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收藏鑒賞:康雍乾三代瓷器器型創新

收藏鑒賞:康雍乾三代瓷器器型創新

專家為您掌眼

康雍乾三代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峰,康熙、雍正與乾隆三朝民富國強,三朝君主皆極為關注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燒制。在強大的財力和三朝君主的大力支持下,清三代特別是康熙朝在瓷器器型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在瓶、罐、尊、壺等造型方面皆有所創新,成功創燒出諸如棒槌瓶、萊菔尊、觀音尊、轉心瓶、茄式壺等新品種,極大地豐富了已有的瓷器器型。

棒槌瓶

棒槌瓶的造型為康熙時新創,因形似舊時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清代棒槌瓶有硬棒槌瓶和軟棒槌瓶之分。

硬棒槌瓶,又稱圓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間的式樣,盤口,短直頸,圓折肩,圓筒狀長腹,圈足,底部多為平切式二層台。大小不一,高者約70厘米,矮者僅有十幾厘米。器腹有高矮和粗細之分;粗腹者,器形莊重,高約40厘米;細腹者,器形秀麗。

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 清康熙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後的棒槌瓶,器形趨於細長,為了與雍正時期的棒槌瓶相區別,取名硬棒槌瓶。常見的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五彩開光等品種。

軟棒槌瓶,是與硬棒槌瓶相對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燒制的一種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頸,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圓滑。常見青花,五彩。清光緒及民國時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較為多見,然胎體較厚重,口邊較薄且不規整。

萊菔尊

豇豆紅釉萊菔尊 清康熙

萊菔即蘿蔔,萊菔尊故又稱「蘿蔔尊」。萊菔尊為清康熙朝獨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細長頸下飾雙弦紋、豐肩、長腹下斂、假圈足,足脊窄細若蘿蔔。萊菔尊造型有豇豆紅釉、天藍釉、蘋果青釉等品種。康熙朝創新的萊菔尊中以豇豆紅釉為最佳。

觀音尊

青花松竹梅紋詩句觀音尊 清康熙

觀音尊為清代康熙景德鎮窯創製。侈口,長頸,豐肩,腹下漸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觀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觀音尊品種有郎窯紅、青花、五彩等。

茄式壺

素三彩茄式壺 清康熙

茄式壺為清康熙朝景德鎮窯創燒壺式之一,為清康熙官窯所獨有。茄式壺造型奇特,器呈小口,頸部細長向一側彎曲,腹呈長茄形,圓底施釉,放置不穩。從其造型看,有人認為其當為宮廷醫療用器,也有人認為其為陳設器物。

荸薺式瓶

青釉荸薺式三系瓶 清雍正

荸薺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種瓷器瓶式,首創於康熙時期,因型如荸薺而得此名。有撇口與直口之分,器腹均為扁圓形,狀如荸薺,故此得名,品種有青花、黃釉青花、豆青釉、郎窯紅等。

鳳尾尊

青花雉雞牡丹紋鳳尾尊 清康熙

鳳尾尊是瓶的一種式樣。喇叭狀口,長頸,鼓腹,下斂,至底又廣,形狀似鳳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鎮窯創製,產品多為民窯,品種有青花、五彩等。

如意耳蒜頭瓶

鬥彩如意耳蒜頭瓶 清雍正

如意耳蒜頭瓶屬清雍正時期新創的造型,瓶口呈蒜頭形,短頸,碩圓腹,口、肩之間對稱置如意耳。

實際上蒜頭瓶是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常見的一種瓶式之一,仿自漢代青銅蒜頭壺,長頸,削肩,圓腹,圈足,瓶口似蒜頭而得名。狀如蒜頭而頸略長,亦可稱之為虎爪瓶。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 清雍正

明清景德鎮窯蒜頭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藍釉、醬釉等各種單色釉品種。明嘉靖蒜頭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裝飾;明成化蒜頭瓶,僅口部作花瓣狀,耳為隨意堆塑;明正德蒜頭瓶,在瓶腹上設出戟;明萬曆蒜頭瓶,趨於簡化,口部已無蒜頭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為多見。清代蒜頭瓶的器形趨於輕盈秀美。

轉心瓶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 清乾隆

轉心瓶為乾隆時的創新品種,其造型新穎奇巧,工藝水平極為高超。「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制組成,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內瓶上部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裝飾繪畫,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

許之衡在其名作《飲流齋說瓷》中記載,「瓶之腹玲瓏剔透,瓶內更有一瓶兼能轉動,若是者,名曰『轉心』,乃內府珍裳殊品也」。

轉心瓶的製作難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的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尤其是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所以,製作轉瓶的代價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給宮廷的東西,取悅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計成本的。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收藏乾貨:古玉色沁的分類和成因
孔明碗?諸葛碗?古代中國的保溫碗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