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割肉給君主充饑,君主報恩卻燒死了忠臣,因此誕生兩個傳統節日

他割肉給君主充饑,君主報恩卻燒死了忠臣,因此誕生兩個傳統節日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經常能見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情況。有人會說這是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開始影響著整個封建社會,才導致君君臣臣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其實君臣理念不是儒家的專屬,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君臣的理念就被廣泛接受,比如春秋時期的重耳與介子推就是典型的君臣例子。

重耳是晉國的公子,有資格成為晉國的國主,介子推就是追隨重耳的一位臣子。王位之爭向來殘酷,重耳最終還是沒有躲過他人的算計,只能帶著幾位臣子逃離晉國。因為逃的很匆忙,重耳並沒有太多的準備,一路上過的非常狼狽。

就這麼流浪了幾年,重耳手下的臣子中,有人看不到重耳再次崛起的希望,便貪念一生,直接偷走了重耳的物資錢財。這下子搞得重耳難受不已,身在他國沒有什麼援助之力,堂堂晉國公子只好去向異國的子民討要吃食。

結果重耳什麼都沒有討要到,反而被那些百姓嘲笑了一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更何況重耳是好幾天沒有吃多少東西,實在是餓得兩腿發軟,就要暈倒在地上了。就在這個時候,介子推行動了,他知道自己的君主如果度不過這個難關,就真的沒有崛起機會。

於是介子推獨自進入一座山中,回來後帶來了一塊肉和一些野菜,他將其煮成了湯給重耳吃。這下子重耳總算緩了過來,不過重耳有些好奇,介子推怎麼弄來的肉,而且還是一塊肉,沒有見到什麼動物的屍體。

結果重耳發現這塊肉是介子推自己腿上的肉,介子推為了讓他活下去,割肉給他這個君主充饑。重耳異常感動,他承諾道如果他能夠有再次崛起,登上王位的時候,他一定不會忘記介子推的割肉恩情,會給予厚報。

時也命也,沒想到逃亡了近19年的重耳公子居然真的等來了機會,他重新回到了晉國,登上了王位,成為了晉文公,當上了春秋霸主。重耳沒有忘記介子推的恩情,想要報答他。

結果介子推表示不需要獎賞,還辭官隱退。因為在他看來,臣子幫助君主是應該的,如果因為幫了君主而受到了獎賞,就是不純粹的臣子。

重耳實在是想報答他,就命人在介子推與其母親隱居的山上放了一把火,想逼他出來。重耳沒想到介子推是一個非常頑固的人,他寧死也不出山,結果與他母親一起葬身火海中。

重耳對此愧疚不已,於是便下了一道命令,以後這個日子人們不能生活煮飯,只能吃冷食,這便是寒食節的來源。第二年重耳帶著一干臣子去祭奠介子推,發現介子推喪生處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活過來了,便賜名老柳樹為清明柳,便有了清明節。這等傳統節日也一直傳承至今,成為了我們的習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程影史 的精彩文章:

在普通士兵眼裡,清朝時洋槍隊隊長華爾,是如何走向死亡的
鄭成功英明一世,卻不得不「虎毒食子」,皆因一件醜事

TAG:前程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