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古代帝王能真正稱得上「布衣天子」的恐怕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巧合的是,這兩位開國皇帝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換句話說,應該是朱元璋總是不經意地模仿劉邦。在追封先祖和家人方面,朱元璋即位後採取了和西漢開國時同樣的策略。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開國皇帝追封先祖和兄弟姐妹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朱元璋搞得有點興師動眾,但凡是老朱家的人,他基本上一個也沒落下。即位當天,立即追尊祖先:他的高祖稱為玄皇帝,廟號德祖;曾祖稱為恆皇帝,廟號懿祖;祖父稱為裕皇帝,廟號熙祖;父親朱五四稱為淳皇帝,廟號仁祖。從高祖母至母親,一律封為皇后。

第二天,朱元璋又追封他的伯伯們為王,當然,這限於朱元璋所知道的幾位親屬。伯伯朱五一為壽春王,他的兒子朱重一為霍丘王,朱重二為下蔡王,朱重三為安豐王,朱重五為蒙城王。朱重一的兒子為寶應王,朱重三的兒子分別為六安王、來安王、都梁王、英山王。這十個王都是死後追封,說到底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只不過牌位可以供奉在太廟,可以享受歲歲祭祀而已。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對於自己的親兄弟,朱元璋更不會吝嗇,他封長兄朱重四為南昌王,二兄朱重六為盱眙王,三兄朱重七為臨淮王。朱重四長子,即朱元璋的大侄子封為山陽王;朱重四次子即朱文正,當時因觸犯朱元璋被貶,沒有封王。朱重六之子為昭信王。這些人都是朱元璋父親朱五四一脈,比起伯伯朱五一一脈自然要親近的多,但也僅僅是能享受到太廟裡的冷豬肉而已。

算來算去,只有兩個人得到了真正的實惠。一個是朱元璋的嫂子、南昌王妃王氏當時尚在,晚年享受到了榮華富貴,死後還得到了附葬皇陵的待遇。另一個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即朱文正的父親。二姐早卒,朱元璋在滁州時李貞帶著兒子投奔於他。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李貞其人並無多大本事,但李文忠卻成了朱元璋麾下戰功赫赫的大將,因此李貞夫婦的榮耀也就非比尋常。洪武元年(1368年),李貞受封恩親侯駙馬都尉,妻子被追封為孝親公主。五年後,李貞被封為曹國公,妻子也被加冊曹國長公主。《明史》中對李貞的評價是:「晚歲尤折節謙抑」,這說明他為人低調不露鋒芒,很受朱元璋的敬重。李貞死後,被追封為隴西王。

朱元璋追封先祖和家人,充分體現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古話。這也從說明,朱元璋建立大明實際是一個朱姓王朝,他是農民的兒子,小時候飽嘗人間疾苦,一旦登上皇帝之位,仍然逃不脫封建時代的規律,與他羨慕的劉邦一樣,視天下為自己的產業。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其後,朱元璋又效仿劉邦分封藩王。可以說,歷史的車輪到了明朝開國時,分封藩王已經不合時宜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這些皇子就藩,憑藉手中的雄厚的勢力假以時日便可和朝廷叫板。劉邦分封藩王造成了後來的「七國之亂」,自漢武帝後地方諸侯才被逐漸削弱,這已經說明,分封藩王是錯誤之舉。

朱元璋對分封藩王的利害關係不是不清楚,只不過他疑心太重,信不過那些跟隨自己創業的開國功臣。他總是認為,江山是老朱家的,皇子、皇孫們畢竟是自己人,到了最危難的時候只有他們才信得過。不難看出,朱元璋在即位後,還沒有完全進入一個最高統治者該有的狀態,而草率地定下這一禍害後世的分封制度。

朱元璋登基後追封祖先與家人,但在世的只有兩位即他的嫂子和姐夫

晚年的朱元璋終於才明白,分封藩王是自己執政以來的一大敗筆。可那時的他已經無力改變這一局面了,他曾詢問皇太孫,若是以後他的這些叔叔們要起兵造反該當如何?雖然朱允炆先禮後兵的回答讓他滿意,但朱元璋的內心已經感覺到,自己埋下的這顆定時炸彈早晚會引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八旗駐防將軍和加尚書銜的總督平級,那誰的權力更大?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