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大人可做這5件事

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大人可做這5件事

正常幼兒發展的階段,常出現類似過動兒的癥狀,家長請不要過度擔心,學步兒出現分心、衝動、人來瘋等現象是他們發展歷程所必經的,究竟是教養問題?還是生理問題?連十幾年經驗的老師或醫生都很難在短時間做出判斷,而評估大部分也要到四歲之後才較具準確性。

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大人可做這5件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我要先聲明,我不是醫生,只是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沒有專業的醫療背景,下面這些總結,純粹是出於一個過動兒媽媽多年陪伴孩子成長的經驗,以及在幼兒園十多年帶特殊生積累出來的敏感度,如果真的懷疑孩子有過動的傾向,請務必到醫院,才會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1、注意力分散度高

所謂分心度高不表示他們不能專心,而是很容易分心,尤其是對他們不感興趣的課程或活動。像我們家小豆豆的弱項是音樂,所以音樂課時就很難要求他專心,常發生遊盪,甚至躺在地上不願意參與的情況出現;也曾發生上課到一半突然就站起來,老師提醒後他才又坐下來,這樣類似的舉動。

幼兒園階段的過動兒可能會出現上團體靜態課程時,不到五分鐘就身體癱坐、無精打采、頭扭向別處不看老師,或全身像長蟲一樣不停動來動去,一副心不在焉、眼神飄忽的樣子,重點是被老師提醒之後只能端坐幾分鐘又恢復做小動作的狀態,有些孩子會忍不住地反覆的製造小噪音,或忍不住咬、吸衣物,讓自己偷偷地動著,很明顯的會發現不是他不願意配合,而是真的很難做到,仔細觀察甚至當他在偷動時學習的狀況才會比較穩定。

但神奇的是對於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卻可以展現出高度的專註力,像是過動兒世界級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展現的耐力就令人驚艷,對於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他們可以義無反顧的專註下去。

2、衝動控制力低

衝動型的過動兒,會發現他們沒有辦法等待,老是想要排第一個,通常有三種特徵:認知衝動、語言衝動或行為衝動。

當老師一問:「誰知道…?」,題目還沒說完就搶著舉手回答,甚至站起來衝到老師面前邊舉手邊說:「老師,選我!我!」,或是老師說:「現在請大家到外面排隊…」,還在接著說「請女生先出去…」,話還沒說完他可能早已奪門而出,因為滿腦子只想著要排第一個,這種是認知衝動的表現。

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大人可做這5件事

大一點的孩子可能轉變成語言上的衝動、插嘴、沒有耐心聽完別人的陳述就急著回答、打斷別人的話急著講自己的想法、或脫口而出,沒有經過思考就使用不當的語言甚至動手,使孩子常常面臨責罰或影響人際關係。

而行為衝動方面可以看到他們常常出現人來瘋的狀況,很容易被同學煽動、起鬨,情緒反應度強、自控能力差,甚至發生一時興起就伸出腳故意絆倒同學;或是拿掉人家的椅子看看會如何;被激怒就拿筆戳別人…,這些行為都需要大人反覆的提醒並協助他記住後果進而預測後果、控制衝動,以免造成傷害。

3、生活秩序混亂

這包括時間及物品兩方面;在時間的規划上因為他們容易想到什麼就衝去做,所以變成該完成的工作一直被自己滿腦子的想法打斷,或被身邊不重要的事物佔據了他的注意力;物品整理上也顯現出困難的狀態,總是收了這個忘了那個,如果有大人可以在旁邊盯著他們完成會好很多,但切記不要忍不住出手幫他們做;有時也是因為容易疲憊而導致分心,沒辦法在時限內完成工作的進度,建議可以把工作切割成片段,中間讓他們休息一下再繼續,效果會好很多。

4、善良沒心機不記恨但也記不住後果

通常過動兒不擅長規劃,因此也不太有心機,單純天真,但通常因為像旋風一樣不受控制,常惹得身邊的人火大,或是得額外花時間照顧他們、提醒他們、擔心他們;要讓他們學會從經驗中記取教訓是困難的,真的得花上一番功夫才能讓他們記住,不過他們的真性情只要遇到伯樂,也會是很討喜的一個特質;但也常因為界限不清,容易侵入他人的生活空間,讓別人覺得被侵犯而對他感到厭煩。

5、同時處理多種事情能力強

過動兒的小腦袋瓜隨時都在高速運轉,所以可以同時處理很多事情。一面吃點心、一面寫功課、一面轉椅子…;上課時看起來在摸東摸西、摺紙、咬指甲、畫課本…,其實耳朵是有聽老師說話的,大人需要試著包容與接納過動兒的學習模式,不然很容易把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籤;如果叫過動兒不要再動了!他可能會突然無法回答你的問題,因為他正努力把所有的力氣與專註都放在控制自己不要動了。

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大人可做這5件事

雖然都是過動兒,但每個孩子常有強弱的分別,要確診為過動兒不容易。如果確診是過動兒不一定要靠藥物才能解決問題,但一定不要忘記給他規律的作息、明確的教養、健康的飲食,配合上大量的運動與一顆接納異同的心,過動兒還是可以舒服的享受團體生活,並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親子一起,效果加倍!從「減糖」開始
胎兒成長發育,3大營養素不容忽視!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