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知行合一的四個「攀登」階段

知行合一的四個「攀登」階段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文:白立新

以攀登泰山為例,知行合一有四個體悟階段。

第一個階段:知難行難,躊躇徘徊要不要登泰山。

未到泰山或者剛到山腳下,有人說泰山高大雄偉,有人說泰山險峻難行,要不要下決心親自去攀登一下呢?一般情況下,都會有一個「思之慮之」的感知、認知、決策的過程,這個過程會經過一定時間的思想鬥爭,或短暫幾分鐘,或與朋友家人討論更長時間,其中的滋味難免有輾轉反側、猶豫不決;以修身為例,要不要修身,是由著自己的私慾、情緒就這樣下去,還是下決心修正自己,都屬於第一個階段的知難行也難。

第二個階段:知難而行垂直攀登翻越十八盤登臨南天門。

決心上山了,從紅門經中天門上十八盤徒步登山的過程,是一個越來越艱難的過程,越向上走,對心性和體力的挑戰越大,面對誘惑越來越大,算了吧放棄吧,這種念頭會多次反覆;「在經歷汗流浹背、腿腳酸軟、四肢無力的「空乏其身」,耗盡所有的體能後,咬著牙,用身體的潛能支撐,終於爬上南天門,立定身體,平穩氣息,回望岱下,會油然發出這樣的感嘆:泰山真高!」登山如此,修身亦是如此,在修身的過程中更需要「攻心准、磨心久」、戰勝誘惑與畏懼,戰勝八十一難,從「心上」登臨南天門!

第三個階段:行,暢遊天街,登臨玉皇頂。

進入泰山天街,與雲彩相伴,一路暢行,登臨泰山極頂「一覽眾山曉」:人在山中,山在雲中,雲在人中,切身感悟到天地人本是一體,知與行本是一體,形影不離、難捨難分。

第四個階段:大知順行,勢如破竹俯瞰俯衝下一天門。

下山的路,一路俯衝,從「天上」回到「人間」,從極高的天人合一體驗回到人世間的事上磨鍊,知行合一已經養成了習慣,成為了慣性的思維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大學》簡讀
最殊勝的法門,人人皆可直下見性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