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英帝國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全靠這一場世紀大海戰

大英帝國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全靠這一場世紀大海戰


文:王琰天秋

1805年,在歐洲組建起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後,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企圖通過強大的海軍力量發動一場入侵英國本土的戰爭,徹底獲得歐洲大陸的稱霸權。雙方艦隊停泊在特拉法加角西南的海域上,劍拔弩張的氣氛昭示著一場大戰即將打響。交戰雙方都不知曉,這場戰爭決定了今後近一百年的海上霸主地位——日不落帝國的旗幟將隨著艦隊的駛航,飄揚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回到1805

今天的英國,除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本鐘等著名旅遊景點外,還有一處常年遊人如織,那就是特拉法加廣場。人們從世界各地趕來,在某個銅像前駐足,拍照留念,感嘆著著200多年前那位帶領英國贏得了那一場史詩般戰役的將軍的偉大。


▲特拉法加廣場

這位將軍就是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要想知道大英帝國的海軍如何登上世界巔峰,我們還要從那一場戰役開始說起——特拉法加海戰。

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被法國統治,英國為了制約法國一家獨大,利用其海上實力優勢,對法國進行貿易封鎖。法國艦隊數次想要突破英國人的封鎖但沒有取得多少建樹。一場大規模海上衝突無可避免。

法國海軍上將皮埃爾?維爾納夫早年在大革命時期就是拿破崙的得力幹將。十年以後的現在,拿破崙對這位上將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打破現在法國面臨的困局,將艦隊調到地中海去配合法國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維爾納夫深諳英國皇家海軍實力的強大,所以他需要將封鎖布雷斯特港的英國艦隊吸引走,避免正面衝突。


▲戰爭爆發前的法國海上艦隊

與此同時,維爾納夫的艦隊也面臨著嚴重的後勤保障與人手不足的問題。由於英國艦隊維持的海上封鎖使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很難獲得所需的裝備和足量的補給,而法國連年的戰爭,優良的水手已經很難被招募到,很多經驗豐富的海軍將官因為反對拿破崙1804年稱帝之時已經全被送上了斷頭台。

這還並不是法西聯合艦隊面臨的唯一問題。維爾納夫的艦隊剛從加勒比海地區調回歐洲,由於倉促完成橫跨大西洋的航行,很多槍炮武器並沒有安裝完善。法國艦隊和西班牙艦隊之間缺乏協同配合作戰的經驗,這項工作所需的時間甚至需要長達數年之久。這支聯軍其實並沒有拿破崙皇帝所期待的那麼富有戰鬥力。

8月10日,由33艘戰艦組成的聯合艦隊起航駛往西班牙的加的斯港。一路上,維爾納夫一直在用他的望遠鏡看著北方的海面,似乎尋找著什麼。「將軍一直擔憂的英國艦隊並沒有突然『造訪』。」他的副官後來回憶道。


▲法國海軍上將皮埃爾?維爾納夫

維爾納夫的擔心並未成真。事實上,這個時候的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還身在北美,他於8月30日返回英國並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

相比於法西艦隊,英國艦隊也是由33艘戰艦組成,但由於戰前派遣前往馬爾他港的護航艦隊抽調了6艘船,實際上英國艦隊只有27艘,且無論是數量、火力方面都略遜法國一籌。法國海軍上將維爾納夫的旗艦是一艘四層火炮戰列艦「三叉戟號」,擁有側舷火炮130門,而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的旗艦隻是一艘中等大小的三層火炮戰列艦「勝利號」,火炮方面少了「三叉戟號」30門。


▲納爾遜的「勝利號」旗艦

葬送艦隊的致命錯誤

9月15日,納爾遜的艦隊從英國出發。10月15日,納爾遜的快速偵察船已經部署到了停泊在加的斯港外,監視著法西艦隊的一舉一動。同日維爾納夫接到拿破崙的命令立刻起航前往那不勒斯,然而過於小的風力使得一些西班牙將領則希望留在加的斯港,過慢的船速導致船隻的機動和陣型部署受到很大影響,並且很有可能遭到英國外海艦隊的襲擊。直到10月19日,維爾納夫才因皇帝的多次敦促勉強說服了西班牙海軍將領,開始駛離加的斯港。

經驗老道的納爾遜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於10月20日下令攔截法西艦隊。20日夜間英國艦隊逼近剛剛調整好隊形的聯合艦隊,21日清晨,維爾納夫終於在他的望遠鏡中看到了英國艦隊的桅杆。6點30分,維爾納夫下令所有艦船準備作戰。


▲準備作戰的雙方艦隊

由於當時海上風力很小,維爾納夫花了近2天時間才將艦隊完全從加的斯港中完全駛出來。自知戰鬥無法避免的維爾納夫下令調轉船頭,重新向北駛回加的斯港:利用港內的天然優勢和岸防炮來對付英國艦隊。

因為較重的大型戰列艦船速較慢,調轉船頭需要更長的時間和距離,維爾納夫的艦隊足足花了近2小時才完成轉向。這時呈現在納爾遜面前的法西聯合艦隊形成了一個相互間距不均勻,有稜角的新月形狀——臨時的變陣已經完全打亂了法西艦隊的陣型。

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正是由於維爾納夫的優柔寡斷和錯誤指令,使得法西艦隊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以錯誤的作戰姿勢迎接了致命的來襲」。


▲英國艦隊沖向法西聯合艦隊

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西艦隊的水手和士兵們甚至可以用肉眼看到朝著自己方向衝擊而來的英國艦隊,雙方士兵們都越發的焦躁起來。在這種危情時刻,「時間慢的似乎像是驟止,空氣壓抑的似乎要滴出水來。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冥想,去迎接這場改變英格蘭命運的戰役。」一位英國水手回憶道。法國水手們卻見識到了奇蹟般的一幕,在他們的眼中,英國艦隊就好似「兩根柱子一樣」朝著自己方向快速靠近。


