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從她的肩上極目望去,迷濛的大地上,聳立著一片金屬的巨峰。」劉慈欣·《流浪地球》


自從微博淪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公用瓜棚之後,各種爆料話題就絡繹不絕。

就年初來說,電影《流浪地球》肯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瓜。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從不被看好——上映好評——主創被扒——豆瓣評分黑幕……一波三折的話題討論把《流浪地球》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最新的爭論是關於票房的——《流浪地球》的票房能否超過50億,取代《戰狼2》(票房56.7億元)成為國內票房第一。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截止到2月19日,票房已經突破40億

直接說看法吧,我覺得《流浪地球》會創造國內新的票房神話。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點是:


《流浪地球》硬核的科幻外殼下包裹了一個足夠柔軟的,獨屬於東方的溫暖內核。


1


帶著地球去流浪

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我對《流浪地球》的感受,我會說「感動」。

拋開媒體所謂「中國科幻電影之光」「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的光環,《流浪地球》在人物塑造和情結處理上,確實有其薄弱之處。

但是瑕不掩瑜,作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是一部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首先,它夠硬。

對於科幻片來說,視覺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東西都不是現成的,需要自己製作。

所以劇組準備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延展平米實景搭建……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鏡頭上來說,全片2003個鏡頭,每個鏡頭改100版都很正常。最多的一個鏡頭修改了200多次。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導演郭帆的朋友圈(注意時間)

這些切切實實的數字,組成了《流浪地球》好萊塢級別的技術效果。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所以我說,《流浪地球》夠硬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但這還不夠,科幻也好,技術也罷,都只是一個殼子。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人們可能會慕科幻之名而來,但來了之後,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容支撐,這不過就是一部頂著科幻名頭的爛片而已,根本不會有那麼多網友當「自來水」來安利傳播。

這就談到了《流浪地球》的另一個方面——它的內核夠軟。

《流浪地球》身上雖然有一些模仿好萊塢大片的影子(很多創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好萊塢大片也是經歷了30多年的經驗積累,才形成了如今的產業化體系),但它的內核是東方的。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面對地球的毀滅,西方的選擇是逃離地球,帶著家人一起去尋找下一個星球。

而中國的選擇,是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一個多麼壯麗而又浪漫的想法啊。

這種想法是中國人特有的,西方人很難理解。

當導演郭帆找世界頂級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談合作時,對方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你們要帶著家一起逃跑?」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所以《流浪地球》是獨特的,原著作者劉慈欣說:「《流浪地球》第一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上展現出來。」

是的,「帶著地球去流浪」體現了中國人根植在骨子裡的故土情結。

2


故土情結

故土情結的背後其實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這種差異體現在很多方面。

在我們傳統的神話里,人是女媧摶土而來的,人是土做的骨肉,土是人類靈魂的棲息地。

在我們傳統的繪畫中,唐朝山水畫開始興盛。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中國現存最早的山水畫《游春圖》

人物大多在山水之間,自然是主角,人是配角。

我們對於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花草魚蟲,山河湖海都是心存敬畏和情感的。

同樣是畫花鳥,中國的花鳥畫都是生機勃勃,在大自然中活生生的花鳥。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趙佶《芙蓉錦雞圖》

而西方的花鳥畫(靜物畫),花大都插在花瓶中,蟲鳥要麼是標本,要麼就是已經放在餐盤裡供人食用,總之是冰冷的。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西方常見的靜物畫

因為在我們眼中,梅蘭竹菊不僅僅是花,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君子氣概。

就像我們腳下的土地不僅僅是一個地圖上冰冷的名字,它還包含著我們情感的寄託。

而西方的靜物畫是為了再現畫面本身,更多是藝術上的探討。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鄭板橋《竹石幽蘭圖》

所以,雖然在概念上,西方「靜物畫」對應的是中國「花鳥畫」,但其實兩者在觀念、追求上完全不同。

這是因為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說,「直接靠農業來謀生的人是粘著在土地上的」。

千百年來,中國人對土地有著不可分割的感情。這種感情經過長時間的積澱,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烙印。

在原始宗教里,「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物神,而「社稷」則是國家的代名詞。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余光中

我們的文化里,講究「衣錦還鄉」「落葉歸根」,無論出走多遠,家或者說故鄉始終是我們最後的歸屬,鄉愁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羈絆。

所以每年,不論車票有多難搶,離家有多遠,我們都會想盡辦法回家過年。

所以幾千年前,面對洪水,我們選擇大禹治水;


幾千年後,面對太陽的威脅,我們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

3


民族自豪感

這種獨屬於東方的故土情結,正是《流浪地球》能夠大火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們在西方人掌握話語權的科幻電影中,終於聽到了中國人發出的聲音,肯定會有一種民族自豪感。

用網友的話來說,「看到自己家的孩子會走路了,我不拍手鼓勵,難道要埋頭痛哭嗎?」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導演微博截圖

從經濟角度來說,這就是民族經濟主義(類似於重商主義)對消費的影響。

提到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經濟主義,很多人可能會比較激動。剛剛過去的「流浪地球一星事件」就證明了這一點,一不小心就搞成了意識形態之爭。

不要那麼緊張,我們只是在聊一部電影而已。民族經濟主義影響消費的例子其實非常常見。

比如18年年底的D&G辱華事件,整個事件從D&G設計師有侮辱性質的聊天記錄曝光開始迅速發酵,中國明星集體發聲,退出D&G大秀。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陳坤到機場聽說之後直接回去了

最後D&G各種賠禮道歉,連盜號這種小學生都不用的理由都想出來了,最後還是難平眾怒,被迫取消了準備好的大秀。

不難想像,D&G以後在中國的時尚之路也不會太好走。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相反的,近兩年國貨崛起。

故宮文創蓬勃發展,在17年就已經取得了15億的年收入,最近推出的美妝產品也是被搶到斷貨。

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們想要輸出自己的文化,看到自己的力量。

《戰狼》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歸功於這一點。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沒有什麼可讚揚或是貶低的。(極端狂熱的除外)

況且和《戰狼》相比,《流浪地球》在價值輸出上更柔軟,格局也更大。所以我相信它一定能超越《戰狼》,創造新的票房神話。

當然,《流浪地球》中還有很多不足。

比如內容層面故事的不連貫(強行插入的回憶鏡頭有些刻意)和人物動機的薄弱;

比如在科學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的BUG(最後的自由落體很迷,說好的比薩斜塔實驗呢?)


……

但是哪個電影沒有缺點呢?


就沖這一點,我打賭《流浪地球》票房能超過50億!


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看到這份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的答卷,我是欣慰和感動的。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移民比鄰星需要2500年,一百代人的努力。

這是21世紀的愚公移山,也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思維哲學。

故土之於我們是永不磨滅的精神歸宿。

為了心中的故土,雖千萬年,吾往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籟教育 的精彩文章:

寒假放飛自我,開學後發現回功了,這簡直是舞蹈生的痛苦開學季!
這位中國女孩,為什麼能在美國,成為世界芭蕾皇后?

TAG:天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