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國民黨主席也提「兩岸和平協議」,統一有希望了?

國民黨主席也提「兩岸和平協議」,統一有希望了?

文 | 雁默,台灣自由撰稿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觀察者網」(ID:guanchacn),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日前,吳敦義接受專訪,表明若國民黨重返執政,將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張亞中、王金平主張要與大陸展開「兩岸和平協議」的政治協商,只能看做個案,但吳敦義以國民黨主席身份,並在選舉年表明此意時,就不一樣了。


是不是權宜之計?


外界猜測,這可能是吳敦義與王金平將結盟,聯手力抗朱立倫的訊號,因為目前朱吳馬王四人中,只剩朱立倫對推動和平協議的態度最曖昧。馬英九則是早在2011年就說過「未來十年要面對兩岸和平協議的問題」,當時他承諾「兩岸和平協議」在島內要先交付「公投」。


我不認為吳敦義此時拋出這個議題是為了「聯王卡朱」,就算有那層意思,也不會是主要原因。此舉應代表國民黨正在嘗試走出黨版兩岸論述受到大陸、美國與民進黨三方夾攻的困境。


至於,這是否應視為一種選舉的權宜操作,選贏了就百般推託?我認為也不是,因為缺了對岸的合作,國民黨根本提不出,也實現不了宏觀經濟政策。


論現實處境,國民黨智庫不得不將取得執政權後的經濟藍圖與兩岸關係納入整體考量,畢竟,即便選贏了,民眾立刻就會想看到經濟好轉,若無足夠份量的兩岸與經濟對策,國民黨的執政基礎很快就會崩潰。


現在與2008年的情況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不但大陸實力已不可同日語,美國對台灣而言也變得更不穩定,台灣自己更是江河日下到了一個民眾皆有感的處境,不是只有國民黨認為關鍵在兩岸,連販夫走卒也已有此認知。故而,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想法,已重新在國民黨內逐漸凝聚成共識。以往,還怕民進黨以民粹攻擊,現在,更需要恐懼的是自己執政也端不出好菜。



和平能繞開美國嗎?


不過在島內,和平是一回事,統一又是另一回事。和平協議是務實的統一工作,還是為「華獨」解決經濟問題?這是在很可能就要來臨的兩岸政治協商里,最需要釐清的問題。


與此同時,韓國瑜就任市長後第一次正式地在統獨議題上炮轟蔡英文,「不愛『中華民國』,又不敢『台獨』……要將台灣人民帶到哪裡?」,並在兩岸關係的「說法」上,提出了「你儂我儂」的新概念。乍看,「你儂我儂」只是韓國瑜版本的「兩岸一家親」,細看,卻有更大的政治想像空間。


「你儂我儂」出自元代管道升的「我儂詞」,也是台灣的一首老歌——「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所謂的政治想像空間,關鍵字不是「你儂我儂」,而是「將咱兩個一齊打破」。


此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談和平協議,關於張亞中的倡議,我認為應該訂出統一時間表,否則很容易滑向「兩國論」。再者,關於馬英九曾經提過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後來作罷一事,我提議,「兩岸和平協議」應納入「台灣中立非軍事區」的概念,甚至解散「國軍」,才是解決兩岸軍事對峙的良藥。


倘若,台灣沒了軍隊,關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能否一齊打破,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這問題個人思索了很久,但一人之智力終歸有限,我將概念留在這裡,供各方參考。


當然,「一齊打破」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形式,但無論如何,都難以避開「中華民國」的問題,因為它不只是依附於美國勢力的一個存在,也是許多台灣人民的心靈藩籬,韓國瑜就是一個代表人物。


不要說解散「國軍」這樣的終極和平方案,任何實質議題一旦被提出,美國勢必要反撲,因為明顯違背美方利益。但是,兩岸政治談判無論怎麼談都會受到美國掣肘,與其讓華府在暗中搞鬼扯後腿,不如逼美國公開表態,台灣人民要的是和平,美國人對此有什麼意見就公開講。在台灣政黨里,有多少為私利而親美拒統的政客,也將被攤在陽光下供民眾檢驗。