▲特拉法加海戰的陣型,英國艦隊像兩支利劍插入法西艦隊之中

變招?交戰?覆滅

在風帆航海時代,主流的海上作戰方式是在接近敵方艦隊後,轉為側舷接敵,利用強大的側舷火炮給予敵方艦隊巨大的殺傷。深諳作戰之道的維爾納夫在發現英國艦隊之後便第一時間轉為側舷接敵的橫向姿態。

老辣的納爾遜已經在數日的偵察中了解了法西艦隊的一舉一動,並且當日的微風同樣也告訴了納爾遜對方艦隊部署完畢需要比以前更長的時間。所以納爾遜做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大膽決定。

法西艦隊的士兵們視野中的「兩根柱子」就是納爾遜的艦隊部署方式。所有艦船分成兩列縱隊:北翼13艘,南翼14艘,徑直衝入維爾納夫的艦隊中。納爾遜的勝利號作為南翼分隊的先鋒艦。上午11時,雙方距離不足3海里,法西艦隊率先開火,特拉法加海戰打響。


▲特拉法加海戰爆發,法西聯合艦隊率先開火

雖然納爾遜這麼做會犧牲率先開火的優先權並且需要冒一定的風險,但是這麼做一旦成功,將會取得很大的優勢和主動權。

1.以縱隊方式前進,己方受彈面積將會大大減小,對機動性更高以及相比於聯合艦隊更靈活的英國艦隊來說更加適合進行接舷戰;


2.利用縱隊行進的較低損耗迅速衝散敵方陣型,對敵方分而殲之;


3.衝散陣型後,敵方艦隊相對於自身艦隊便為縱隊,無法利用強大的側舷火力來威脅英國艦隊,在保證足夠近的距離,英國艦隊的兩舷火炮的同時精準射擊將會給聯合艦隊造成巨額損失。


▲英國艦隊迅速衝散了聯合艦隊的陣型

隨著艦隊的相互沖陣,英國艦隊已經將法西艦隊切割成了三段,維爾納夫的三段艦隊相互無法看到對方傳遞的信號,面臨著被逐個擊破的危險。艦隊頭部艦船並沒有受到回援旗艦的信號,仍然繼續航行。納爾遜的副將柯林伍德率領的北翼已經和納爾遜的南翼包圍了中段的數艘法西艦船。戰鬥到下午14時,法西艦隊因缺乏有效的信號聯通和集中指揮,已經出現不支狀況,數艘艦船已被俘虜。3時,在血戰數小時後的維爾納夫旗艦「三叉戟號」降下了作戰旗,維爾納夫被俘。

下午4時,聯合艦隊北段終於意識到回防,卻與已經「吃掉」其他聯合艦隊的英艦撞上,在納爾遜親臨甲板指揮接舷戰的過程中,被流彈擊中,不幸去世。外科醫生在醫治納爾遜時,聽到他呢喃著的最後一句話「上帝,和我的國家。」4時30分,這位被稱作皇家海軍之魂,在海上戎馬一生的上將納爾遜閉上了眼睛。


▲納爾遜不幸中彈,死在了這一場可謂完勝的輝煌戰役中

現在剩下的法西艦隊,已經是一幫烏合之眾,有的被英國俘虜,有的逃回了加的斯港口。英國艦船上下聽聞總帥的陣亡都大為悲怮,甚至有的西班牙和法國被俘士兵聽聞都落淚不已:他們都為這位極富勇略與膽識的指揮官感到惋惜。

海上霸主地位的確立

這場戰役擊潰了拿破崙集團的海軍主力,拿破崙再也沒有心思去組建海軍艦隊進攻英國本土,這不僅對於法國來說是一次大傷元氣的損失:法西一共損失15000餘人,主帥海軍上將維納爾夫投降被俘也是對法國上下士氣的巨大打擊。而英國僅損失1800餘人,雖然納爾遜的不幸陣亡實在可惜,但是繼承了納爾遜作戰精神的英國皇家海軍無畏、勇敢的精神卻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海軍士兵。


▲特拉法加海戰以英國的大勝告終

因為歐洲頭號霸主法國再也無力挑戰英國的海上權威,自此之後,英國對法國海上力量進行嚴密的封鎖,法國與其殖民地的交流日益困難,越發難以獲得來自殖民地的物資供給——直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

之後的英國繼續統治著海上霸主的地位長達百年之久,直到今日,英國海軍仍然是世界上一支實力強悍、訓練有素的海軍力量,不容小覷。時至今日的特拉法加廣場,依舊矗立著1805年英國民眾為紀念納爾遜的偉大功績而修建的雕像,雕像上刻下了納爾遜最著名的那句話「英格蘭希望每個人盡職儘力。」每逢重大慶典活動,特拉法加廣場永遠不會缺少獻給納爾遜勛爵的鮮花和讚譽。


▲納爾遜勛爵的紀念雕像

可能1805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聽到了戰報之後痛惜納爾遜的死之餘也許會疑惑英國到底還能獲得些什麼。可現在若他還在,他一定知道答案是什麼了。

是榮光,延續百年的日不落帝國榮光。今天的南安普頓碼頭,似乎還能找到一些風範時代大英帝國意氣風發的影子,隨著古老的汽笛聲,海的盡頭那抹桅杆,也漸行遠去,永遠消失在海的盡頭,那片燦爛的黃昏下。

作者:

王琰天秋,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同是皇后被廢,有人下場凄涼,她卻春風得意,她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