是狼,所以它們喜歡落(下)雪是有淵源的;而對於麻雀那樣的小鳥,由於地面的食物都被積雪覆蓋了,不能及時找到食物就意味著凍死,因此也可以理解它們肚子里不開心的原因。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些動物在雪地中的有趣行為。


第一張圖片竟然不是我自己拍的,不過夠震撼,所以借來用了。



這張照片照於2008年的加拿大安大略湖野生動物園


幾隻亞洲象在雪地里玩得很嗨


真的想不出還有比讓大象滾雪球更有意思的冬季室外活動了


它們力氣大,所以能把雪球滾得出乎意料的大


而且大象們通過運動,還可以起到一定的禦寒作用


(圖片來自網路)

第二張有意思的照片居然又是來自網路。其實我所在的動物園也有長頸鹿,冬季偶爾也下雪,但是它們沒有出來看雪的機會,我因此也有沒有機會拍到這麼有趣的照片了。



日本北海道的旭山動物園冬季嚴寒



那兒有很多好玩的動物


譬如這隻吃雪的長頸鹿


(圖片來自PonyCat)


旭山動物園冬季有很多很好看的動物展示,譬如帝企鵝遊園,北極熊冬泳等,不好意思借圖了,大家可以上網搜一下,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去實地感受那些不怕冷和喜歡冰雪的動物們的快樂。



這些斑馬的祖先只在非洲草原上遙望過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



而它們卻能實地感受到雪地的柔軟,真是有福了



白虎的皮毛在平時是沒有保護色的


但在下雪天例外



這幾隻狼是掩飾不住的開心



天然的雪勝過任何形式的人工丰容



雪地上留下的足跡讓動物的行為更加直觀



在雪地上嬉戲打鬧的小熊




北方的黑熊冬季食物缺乏時會蹲倉(睡覺)



動物園的黑熊食物充足,冬天也很活躍


這隻熊顯然被雪地上跟平時不同的氣味信息吸引了



不要以為這隻老虎在看到雪後開心地笑了



它閉眼掀唇是在採集雪地特有的氣味信息



雄獅在嗅聞混合著母獅尿味和雪地氣味的空氣



大雪暴露了食草動物的足跡和氣味



也讓它們在銀白世界中無所遁形


所以它們本能地特別警覺



獼猴通常是不喜歡寒冷的



但在沒有取暖設備的環境下


也能適應冰雪天氣



日本的雪猴會泡溫泉禦寒



別的地方的獼猴會抱團取暖


通過了解獼猴自然分布地就能知道


它們具有一定的禦寒能力


動物園生活的鳥類沒有挨餓的風險,它們是恆溫動物,所以絕大多數種類在冬季都是可以在室外活動的,如果你覺得電能多得用不了,當然也可以給它們營造暖和的環境,但這跟它們本身是不是怕冷沒有關係。舉個栗子:因為有電能,一台通電的取暖器在雪地里依然還是暖和的,而鳥類的能量來自於食物,只要吃飽,就跟不斷電的取暖器一樣。



雪地里的蓑羽鶴群集體縮頸團身



這樣可以減少散熱面積,有助於保持體溫



另一種禦寒的方式是蓬鬆羽毛



這樣可以讓它們身上的羽絨服更厚



鴯鶓身上厚厚的積雪表明它們的羽毛有很好的隔熱作用



較高的基礎體溫使得它們在雪地里不感到寒冷



原產南美熱帶地區的巨嘴鳥身上雖沒有禦寒的絨羽



但它具有的高體溫使得它在吃飽後也可以出來看看雪景



一隻吸蜜鸚鵡在品嘗積雪



對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動物來說


在動物園可以感受到在它們的原始棲息地所沒有的環境條件


我們通過觀察這些動物在非自然環境中的行為表現


來探究它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到底有多強



一隻在雪地里覓食的鵐



野生的小型鳥類在下雪天會遇到食物匱乏的嚴峻考驗


如果不能及時找到食物


它們就會像斷電的取暖器那樣逐漸「冷卻」


-END-



編輯 || 刀刀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


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鑒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


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


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又一年邊疆風光丨讓我們陪著他們的青春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送給大家一張昨天拍的照片 | 點擊照片有鏈接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