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糾正8習慣,輕鬆告別小胖墩

孩子糾正8習慣,輕鬆告別小胖墩

養成好的飲食習慣,輕鬆告別小胖墩

小孩胖乎乎的走到哪兒都特別招人喜歡,那肉肉的小臉和小屁股讓人忍不住,想要上去掐一把。

尤其老年人,都認為小孩胖是「養的好」的標誌,「胖孩子」意味著健康不生病。

可事實上,肥胖對孩子一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比同齡的小朋友相比超重了,那就要引起警覺。

孩子胖,一定是大人出了問題,很可能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踩上了日常飲食習慣的8個雷。

2、吃得快

上學時每到吃飯,我媽最喜歡說的就是:「快吃快吃!」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沒有耐心等我慢慢吃。

這樣的後果是,肚子塞飽了,嘴裡還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吃得太快,食物在嘴裡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大腦得不到刺激。

明明肚子已經飽了,大腦還沒反應過來,給身體下的指令還是「好餓好餓啊!」結果就會不自覺地吃下更多的食物。

應對策略:

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不要太燙,吃飯時不要催,要不斷提醒孩子細嚼慢咽。

每一頓飯都要像品嘗《舌尖上的中國》里的美味一般,讓唾液充分地將食物分解,這樣身體才能吸收充分,且不會過量填充食物。

3、吃的多

因為吃得快,那麼在相同的吃飯時間內,就會比別人吃的多。

同樣是吃人蔘果,讓悟空和沙僧都還在慢慢品嘗的時候,八戒已經囫圇吞棗地塞進肚子里了,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他就嚷著要再吃一個。

小孩子也是一樣。

應對策略:

只要我陪小福氣吃飯,都會重新拿一隻碗,把那隻滿碗里的飯一點一點地撥給他吃,結果很快小福氣自己摘了小圍兜,說「飽了」。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大胃王,都是後來被一點點撐大的。

能少吃一口,就別多喂一口,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慢慢吃,這樣肚子飽了,大腦就會立刻發出指令了。

4、不給吃零食

從小被教育,女孩子不能太饞,所以家裡一般不給吃零食,所以逮到一頓就會猛吃,哪怕吃到撐。

因為怕餓啊!因為對於小孩來說,沒有比飢餓更難熬的。胃就這樣被撐大了,每頓飯越吃越多。

應對策略:

孩子的胃很小,少吃多餐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兩頓飯之間,用水果或健康零食作為加餐,就不會讓孩子有太強烈的飢餓感,一頓吃好多。

5、吃剩菜

我媽做菜習慣一次量做很多,青菜一鍋一鍋地熬。因為她說我們「吃菜多」。

可事實上,菜根本吃不完,於是就一頓壓著一頓,幾乎餐餐都有剩菜,時間放得再久也不捨得倒掉。

剩菜首先她和我爸吃,吃不完就會逼我們吃。

因為不想吃剩菜,所以就必須把剩的全部吃完才能吃新的。不自覺地就又多吃了很多。

應對策略:

長期吃剩菜會引起淺表性胃炎(我媽就有),所以每頓炒菜的量可以少一點,寧可有點餓,不要過份飽。

美味的東西吃一點點就夠了,但不想吃的東西,吃太多,也感覺不到滿足。

7、吃飯不同步

一頓晚飯,我們家六個人要吃四次。

第一次小福氣從幼兒園回來跟我媽一起吃,第二次我下班回來吃和「不高興先生」一起吃,第三次我爸到家吃,最後一次,我弟吃。

這種「你吃完了我吃」的感覺,讓我有種我家每個小時都有人在吃飯的錯覺。

對於小孩來說,反正只要你吃,他就眼饞,於是這個喂兩口,那個喂兩口,不吃不覺也會吃下了更多的食物。

應對策略:

孩子放學回來,如果餓可以先拿水果和小餅乾墊一下,等大人下班回來一起吃。

如果實在沒辦法同步,大人吃的時候也堅決不要再喂孩子。

能一起吃飯,還是盡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吧!這不僅是為了養成孩子良好的就餐習慣,也是培養一家人親情的最好時機。

8、食物太單一

因為老家有一畝三分地,所以我爸媽一直堅持著自己種糧種菜的習慣。

雖說飯菜都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吃著放心,但也有它的弊端。

比如日常主食,除了米就是面,否則爸媽辛苦種出來的糧食你忍心白白浪費嗎?

小福氣就是一邊念著「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一邊吃光了一碗又一碗的白米飯。

另外自家種的菜,不可能像菜場里賣的那麼齊全。常常是到了一種菜的採摘季節,這段時間飯桌上全都是它。

有人見過滿桌都是蠶豆、毛豆、扁豆的壯觀景象嗎?各種豆,有燒的有煮的有燉的,可不管怎麼七十二變,吃到嘴裡都是一個味啊!

不僅如此,吃下去的澱粉含量也是蹭蹭往上蹜啊!

應對策略:

要想孩子健康又不胖,那麼每一餐的食物除了必要的碳水化合物之外,還要有相應的維生素、素食纖維和蛋白質。

也就是說各種蔬菜、蛋奶、紅白肉都要給孩子吃。

如果發現近段時間孩子大便不好,或者吃的食物過於單一,可以補充一些維C。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注意營養搭配,改變飲食結構和習慣啊!

每日精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胎教故事 的精彩文章:

胎教詩詞 第九節
胎教音樂 牧羊

TAG:胎教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