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哪種哪的技能是中國人的屬性?歷經上千次饑荒都挺過,你得佩服

走哪種哪的技能是中國人的屬性?歷經上千次饑荒都挺過,你得佩服

我國在國際上可是非常著名的農業大國,畢竟從古代開始,我國就一直將農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如今農業這兩個字可能不再是落後,窮的代名詞,而是中國人的一種樂趣,畢竟不論是遊戲還是休閑,種菜都成為了一個中國人喜歡的方向,就連好不容易實現了太空夢,第一件事就是實現太空種菜……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事情是,縱觀中國歷史,我們曾經經歷過上千次大大小小的饑荒,最終竟然都沒有打垮華夏人民,除了我們人口基數大之外,不得不說我們一定有過人之處,而這個特殊技能就和我們一開始說的種菜有關。可以說在中國,種菜技能和饑荒是相輔相成的。最早我國用於獲取食物的來源除了種植之外,還有放牧和打獵,但是另外兩種不是不穩定就是要靠掠奪,只有種植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後來有了陶器等工具的發明,多出來的食物就有了儲存的地方,所以大家對於屯糧這件事情就大大提高了積極性,每天吃飽之後還在想著怎麼能種出更多的糧食,慢慢地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時間一長,對於應時、取地、澆灌、除草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農民們都總結出了規律,種菜的手段越來越高明,於是有了我國南北兩種不同的種植體系。

在很多古代的詩詞當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描寫種菜的,打仗的時候可以種菜,戀愛的時候也可以種菜,官場失意的時候更加可以種菜,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淵明,他為了表現自己對官場的不滿,直接回家種地,就算草盛豆苗稀又怎樣,這是一種情懷,中國人的情懷!

而我們之前說到的歷經饑荒卻頑強生存下來的特殊技能也就是中國人見地就種的習慣。同一時期,我國經歷5000多次饑荒,而歐洲僅僅不到900次,中國人民憑藉著強大的意志在生存,吃不到細糧就種粗糧,吃不到粗糧就種多產的,多產的都不夠吃了那就隨便種吧,當然最慘的時候沒得種也只能吃土。

可能也正是因為餓慣了,所以中國人對種菜有了別樣的感情,好像是未雨綢繆,也是修身養性。可以看到很多大媽不跳廣場舞去種菜,沒有院子就在樓頂種菜,南極冷也要種菜,抗戰那麼艱苦依然不放棄種菜!沒有人能打倒中國人仲裁的熱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除夕夜安倍為春節發來的祝賀視頻,雖然只有兩分鐘,但是內容頗多
這兩隻熊貓被送出國,如今再也回不到中國,得知原因國人感到無奈

TAG:分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