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文/張其濟

對於太極圖,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我們練太極拳的,更不例外。最熟悉的是有黑白兩條魚的太極圖,除了雙魚太極圖外,另外還有幾種,不過不常見,所以大家不是很熟悉。下邊是幾種太極圖示: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雖然太極圖的式樣不一,但總的表達思想都是一致的,就是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它運用「一分為二」,「對立統一」,「陰陽相生相剋」,「無限循環發展」的觀點,揭示宇宙間事物的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由於它非常完美的闡釋了世間萬物以及事物內部相生相剋,相互包容,相互對立,相互轉化。和諧統一的哲理,所以自產生之日起便被歷代哲學家奉為經典。太極拳也是在符合陰陽對立統一的基礎上上創造出來的一套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靜相合,順逆纏絲的武術動作套路。

但對於太極圖的來歷,相信大家都會困惑,這麼簡潔直觀的圖是怎麼來的!

根據多年來我查閱的資料,對於太極圖的來歷,我認為大約有以下五個來源:

一、我們的遠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觀諸物,近取諸身,觀大自然而得。如:星系圖、河流的旋渦等,在陳家溝的黃河對面的南邙山上有伏羲觀象台,相傳當年伏羲在這裡看到黃河和洛水在此交會形成的天然太極圖,有感而作太極圖

二、依二十四節氣太陽日晷的影長排序而成

三、依洛書而畫

四、依河圖而來

五、根據卐的形狀

第一種由於根據自然的形狀而畫,第五種有點牽強或許有之,我們在此就不贅述,主要講一下以下三種

依二十四節氣太陽日晷的影長排序而成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社會,由於生產的需要,所以產生了十分發達的天文學,尤其是二十四節氣的確定。《黃帝內經》中黃帝問什麼是氣,歧伯答五日為一侯,三侯(15天)為一氣,這裡講的氣就是節氣。《周髀算經》中記載古人在正午利用高八尺的表桿測量晷影(日影)的長短來確定節令的記載。數據如下:

夏至:晷長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處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大約每個節氣日晷長度相差一尺左右,按照節氣順序和尺度的比例排列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畫出太極圖了。

具體方法:

假設:古人製造了原始的立竿測日影儀——晷儀。晷儀中心及圓周各有圓孔,以備立桿(圭表)用。在盤中心立有定表,圓周則立一游表,逐日流動(內蒙出土的秦漢石刻晷儀就是一個圓形的圓周上由許多圓孔構成的大圓晷儀)。定表和游表直線在南北方向上。每日午時測影,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圓盤半徑依冬至日所測日影長度為準。

夏至太陽由北回歸線往南移時用游表測日影,並在日影盡頭作記,這時游表在定表南邊,圓盤按逆時針方向,日轉一孔,直到冬至日太陽南移到南回歸線為止。日影逐日增長,到冬至最長,由游表點達定表點。這樣就在圓盤上留下了太陽秋冬二季的運動投影圖。

然後將圓盤和游錶轉180度,將游錶轉到定表的北邊。太陽由南邊回歸線往北移動,這時用盤中心的定表測影,圓盤仍按逆時針旋轉,日轉一孔,直到夏至太陽北移到北回歸線為止。日影逐日縮短,到夏至則無影。這樣就在圓盤上留下了太陽春夏二季的運動投影圖。將四季投影圖合起來看,就是幅完美的實測太極圖。

依洛書而來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洛書)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四二為肩 八六為履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根據《洛書》數字,外圈八個數字與中央數字五分別得出差值。中央5-5=0,可得出一組新數字排列,如下: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得出的新數字組,只有五個數字,四個自然數。

在平面上畫四個同心圓,且半徑以中間最小圓半徑遞增。同心圓由內到外分別為1、2、3、4。

再對應洛書新數字組,將外圈八個數字分別對應在同心圓上。圓心為數字0,再用平滑的線按照數字順序將對應的點連接。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再根據中國傳統方位,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原則,南方東方對應陽,西方北方對應陰,畫出黑白對應關係。再根據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的原理,四象者,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在上圖中增添少陽、少陰。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此圖或許為現代人觀太極圖反向思維而繪,但其構思巧妙,立意新穎,頗值得太極拳和易學愛好者玩味。

依河圖而來

就是把代表天的奇數連起來,代表地的偶數連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伏羲先天八卦圖。河圖為宇宙模式,象徵天,不論作方圖,還是作圓圖,按1—3—7—9和2—4—6—8聯線,都是周流不息的S太極共和曲線旋臂結構。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參考資料

[1] 南懷瑾的《易經雜說》

[2] 劉力紅的《開啟中醫之門》

[3] 田和祿的《關於太極圖的起源》

[4] 戴豐堯的《讓我們了解一下太極圖的由來》

天天練太極,可是你知道太極圖是怎麼來的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