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把自己的屍體變成閃閃發亮的寶石?居然真的可行!

如何把自己的屍體變成閃閃發亮的寶石?居然真的可行!

博物學家老普林尼曾說過:在一塊歐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紅寶石般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綠般的綠海,五彩繽紛、渾然一體、美不勝收。如果能讓恐怖的骨頭變成靈動的歐泊,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在「讓自己的屍骸變成歐泊」這件事上,不少動植物已經做出了成功的榜樣:

澳大利亞閃電嶺產出的動植物歐泊化石

澳洲龍蝦祖先的斷臂化石

把屍體變歐泊,一共分幾步?

01

埋葬於澳大利亞閃電嶺

歐泊,作為一種美麗的寶石,不是在哪都能形成的。所以建議你現在找一個有足夠好的地質條件、可以孕育歐泊的地方,把自己埋葬在那。

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地方,沒關係,還有另一個辦法:穿越回6600萬年前的澳大利亞閃電嶺(Lightning Ridge)。目前所有的歐泊化化石,僅在這附近有產出,其中包括蝸牛、貝殼、動物的牙齒、骨骼,甚至還有植物的果實。

閃電嶺是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的內陸小鎮。「閃電嶺」這個名字起源於19世紀70年代,據說得名於一個不幸的事件:一個農民和他200隻羊在此地,突然被閃電擊中。而在距今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閃電嶺所處的位置是淺海區,恐龍和其他古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02

有變成化石的條件

要知道,自然死亡後變成化石、哪怕是普通化石,難度都很大。動植物死後,遺骸要被迅速埋葬,不能被其他生物或者外部條件破壞,也不能腐爛太厲害,這樣化石才能完整、細節完好。同時,埋藏環境要穩定,泥沙要十分細膩。

然而,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遺骸能變成化石的幾率是很低的。

菊石化石。堅硬的骨骼和牙齒是最常見的化石

03

倒模

化石可以分為四類:實體化石,遺迹化石,模鑄化石,分子化石。

歐泊化化石基本都屬於模鑄化石,形成過程類似於倒模鑄造:動植物殘骸在漫長的時間裡被侵蝕掉,而周圍泥沙細膩堅固,完整地保留了殘骸的外部形態,形成空腔;然後,富含鈣質的液體滲入殘骸空腔,逐漸沉積最終填充滿整個空間。

澳洲閃電嶺特天獨厚之處在於,這裡的滲入流體富含二氧化硅膠體。滲入殘骸空腔的二氧化硅膠體流體逐漸沉積,填滿整個空間;然後氣候的乾濕交替變化,造成地下水面的上升和下降, 水面的下降使氧化硅溶液濃縮,最終完成硅化化石(也就是蛋白石)化的過程。

其實,到這步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04

萬里挑一的變彩

歐泊是具有變彩效應的蛋白石。蛋白石常見,但只有萬分之一的蛋白石才會有變彩效應。這要求沉積下來蛋白石結構中的二氧化硅粒徑一致, 而且微粒的大小在150~ 400納米之間、在400~700 納米範圍內可見光發生衍射作用產生變彩。

這,就只有上帝才能控制了。

澳大利亞產歐泊化貝殼化石

05

萬事俱備,只差時間

澳大利亞歐泊被稱為「沉積型歐泊」 , 主要賦存於中生代盆地沉積岩中。中生代的年代為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所以屍骨形成的歐泊化石,至少埋藏了6600萬年並且不被地質活動破壞——這種幾率低到無法估量。

能被化石化的,大都是牙齒、下齶等比較堅硬的部位。人類最有可能被保留下來的,恐怕只有一副歐泊牙齒了。

澳大利亞產歐泊化哺乳動物的牙齒

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單孔目哺乳動物-STEROPODON GALMAN。 早白堊紀,1.46億年前。 原始的骨骼和牙齒材料已經消失,完全被蛋白石取代,保留了每一個細節。

如果這些磨難,你(的屍體)都堅持下來了,最終會是什麼樣呢?

你和你的食物,都有資格陳列在博物館裡。

在悉尼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真有一段化作蛋白石的化石,一隻來自三疊紀的蛇頸龍。它的脊椎和大部分骨骼都已經蛋白石化。這頭蛇頸龍類嚴格來說是幼年上龍,也叫短頸蛇頸龍,被取名艾瑞克。據說在它的胃裡還發現了一條歐泊化的魚,取名為「旺達」。

「Eric」得名於Monty Python的一首歌Eric the Half-a-Bee,而旺達則來自劇名A Fish called Wanda

這塊在澳大利亞閃電嶺附近Wee Warra礦區發現的恐龍化石,2018年3月被認為屬於一種新恐龍

Weewarrasaurus。圖為有歐泊變彩的上齶部分。

講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依靠自然的力量完成歐泊化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現在是科技的時代,你要你願意,把骨頭倒模了,想什麼化都行,把堅硬的貴重材料熔融之後灌進模具就可以了,黃金化、鉑金化,灌上三氧化二鋁甚至可以紅寶石化……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作者:曲直

編輯:Lu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果殼原創科普繪本第10冊,《用兩百年造疫苗》
Lady Gaga蕨、碧昂絲牛虻、布希蟲……科學家給物種起名也太隨便了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