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奧運金牌竟是從垃圾堆里眾籌來的!到底是環保,還是「摳」?

日本奧運金牌竟是從垃圾堆里眾籌來的!到底是環保,還是「摳」?

來源: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大家有木有發現

現在手機的更迭速度簡直不要太快

感覺昨天大家還在吐槽

iPhone X的齊劉海

轉眼就被什麼全面屏、水滴屏踢館

速度堪比龍捲風!

換得快,扔的就多

這些由淘汰的電子產品組成的都市礦山

最後都該何去何從呢?

2017年4月

日本政府提出「手機能提煉出金子」!

家裡如果有廢舊手機不要丟

上交給國家做奧運獎牌!

奧運健兒們都饞哭了

WTF?還能這麼玩?

不少網友表示

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手機這麼值錢!

既能為奧運獻一份力

又能環保

聽起來似乎很完美

但在最初啟動這一計劃時

東京奧組委曾遭受過

不少質疑的聲音

不僅有人挖苦政府又窮又摳

打著環保的名義省錢

更有人斷言

這是不可能完成的天方夜譚!

要知道一部智能手機通常只有

0.05克的黃金

0.26克銀和12.7克銅!

而2020年東京奧運會

將預計頒發大約5000枚獎牌

算下來金銀銅總共需要7噸!

這是要讓民眾砸鍋賣鐵

眾籌奧運的節奏啊!

可實際上,雖說100部手機

僅能提取3g黃金

但若是開採礦石

需要1噸才能提取同等質量的黃金!

這樣一比

是不是手機更划算一點呢

不僅是手機,微波爐、相機、

MP3、遊戲機、遙控器、計算器

統統都能派上用場

據說一部筆記本電腦的含金量

能達到手機的10倍!

所以儘管質疑不斷

但大多數民眾還是翻出了壓箱底的舊手機

前往日本的大街小巷

1萬處回收點捐贈

明星、奧運健兒也都慷慨解囊

為奧運助力

奧運游泳選手松田丈志(右)和殘障奧運游泳選手山田拓朗(中)

就連法國大使

都獻上了從巴黎街頭收集到的311部手機

不用擔心隱私遭到泄露

店員會用鑽孔機

在手機機身上打孔

徹底消除手機里的個人信息

雖然那些年

和朋友的簡訊、戀人的合照

在瞬間就灰飛煙滅了

但一想飽含了

各種珍貴回憶的爪機

能被做成金燦燦的獎牌掛在冠軍胸前

不也是一份特別的記憶?

現在,日本民間已捐出了

500多萬部舊手機

和近4.8噸其他電子設備

不少企業和工廠也

捐了大批量可供提煉的工業廢料

就在前兩天,日東京奧組委自豪地宣布

銀的數量已達到85.4%

金的數量已達到93.7%

銅的數量已達到100%

預計三月份就能全部到位!

看著這一顆顆光芒四射的

金豆豆、銀豆豆

不得不說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

對此,就連不少中國網友都誇讚

「有借鑒意義」!

既環保,又節約了成本

double kill!

有網友調侃

「還回收啥,直接冠軍送100部舊手機

亞軍50部,季軍20部

回收加工費都省了!」

很多人也許不理解

舉辦奧運會

是多少國家夢寐以求的盛事

這樣辦難道不會太摳唆了嗎?

但實際上,幾乎每屆奧運會

都會產生大量的浪費

為奧運村供給的食物、

奧運後立刻被廢棄的場館、設施

讓人觸目驚心

1972慕尼黑曾為奧運會

建造了專用火車站

如今已是雜草叢生

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

為棒球賽專門建造了一座體育館

僅一年後就被拆除

今天只是一座停車場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沙灘排球場

現在只有沙灘沒有排球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皮划艇比賽場館

也曾承載著無數掌聲和榮光

如今早已無人問津,一片狼藉

吉祥物也慘遭遺棄在樹叢中

就連最近的2016年里約奧運會

水上運動體育館

時隔三年不到

就只剩巴西藝術家阿德里阿娜·瓦萊喬

碎成片的壁畫在風中飄蕩

所以東京奧組委從一開始

就秉持3R原則

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

(reducing、reusing、recycling)

為奧運會做減法

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儘管金獎牌的出身不是那麼「光彩」

但在奧運環保領域

日本人卻非常捨得下血本

不僅大力提倡使用海藻

作為飛機、公共汽車的燃料

還為奧運村配備至少100輛

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公交車

而且在奧運會設施及場館

也將積極利用太陽能發電

及太陽熱等可再生能源

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

來一場低調而美麗的綠色狂歡

又有何不可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聽說轉發分享的人已經變好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網 的精彩文章:

BBC人設崩了!承認敘利亞化武襲擊造假,終把1000萬人推入深淵
他給了《流浪地球》靈魂,奧巴馬、扎克伯格、馬化騰、雷軍……都是他的粉絲

TAG:世界華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