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死時,九子奪嫡,乾隆死時,為何沒有一個兒子奪嫡?

康熙死時,九子奪嫡,乾隆死時,為何沒有一個兒子奪嫡?

大清朝,有兩個皇帝,對繼承人問題特別鬧心,一個是乾隆,一個是康熙,但這兩位傳奇皇帝,他們煩心的原因卻大不相同。

康熙是兒子太多,太優秀,讓他不知道選哪一個,最終導致兒子明爭暗鬥,互相陷害,讓乾隆痛苦不已,而乾隆,雖然兒子不少,但是能堪大任的寥寥無幾,這讓他在選擇儲君時,也相當煩心。

我們來看看,為何在兩位明君身上,會出現如此截然不同的情況?

大清赫赫有名的九子奪嫡,就發生在康熙時期。康熙共有35個兒子,序齒的有24位,實際上成人的有20位,這35個兒子中,9個參與了奪嫡之爭,即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禎。

這9個阿哥,分成了三大陣營,分別是以二阿哥胤礽為首的太子黨,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和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這三大陣營中,八爺黨是實力最強的一支,成員有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禎。

康熙時期,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陣勢龐大的奪嫡之爭,原因有2點。

一是康熙的兒子各個優秀,都有做皇帝的能力且想做皇帝,他們身後還有諸多大臣的支持,形成了各自穩固的政治陣營。

二是康熙在儲君問題上的犯錯和猶豫不決。自古以來,皇位繼承大多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但康熙卻改變了規則,立了二阿哥胤礽為太子,這引起了大阿哥的不滿,他一直尋找機會陷害二阿哥。同時,二阿哥自身也頻頻犯錯,導致自己兩次被廢,這給了其他阿哥機會,使他們為皇位明爭暗鬥,互相謀害。

諸皇子為儲君爭的你死我活,康熙卻沒有及時制止這種爭鬥,反而他在儲君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助長了諸皇子之間奪嫡的火焰,最終形成了陣勢龐大的九子奪嫡。

相對康熙兒子在皇位爭奪上的硝煙瀰漫,乾隆的兒子則要安靜很多,乾隆死時,幾乎沒有一個兒子參與皇位爭奪,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反差,原因有3點。

一、秘密立儲制。鑒於九子奪嫡的慘烈情況,雍正則改變了皇位繼承製度,由原來的嫡長子繼承製,變為秘密立儲制,即皇帝在生前不會宣布太子人選,而是留下遺囑,等先皇駕崩後,再告知那個皇子繼承皇位。先皇在世時,各皇子不知道誰會繼承皇位。因此,也就不會明目張胆的去爭搶,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奪嫡之風。

二、乾隆長壽。乾隆活了89歲,做了60年皇帝,他雖然兒子不少,但是一半沒活過他,這就使他少了一半的皇位爭奪者,奪嫡之風自然要減弱不少。

三、乾隆兒子庸才多。相比康熙的兒子,乾隆的兒子則要遜色很多,乾隆的兒子,最出色的是五阿哥永琪,但永琪死著太早,無法接乾隆的班,其他的幾個兒子,要麼專研書法,對皇位不感興趣,要麼遊手好閒,不成器,滿打滿算下來,只有十五子嘉慶,沒啥大的缺點,於是乾隆將皇位傳給了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號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明知窩闊台不如托雷,為何寧求托雷效忠窩闊台,也不傳位給托雷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毀墓掘屍,擁福臨做皇帝,他是否做錯了

TAG:七號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