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自乾隆之後,大清就走了下坡路?看他做的這些事就明白了

為何說:自乾隆之後,大清就走了下坡路?看他做的這些事就明白了

康、雍、乾三位皇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中,他們最大的功績就是在版圖上把曾經各朝代間接統治的區域逐漸實控化,並對分裂勢力不斷圍剿。所謂「盛世」,其實,盛世的標準不僅在於物質豐富,國家穩定,還包含政治開明、文化昌盛、科技發達等等。

都知道,清朝則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而且,清朝的很多歷史也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興盛與衰敗,當然,清朝的歷史也不例外。在清朝最為繁盛的時期,不可否認,當屬乾隆在位時期。所以,自乾隆皇帝之後,清朝也就在走向了下坡路。

乾隆在位的幾十年里,清朝的經濟空前繁榮,當然,貪污腐化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這也是導致清政府逐漸衰敗的原因之一。有的朋友可能會問:「如此繁榮的康乾盛世,腐敗能有多少?」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無官不貪」。

並且,貪污的案件也是頻繁多發,貪污的贓款也是非常巨大的。和珅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其實,和珅也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由此,大家可以想想,乾隆年間的貪污現象是多麼的惡劣。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其實,在歷史上,不管哪個朝代,反貪的路數基本是一樣的:狠抓思想道德,設置監察人員,青睞嚴刑峻法。這些招數,施用起來,是會起作用的,否則,不會用了又用。不過,效果並沒有人們預想的那麼好,否則,這些非常淺顯的道理,沒必要一代又一代重複一年又一年講述。

但在乾隆時期,統治者對待貪污的官員沒有嚴格的法律制度,執行起來比較隨意這是一個前提。任何朝代都有貪污現象,而且,也有相關的制度和法律來約束。乾隆帝年間雖明確規定:「如果發現有任何官員出現貪污、挪用公款的現象,嚴懲不貸。」並且,也有相關的嚴刑峻法等待著那些貪污的官員。

然而,在實行的時候,乾隆個人的權力和意志常常凌駕於法律之上,並且,隨意性還是非常大的,也是比較「靈活」的。

這種「靈活性」幾乎是摸不透的,比如:李侍堯的案件就是個典型。

在乾隆四十五年,李侍堯貪贓索賄證據確鑿,已經被定罪,不僅被彈劾,而且,已經決定處以死刑,以正朝綱。可是,在乾隆皇帝得知之後,不僅沒有將其定死罪,反而升職加薪。乾隆皇帝認為:李侍堯在督撫中最為出色,如果,因為貪污而被殺,國家就會損失一個棟樑之才。

所以,最終,才會有了這樣一個結果。

當時的陳輝祖的事件,也是非常出名的一個實例。乾隆四十六年,陳輝祖因其弟的貪污行為,被連坐定罪,而且,已經交由刑部治罪。但是,乾隆帝極力反對,不僅不同意陳輝祖的連坐之罪,反而,讓陳輝祖去查抄王亶望的贓物。陳輝祖見此,正好藉機貪污斂財,又釀成一起侵盜官物的大案。

儘管如此,乾隆帝還是在一直寬容陳輝祖。

直到後來,事情已經證實,乾隆迫於形勢壓力,無法再袒護陳輝祖的時候,才賜令陳輝祖自盡而死。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於貪污的現象真是太過於放縱了,所以,才會有很多官員敢於貪污,甚至,很多大臣往死里貪,這和康熙在位的時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外,乾隆皇帝對於貪污的懲戒,往往會「以時立法」,但是,執行起來的時候「時寬時嚴」,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公信度和威信威望可言了。

據統計,乾隆帝在其統治前期的二十年里,執法還是比較嚴厲的,尤其是七起貪污大案,不僅涉及的官員都是高官厚祿,而且,被查到後的財物當即沒收充國庫,犯罪之人也被當即處死,以正法律。但是,到其統治後期,乾隆帝在懲戒貪污現象的時候,則「多從寬縱」。

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粵海關德魁虧空稅銀,按律應賠兩萬餘兩,乾隆帝卻下令全免。浙江巡撫福崧,早在乾隆五十二年,盤查浙江省虧空案及平陽知縣黃梅貪污案時,已發現其婪贓之蛛絲馬跡,但是,乾隆帝未予追查,只將福崧改調他省。

這樣的現象不是特例,而是頻發。所以,讓很多官員不怕貪污,反而是越來越嚴重。這就助長了乾隆後期貪污的風氣,對清朝的政治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並且,除了對於發現貪污現象不予懲戒之外,乾隆皇帝的「寵臣現象」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性格是讓人摸不透的,而且,皇帝也不能專一信賴某一位大臣,這樣很容易被其蒙蔽雙眼。但是,乾隆皇帝就是比較特殊,其主要就表現在寵幸和珅的事情方面。

和珅的故事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而且,大家都知道和珅的貪污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但是,和珅貪污的數量和金額,也都是在他死後才知道的。換句話說,就是在乾隆兒子上台之後,查和珅抄家之後才知道的。

