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萬物簡史」默克爾的政治進階之路

「萬物簡史」默克爾的政治進階之路

「萬物簡史」默克爾的政治進階之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默克爾從東德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女性知識分子成長為德國的總理,彰顯了德國統一和之後整合的成功。默克爾在基民盟和德國政壇的進階與科爾的提攜和栽培密不可分,這充分顯示了科爾作為一個成熟的領導者的政治藝術。德國選民對來自東德的女性政治家的接納,也表明了德國民主的成熟。

不過,默克爾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在成為德國總理之前,她一度飽嘗在野的苦澀滋味,因為對德國統一勞苦功高的基民盟也難逃政黨輪替的「厄運」。而在此過程中,默克爾還經歷了與貪腐醜聞纏身的科爾進行切割的政治決斷,從而得以引領基民盟進行自新,而自己也真正成長為擁有個人領導風格的實力派政治人物。

雖然默克爾後來提到東德的垮台讓她有一種解放的感覺,但她在東德時期並不是一個異見分子或反對派領袖,她和一位女友是「在蒸汽浴中經歷了柏林牆的倒塌」。按照默克爾自己的說法,她是這個體系中倖存的局外人。事實上,她可以說是東德中上精英階層的一員。默克爾出身於牧師家庭,父親曾利用教會的關係請上層插手,讓她免於因高中畢業前夕一場針對蘇聯人的諷刺劇受到不利影響,並於 1973 年進入萊比錫馬克思大學物理系就讀。

從萊比錫大學畢業後,默克爾加入學術機構工作,是東德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量子化學組中唯一真正在學術單位工作的女性,其他女性大多在行政部門上班。據當年科學院的同事們回憶說,政治是他們上班時的熱門話題。即使國家安全部到處都有耳目,但學者們顯然明白自己的地位特殊,因此容許自己冒險。當時,東德的高壓體制已開始鬆動,對待新生代學者的方式是讓他們或多或少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在東德走向終結的那段日子裡,默克爾通過教會圈子加入了民主覺醒黨。她大可加入社會民主黨或綠黨,但按她自己的話說,雖然她在社會民主黨感受到朋友般的親切,但他們太講究平等主義而不適合她,而綠黨與她的基本理念不合,尤其是在核能以及和平主義與國防能力等相關問題上。

後來東德的基民盟、民主覺醒黨及德國社會聯盟共同組成了「德國同盟」,在東德最後一次過會選舉中獲勝並成立了看守政府。默克爾成為看守政府代理髮言人,由此開始進入全國政治視野。看守政府總統德邁齊爾對默克爾的工作評價很高,認為她做簡報時十分精確,短時間內便能讓大家通盤理解,有效地詮釋了政治局勢。

當然,促成默克爾崛起的真正貴人不是德邁齊爾,而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西德總理科爾。在 1990 年 10 月 1 日於漢堡舉行的東西德基督教民主聯盟合併黨代會上,科爾和德邁齊爾分別當選合併後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正副主席。正是在這次黨代會上,科爾會見了默克爾,並對她產生了深刻印象。接下來科爾在 11 月份安排默克爾去科恩和他進行了第二次會談,此時她已經是科爾心目中統一後德國第一屆內閣的部長人選。

當年 12 月國會選舉後,默克爾被提名為婦女與青年部部長。雖然她表示自己沒有從事相關事務的經驗,但她是女性,來自東德,又是新教徒,有「比例代表制專家」之稱的科爾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象徵德國統一的人選。

1991 年 1 月 18 日,默克爾在國會宣誓就職。在飛快躥升至德國政壇的領導階層後,她在基民盟內的地位也順理成章地攀高。在當年的對美訪問中,科爾把身為婦女與青年部部長的默克爾大張旗鼓地介紹給美國人。科爾視她為兩德統一的新標誌之一,同時也作為他政治上的接班人出現。科爾與科爾夫人以及科爾辦公室主任尤利亞妮·韋珀不停把她往前推,要她走在最前面一排。至於這位年輕的部長應該穿何種正裝,也是由科爾的親信打理。

不過,就在這次訪問中,默克爾試圖擺脫科爾影響彰顯自身獨立性的努力已初見端倪。據《默克爾傳》的作者斯蒂凡·科內琉斯在書中介紹,在一個國家公園裡,科爾想為默克爾介紹美國大自然的奇蹟,默克爾卻不冷不熱地說,她早就和丈夫來過,也都看過所有的風景了。這讓科爾頗為受傷,類似這樣獨立的個性讓他覺得受侮辱,受他保護、聽命於他的人竟然這麼獨立,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來過美國了,這完全不符合他家長式的想法。

