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止。道觀

止。道觀

發紅包不是壞事

但是 要注意 不要發口令紅包

口令紅包發出來 霸屏

都發很混亂

問題要說清楚

不說 大家不知道

不要動輒就踢罰 或者禁言

大家還莫名其妙 不知道咋回事

說不定還在氣憤 罵娘哩

說明白了緣由 大家明白了 自然就不做了

可是 你就說了一次 知道的人不多

沒在線的不知道

那就應該多說幾次

對不對?

要有耐心

因為禁言就退群了 也不是壞事

挺好的

被禁言 踢了 還往裡進 更好

是吧

該來的來 該去的去

來來去去 都挺好的

來去不留於心

這就是保任了

日常生活工作中 功夫就是這樣做的

沒有人看出你在做功夫

但你確實在做

是吧

切莫與人相逢 三句話不離本行 佛里佛氣 不念佛號不說話

有些人我們根本就看不出這人在修行

就是像剛才我們說的這樣

默默寂照於心 保任

把止觀的作用、修持的方法,在理論上完全認識清楚了,不管修顯教凈土、密宗、禪宗,乃至修外道法門,都有辦法了!問題是一般修持者對止觀的正見不太容易把握。

「止」的梵文是「奢摩他」;「觀」的梵文是「毗缽舍那」。有些唐代翻譯的經典,認為中國文字用「止觀」二字,意義表達不清,因此直接翻譯梵音奢摩他、毗缽舍那。不過,這麼一翻,大家又更不容易了解!

大家打起坐感到最困難的,就是思想意識停止不了,因此想盡辦法停止思想意識。這在基本上就犯了極大的錯誤!我們要曉得,人的思想意識停止不住的,世界上第一等笨蛋才幹這些事,連第二等聰明人都不做,何況第一等聰明者。要把自己思想意識定住在一點,做不到的,這是什麼道理?

譬如捏拳,捏的愈緊愈痛愈難過,就想趕快放鬆。因為向心力過強,離心力必隨之而起。為何一個東西捏緊會爆炸?向心力到達極點,離心力便起而爆炸。所以,想要把念頭空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愈阿彌陀佛,陀佛阿彌的事情就跟著多了!一下子想到茶葉沒有買、那件衣服沒有洗乾淨、那個人欠我十塊錢……什麼都想起來了!你如果不想把心念壓緊,什麼都想不起來。

然後,你有時候想,認為自己方法很高明,什麼都不用,既不念佛也不念咒、也不做什麼,只是靜坐、空啊!你那裡空得了?愈空,離心力一大,向心力集中,你越想空,越空不了,什麼事都想起來。你真空了,一定看得很清楚。譬如大家看房間里的某樣東西,被桌椅擋住看不清楚,搬開桌椅,房間一空,什麼都看清楚了!那裡有一點髒的、黑的,清清楚楚,那是必然的。

所以,不明白此理,拚命用功壓心念,想得止得定,如何靜得下來?佛法叫我們莫妄想、不起分別,沒有錯,但是大家搞錯了!以為不想是把念頭壓下去什麼都不想,註解錯了。註解錯誤與佛法沒有關係。如果把念頭壓下去叫不妄想,豈非死人!那何必修佛,修死不就什麼都不想,再不然變石頭人,石頭、木頭不會想。

佛叫我們不妄想,而我們想求得定、想求靜下來、想求空就是個大妄想。因此大家盤腿用功,可以說此人在那裡打妄想,想成佛、得定的妄想擋住了一切。

那麼,如連這個妄想都不想,我們如何能得止呢?佛經只叫你止,修止入門;至於怎麼樣修止,查遍了佛經也沒有對止多作定義。

中文對止的解釋就是停止,其實止很容易達到。譬如大家盤腿打坐,兩手放好,這樣子就已經是止了嘛!為什麼?兩條腿不跑步,兩隻手不再玩花樣,嘴巴不講話,眼睛開也好,閉也好,不隨便張望,不要理自己的思想,你感覺一下,已經止了!

佛罵人頭上安頭,人本來有個頭,頭上安頭,豈不多餘!一個頭已經夠累,兩個頭很辛苦耶!你說思想還沒有澄清,佛經說譬如一杯濁水,剛開始擺好,水仍然晃動,只有慢慢等它靜,泥渣沈底,水乾淨了!

一般人念咒子,或者用現想、念佛求止,往往是自己在擾亂,止不了,這個道理要認清楚。

注意!念頭不是止止得了的,念頭是靠觀來破的。老實講,全部佛法就是一條路:「止觀」。

以上是南懷瑾大師的話

現在 我來教大家一個止

現在你只要「止」停下來

你會發現你的念頭止在那兒 呼吸也沒了

假如 你把這止 止在身體的某處部位

沒有念頭 沒有呼吸 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內觀世界

由止入了觀

進入道觀

如果一時間不能 呼吸又起 念頭又生 那就再重新來過」止「

就這樣做去

就可以了

這個是入手最迅速的絕密哈

初禪念住 二禪息住 三禪脈住

盡在這一下子

是不是?

止觀一體

奢摩它 三摩缽提 禪那

這叫先修奢摩它 再修三摩地 後修禪那

先止 再入觀 然後思惟修(禪那)

參悟境界中之事

悟道

悟因果因緣

這個法呢

包含了安那般那法門

你的每一次呼吸 深淺粗細你都清楚得很

而且 你會發現念頭一動 呼吸就起來了 閉不住了

然後你不得不重新調整呼吸

是吧

就這樣循序漸進 就進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作福田 的精彩文章:

見諸相非相就是見到空性

TAG:眾生作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