那麼,乾隆皇帝真的就不知道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更是乾隆皇帝不可缺少的大臣。和珅主要的職責是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並且,這些重要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此重要的崗位,貪污當然也不會是一個小數目的。乾隆皇帝也是比較英明的皇帝,和珅的貪污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要是不想知道也是很難的。但是,乾隆皇帝出於對和珅的喜愛,再加上,和珅的位置也是很重要,所以,對於和珅的貪污行為他就開始縱容了,只是有的時候給以小小的懲罰,卻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和珅也是能說會道,終日哄得乾隆老爺子心情舒暢,所以,一君一臣、一主一仆,就這樣攙扶著走到了最後。

和珅的事件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給很多官員樹立了貪污的典型。畢竟,皇帝是一國之君,而且,皇帝寵幸的大臣,往往都是很多士大夫學習的楷模。當然,和珅的貪污也就由此衍生,成為很多官員學習的重點。再加上,乾隆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也就加重了清朝貪污之風的盛行。

此外,「議罪銀」制度的出現,也可以說是和珅的大手筆,是和珅的「專利」。

這項制度規定:官員犯罪可以通過繳納銀兩的方式得到豁免或減輕處罰,所以,這也就導致很多官員的貪污。畢竟,一旦被發現了,只要有錢就可以免罪,甚至,還會官復原職,之後,可以繼續貪污。這樣的惡性循環,表面上看可以提高國家的收入,但是,對康乾盛世也帶來了負面的衝擊,最終,形成了虛假繁榮的現象,更為清朝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清朝有這樣的貪污環境,而且,君王太過於奢華了。

清朝的繁榮,尤其是乾隆年間的繁榮,可以說是不亞於唐朝的繁榮。雖然,清朝的繁榮實質是比不過唐朝的,但是,在少數民族(滿族)的治理下,國家如此繁榮還是中國歷史上的頭一次。面對洋人的進貢和朝拜,乾隆老爺子樂開了花,所以,他越來越窮奢極欲,揮霍的生活越來越大手大腳了。

甚至,有統計:在乾隆八十大壽的時候,所用經費共計白銀一百一十四萬兩。這其中,地方官報銷數額佔62%。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在晚年的生活是如此的奢華。要想湊齊錢,就導致了地方官員的貪污,否則,哪有錢去伺候君王呢?

此外,乾隆老爺子也比較喜歡「遊山玩水,在家裡待不住」。乾隆在位期間,六次南巡,七次東巡,五次西巡。雖然,在巡遊的時候可以解決一下當地的問題,更為老百姓解決一下實質性的問題,比如:賑災、治理水患等問題。但是,畢竟巡視是要花費巨資的,人力物力財力,從準備、動用到最後的善後安置工作,都不亞於一場場大型的戰役。

如乾隆的每次南巡,隨行人員多達2500多人,在車駕往返5800餘里的行程中,陸路用馬五六千匹,大車百餘輛,水路用船千餘艘。而在巡行中的準備工作,早自前一年便開始進行,並且,由親王任總理行營事務大臣負責勘察道路,修橋鋪路,修葺名勝和興建行宮等等。排場上極盡揚厲,飲食上也是相當講究。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首先、清朝的腐敗是必然的。雖然說,乾隆皇帝在治理腐敗的時候力度不到位,甚至,還會縱容,但是,這並不是乾隆一個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雖然,乾隆開了個好頭,但是,乾隆年間的大臣也是擋不住誘惑的,畢竟,只有盛世才能夠巨大的貪污,也才有貪污的資本,否則,在一個國家成立的初期,別說貪污了,吃飯自保都成問題。

但是,清朝的繁榮也只是曇花一現。畢竟,洋人來進貢,其實,也逐步了解了大清國內的實情,了解到了彼此的力量對比。以至於,清朝自上到下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卻忘記了國門即將被打開。

其次、統治階層的縱情驕奢,必然影響到時政和時風。皇帝喜歡什麼,往往成為官員追捧的對象,甚至,成為老百姓嚮往的生活,所以,皇帝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會不動聲色,喜怒不形於色。但是,乾隆皇帝就不是這樣,對好的事物大力追捧、大加點贊。

比如:蘇州的獅子林,其實,是荒廢已久的地方,但是,為了迎合乾隆老爺子,地方官曆經十年,至三次南巡時,終成一座風景秀麗的江南名園,並且,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

所以,不管怎麼說,乾隆時期的興盛繁榮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清朝的衰敗、走下坡路,腐敗是很重要的原因。雖然,清朝的腐敗避免不了,因為,它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趨的產物,而盛世之下,清朝的大多數官紳對於奢華生活的追求,外人進貢讓自己越來越滿足於現有的生活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在晚年的統治作風也都對時政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腐敗是毒瘤,是內在的質變,這種質變除了我們自身之外,外部的事物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才行。

參考資料:

【《康乾盛世》、《乾隆年間的貪腐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宮廷中最難做的一種工作,無論做的好與不好,最終都沒什麼好下場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