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黃海操刀卡梅隆20年巨制「阿麗塔」海報,為什麼我覺得不好

黃海操刀卡梅隆20年巨制「阿麗塔」海報,為什麼我覺得不好

關注設計癖 發現好設計

2月22日卡梅隆監製新片

《阿麗塔:戰鬥天使》

中國上映

中國區正版海報由設計師黃海創作

但大家對於該海報褒貶不一,且負面評價占多數。

為何《阿麗塔:戰鬥天使》的海報設計不盡人意?說說我的解讀與看法。

卡梅隆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超18億美元,2009年《阿凡達》以27億票房再次打破全球影史紀錄。這些票房數據放在今天,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但卡梅隆的名字依舊響噹噹,今年終於迎來卡梅隆新作,但不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阿凡達2》,而是《阿麗塔:戰鬥天使》。

可以說事萬眾期待的作品,宣傳海報設計卻不盡人意,就連昨天片方發布了由黃海老師操刀的中國區獨家海報,也沒有引起大家的共鳴。

觀眾的審美提高了

20年間,電影製作過程中的技術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技術上變革為電影人創造另一個現實世界的手段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但以我個人看法,技術只是產物,觀眾才是造就最好的電影時代的關鍵。

作為觀眾,我們對影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從編劇情節、角色打造、畫面效果……到每一張宣傳海報設計,甚至海報設計中的每一個字體。越是喜歡,對這它的要求就越高。

對《阿麗塔》有著超高的期望值

傳說卡梅隆拍《阿凡達》只為了給《阿麗塔》做技術鋪墊。

《阿麗塔》電影版改編至日本漫畫家木城幸人1993年的OVA版《銃夢》。卡梅隆應該是《銃夢》的粉絲之一,早在2000年6月卡梅隆就透過二十世紀福斯註冊了battleangelalita.com域名,2005年就買下版權,並向媒體證實他將執導《銃夢》的改編電影,這一拍便是20年,直到2016年才說因投身於《阿凡達2》分身乏術,將《銃夢》導筒權轉交給了《罪惡之城》的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而卡梅隆與強·藍道共同擔任監製。

木城幸人所創作的《銃夢》16最後的任務封面

第一部《銃夢》是1991年在《Business Jump》上連載,第一批看過《銃夢》漫畫的人已經步入中年。有人等卡梅隆把《銃夢》搬上大屏幕等了20年,20年,足夠你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完成高等教育並把孩子都生了。

《阿麗塔》是肩負著《銃夢》、卡梅隆、二十年、視效巨制等標籤,在萬眾矚目下出世的。

設計不僅有美工

海報設計不能只是藝術品

電影海報設計不只是對平面,色彩 ,創意等進行加工這麼簡單。一張最好的電影海報應該具備什麼?

進電影院之前,它能激發你想貢獻票房的強烈興趣。

看電影之後,它能讓你對電影中的某些情節產生「頓悟」之感;

電影之外,它也應該是一幅獨立的審美作品。

現在大多數的電影海報只考慮上述所說的第一點,更大眾,更商業。

對於不知道《銃夢》的觀眾來說,都是沖著「卡梅隆、二十年、視效巨制」去看的。13.2萬根頭髮、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臉和耳朵上有近50萬根「桃色絨毛」,超過2500張面部表情的定幀圖組成了的各種表情,眼睛由將近900萬個像素製作,光看宣傳片中的特效技術,就非常驚艷。

圖片來源《阿麗塔》劇照

來看《阿麗塔》版正式海報的設計。

構圖想告訴我們什麼

《阿麗塔:戰鬥天使》更像是前傳,正式海報這種居中式的構圖方式,給人一種阿麗塔是一組戰鬥天使「隊」的錯覺感。

《阿麗塔》中國版正式海報

參考下面三張電影海報設計,情節中的人物關係不管是合作還是分歧,這種隊列式的排版,給人一種這是一個團隊的暗示。

特效在哪?

在《阿麗塔》版正式海報中,特效技術的賣點只能用「阿凡達泰坦尼克號原班團隊」一句話概括了。下面這張美國版正式海報中,阿麗塔的臉像是被過度PS過。

《阿麗塔》美國版正式海報

將圖片放大後突兀感就更加明顯了。

和預告片中的所呈現的靈動特效對比,平面海報中的阿麗塔形象和預期值內的「視效巨制」有很大一段距離。

圖片來源《阿麗塔》劇照

我們看到了

還想看到更多

商業化海報不行,我們來看具有本土藝術化的風格海報表現如何吧!不可置否,電影海報需要考慮大眾化,商業化,當黃海老師的《龍貓》、《影》、《小偷家族》海報出來後,讓更多觀眾看到了上述的「頓悟」之感和一幅獨立的審美作品。

於是,有了黃海老師版本的《阿麗塔:戰鬥天使》海報設計。

《阿麗塔》中國版獨家海報

有人說,這風格太「黃海」了。在原作有著非常飽滿的人物設定下再創作,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能看到設計師融入本土文化的特色做創新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惜《阿麗塔》肩負了太多太多木城幸人《銃夢》的影子。

對於看過《銃夢》的觀眾來說,《阿麗塔》不只是電影,她是賽博朋克科幻漫畫代表作之一,對人類和科技帶有一種批判的質疑態度。和《阿凡達》有著相識的態度:無論科技有多發達,人類自私的慾望終究使世界變得面目全非。

電影海報設計應該是基於設計對象的故事背景下創作的。《阿麗塔》的原型《銃夢》,簡單描述就是一部講述一個失憶的少女改造人在大戰後的世界中冒險成長探尋自我並逐漸成熟掙扎反抗的故事,其基底為廢土文化、賽博朋克。

下面是在《銃夢》漫畫原作中,依德與凱麗初次見面的畫面。

《銃夢》

《銃夢》系列封面

如果是一部基於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家會更關注情節編劇是否優秀。

而《阿麗塔》是基於一部誕生於九十年代的日本漫畫黃金時代、有著宏大的世界觀和飽滿的人物設定下所改編的電影,大家自然更關注視覺傳達。

看看一些關於廢土、賽博朋克的電影,比如《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頭號玩家》、《瘋狂的麥克斯》、《生化危機》、《終結者》。

他們的海報是這樣的:

//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2049 的正式海報 美國

銀翼殺手2049 的預告海報 美國


//攻殼機動隊

攻殼機動隊中國版正式海報

攻殼機動隊 美國版海報


//頭號玩家

頭號玩家 正式海報 美國

頭號玩家 正式海報 中國


//瘋狂的麥克斯4

瘋狂的麥克斯4 正式海報 美國

瘋狂的麥克斯4 角色海報 美國

從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設計。

無論《阿麗塔》的海報設計成哪個版本,都會有可挑剔之處。而為觀眾的我們對電影質量要求越苛刻,越能刺激和促進好電影的誕生。

《阿麗塔》其他海報 圖片來源@AlitaMovietwitter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3].alitatickets.com。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授權轉載自「字體設計」(ID:hifo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保存疫苗只需一隻塑料桶?擁有「高科技」前,是它們讓很多人活下去
80歲「預言帝」30年前的無厘頭設計就有了網約車、Google Glass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