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由他制定,他指揮作戰一次損失20萬人

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由他制定,他指揮作戰一次損失20萬人

宋太祖趙匡胤,是公認的一代明君。他不僅善於用兵,武略超凡出眾,而且頗有仁義之風和容人之量,幾乎沒有殺害功臣的劣跡,在位期間體恤民力,輕薄徭役,使得大宋朝一開始就走上了良性發展的康庄大道。然而,趙匡胤極為卓越的軍事才幹,貌似隨著他的死也從此煙消雲散,此後宋朝歷代皇帝,再沒出過一個能與他的軍事才能相比的人。

加之北宋皇帝歷來提倡「以文制武」,結果導致北宋長期畸形發展,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明、百姓富庶、唯獨武備虛弱的奇葩時代,正所謂富而不強。從軍事力量的強大程度來說,北宋貌似是古代中原王朝中最弱的一個。從開國之初,到滅亡之日,北宋就深陷在與周邊小國的戰爭泥潭裡不能自拔。

無論是北方的遼國,西部的西夏,東北的金國,哪個都能讓北宋皇帝膽戰心驚,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由於難以取得戰場優勢,對外戰爭敗績連連,宋朝立國才四十餘年,就開始被迫向周邊小國支付數目龐大的金銀財帛,作為「歲幣」,等同於交納「保護費」,來換得邊境的暫時和平,喪權辱國之狀,莫此為甚。然而「力不如人萬事休」,北宋拳頭不硬,也只能以這種屈辱手段苟安一時。

不過北宋皇帝中也並非都是窩囊廢,北宋第六個皇帝宋神宗,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在北宋皇帝中,宋神宗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最有血性的人,與北宋開山老祖趙匡胤頗有相似之處。青少年時代開始,他就對北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對外戰爭失敗、一年又一年交不完的「歲幣」而痛心疾首,立下雄心壯志,要「雪數世之恥」。對於北宋當時的兩大敵國西夏和遼國,宋神宗更是咬牙切齒,「興大有為之志,思欲問西北二境罪」,立志要當一個鐵血強人。

宋神宗做事頗有章法,他在位期間,一方面重用王安石實行變法,全面糾正北宋王朝中的眾多弊端,開源節流,使得北宋物阜民豐,為戰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他大力整頓武備,用各種手段提高北宋軍隊的戰略戰術水平和戰鬥力。為武將們制定一本正規的軍事教科書,成為他的第一個目標。

在北宋之前,軍事界雖然也有著眾多的兵法著作,但由於年代久遠,版本眾多,有的殘缺不全,有的錯誤百出,有的甚至已經幾乎瀕臨失傳。很多兵法著作「世無完書,雜見通典,離析錯訛,武人將佐多不能通其意」。歷代朝廷也從未對此進行過整理,更別提編定軍事教科書。

宋神宗卻對此極為重視,決心制定一部標準的軍事教材。他從熙寧二年開始,就下旨讓大臣郭逵等人搜集諸葛亮的八陣圖資料,此後又陸續派人整理唐朝名將李靖的《李衛公問對》等古代兵法著作。耗費將近十年之久,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武經七書》,才在元豐三年問世。

此書既包含了《孫子兵法》《六韜》《三略》等經典著作,還有對歷代兵家思想的發揮、闡釋和註解,是歷史上第一部由朝廷官方刊行的軍事教材,並指定為當時武舉考試的必考科目,開中國古代軍事史之先河。宋神宗一手制定了這部軍事教材,為我國軍事發展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遺憾的是,如此重視兵法、費盡心思研究兵法的宋神宗,打起仗來卻和他的列祖列宗們毫無二致,軍事方面的低能依然如故。元豐四年,躊躇滿志的宋神宗,指揮發起了著名的元豐西征,出動五路大軍合計36萬兵力,對北宋百年宿敵西夏,發起了一次規模空前的進攻,企圖一舉殲滅西夏。

宋神宗為了此戰費盡心血,他「終夜不寢,邊奏絡繹,手札籌劃,號令諸將,叮嚀詳密,授以成算。雖千里之外,上自節制,機神察鑒」,為了指揮作戰已經到了嘔心瀝血的程度。遺憾的是,他終究是個紙上談兵之輩。在他指揮下,宋朝大軍誤中西夏的誘敵深入之計,結果後勤糧秣被切斷,五路大軍先後遭到分割圍殲,最終大敗而回,損失超過20萬人,讓宋朝遭遇了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志大才疏的宋神宗也由此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參考史料:《徐資治通鑒長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文天祥2個後代,1個成了我軍中將,另1個差點改變二戰歷史
崇禎手下有1個葡萄牙武將,為明朝浴血沙場,卻被明朝人一箭射死

TAG: 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