在這次出訪中,默克爾見到了她少年時期崇拜的政治英雄、此時已出現阿爾茨海默病徵兆的里根。她還在民主德國時,就十分崇敬這位說一不二、不屈不撓的美國總統。但默克爾的美國印象和科爾不同。在科爾心中,美國將德國從納粹的野蠻行為中解放出來,而且華盛頓義無反顧地支持德國統一,兩者都至關重要,因此他始終在表達自己心存感激。而默克爾沒有感激這樣的主題,她比較愛談的是友誼,在她看來,友誼意味著平起平坐的會面。

1994 年 11 月,默克爾從婦女與青年部長這個相對「清閑」的職位轉任環保部長,並在第二年的世界氣候大會柏林峰會上嶄露頭角。作為會議主席,默克爾充分發揮了耐心的傾聽者和不知疲倦的協調者的作用,讓幾度瀕於癱瘓的大會起死回生,並令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勉強達成共識,制定出對下一階段氣候政策具有約束性的任務。

柏林峰會的成功使默克爾一舉躍入世界政壇的視野,然而她在國內政局中的進一步磨鍊才剛剛開始。由於在核廢料儲存議題上與政壇主流意見不合,作為環保部部長的默克爾越來越常成為反對派的攻擊目標,其中尤以來自下薩克森州的社民黨議員施羅德為甚。施羅德公開宣稱覺得她「不夠自信,只會擺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默克爾憤而辭職,並發誓要報一箭之仇。

在 1998 年的大選中,「薄情」的德國選民拋棄了基民盟,社民黨成為贏家,施羅德入主總理府。默克爾臨危受命接下基民盟秘書長一職,開始扮演反對黨的角色,並希望儘快引領基民盟東山再起。這註定是一段磨難之旅。2000 年,以科爾為首的基民盟權貴們陷入與政治獻金有關的貪腐醜聞,默克爾毅然決定與曾經的政治恩人科爾一刀兩斷,在《法蘭克福廣訊報》上刊登了與科爾決裂的公開信,並呼籲基民盟領導層要勇於自新,要「與至高無上的大人物脫離關係」。

在時任黨主席朔伊布勒被迫辭職後,默克爾勇敢地接過了權杖。基民黨 2000 年在埃森舉行了歷史性的黨代表大會,默克爾當選為主席,承諾率領陷入黨內鬥爭、政治獻金及非法賬戶醜聞的基民盟儘快走出困境。然而,當 2002 年大選來臨時,黨內保守力量不願意女性當家,力推施托伊貝爾出馬擔任總理候選人。為維繫黨內團結,默克爾選擇了退讓。然而當基民盟輸掉國會大選後後,默克爾不再隱忍,她摘下了國會黨團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的帽子,選擇自己出任國會黨團主席,並很早便要求登記成為下一屆總理候選人。

2005 年 5 月,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宣布將原定於 2006 年的大選提前到 2005 年秋季舉行。該年 5 月 30 日,默克爾被正式提名為總理候選人,從而得以與施羅德一決高下。

面對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理候選人,施羅德多少有點輕敵。大選期間的一個晚上,施羅德在電視上與圍桌而坐的重量級政治人物,慷慨激昂地預言默克爾的優勢太少,又遇上他帶領的政黨,所以她永遠都當不了總理。人們擔心默克爾會情緒失控,讓當晚的辯論演變成一場無人倖存的對決。但默克爾選擇了隱忍。雖然她在那晚成為施羅德的犧牲品,但這種哀兵之策反倒使基民盟團結起來,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讓默克爾最終當選總理,從而對施羅德完美實現了「女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諾言。

默克爾不僅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德國統一後第一位登上總理寶座的來自東德的政治人物。至此,德國的統一之旅算是畫上了一個相對完美的階段性句號。

推薦閱讀:《默克爾傳: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她的權力世界》

題圖為 2018 年 2 月,默克爾、基社盟領袖澤霍費爾和社民黨領袖舒爾茨發表聯合聲明後進行合影。圖片版權:視覺中國

一個物品如何成為一個全球化商品,一個物品如何促進全球化,一個物品又是如何實現全球化製造?「萬物簡史」這個欄目將從物品出發,去看這些物品如何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春節期間優雅地無所事事?| 春節小問題④
JAB 打算控股香水化妝品公司科蒂,後者因為兩年前的收購陷入困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