國民黨對於兩岸政治的思維模式,是外交官的邏輯,所以總是瞻前顧後,拘泥保守。不放棄「一中各表」,也是顧慮到不能在政治談判前丟盔棄甲,更不能讓美國產生疑慮。


問題是,美國現在已經明確地挺「台獨」連任,江啟臣到美國說國民黨都是親美派,此言一出,美國更放心地支持「台獨」,反正國民黨也跑不掉。


當親美反遭美國誤,在戰略上,國民黨必須也必然要穩住與對岸的關係,否則兩頭落空。前陣子,蘇起在電視專訪里已鬆口,認為應該與對岸展開政治協商。


國民黨籍前「外交部長」歐鴻煉近日也在國民黨智庫里主張,「應優先處理兩岸關係,啟動簽訂和平協議為目標的談判,探索大中國模式,創立兩岸和平環境。兩岸政治談判時機成熟與否在於政治意願,若沒有政治意願,政治談判的條件與時機永遠不可能出現」。


對於國民黨內逐漸形成的氣氛,美國在台協會(AIT)坐不住了,第一次主動派員參加了藍營智庫座談會,而且還不是應國民黨邀請。美方的關切,國民黨若只是自滿於其在「美國心中的份量提升」,那解散算了,真相應該是,國民黨唯有跨出美國同溫層,才會受到美方重視。


說穿了,現在台美政治高層才是「你儂我儂」,但絕無可能「一齊打破」,「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因此並無出路。

第一步之後,離「十大保證」並不遠


吳敦義在專訪中,重念了一次他改自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詩句——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惟反攻大陸已成歷史,解放台灣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為台海掀波濤。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


支持者的困擾是,國民黨高層總是活在過去,所以並不期待你們能開創新局。現在的狀況是——在浪高的時候,沒有一片海是平靜的。中美關係趨於緊張,並進入長期角力的階段,台海早已經是波濤洶湧,國民黨還想用老方法,尋找不存在的平靜海面。


想要和平,自己手裡卻拿著兇器不放,若以自衛為由,尚有能力一拼,還說得過去,但事實卻否。更何況,你還得靠對方活,對岸也不是敵人。因此,真要和平,「你儂我儂」之餘,即使做不到解散「國軍」,也要展現出足夠的誠意。有情則為友,有仇即為敵。戮力深化兩岸同胞情誼,更勝「國造」潛艇。

按吳敦義一貫的保守性格,合理推測其「當前明路」——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目的,有可能只是走個形式,以作為拖延時間的策略。不過,在各方壓力下,好不容易跨出的這一步,我仍願意正面看待,因為人民就想見你們展開行動,而不是在島內打嘴炮推託應付。況且,政治談判是兩方甚至三方之事,想單方面打迷糊仗,也沒這麼容易。


2011年馬英九提出「兩岸和平協議」時,給出十大保證,也就是所謂「一個架構」「兩個前提」「三個原則」「四個確保」。關於「一個架構」,就是要以所謂「『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維持台海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但此架構已不成立,因為馬英九自己都改成了「不排斥統,不獨,不武」。而且台灣還有被冷凍的「國統綱領」,執政後先解凍之,方為正途。


關於「兩個前提」,就是民意達到高度共識,兩岸累積足夠互信為前提。兩個前提里有一個是空話,有一個是公投,事實上也已不成立。因為若在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里,以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為政見而當選,即已獲得足夠民意支持。


關於「三個原則」,即「『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若國民黨重返執政,前兩項已不是問題,「立法院」若取得多數,按理第三項也不該是問題,除非王金平又跳出來為綠營卡案,但現在他自己也主張要推動和平協議。


關於「四個確保」,即確保「主權」,「安全繁榮」,「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除了「主權」一項,其餘「一國兩制」均可實現,所以若因「主權」而卡住「一國兩制」的可能性,那就是「要主權不要安全繁榮」,「要主權不要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要主權不要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

換言之,此前的十大保證,現在濃縮成一項「主權」問題即可,請把「中華民國」的處理方式放在檯面上討論,提出各種方案尋求共識,妥善解決之。


從去年11月開始,台灣訂單金額反轉向下,12月七大貨品接單成長率全面翻黑,各界預測2019年將是台灣經濟寒冬期,也是蔡英文執政以來最嚴酷的考驗。而愈是如此,她就愈會將焦點轉移到「主權」民粹上。國民黨推和平協議若想避開「主權」問題,就肯定失分,正面迎擊,才有勝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洞察 的精彩文章:

開箱親測丨正品美國大兵軍靴與山寨貨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

TAG:環球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