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又一虛假宣傳:「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疑點太多,戰力經不起推敲

俄又一虛假宣傳:「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疑點太多,戰力經不起推敲

近期,俄羅斯發布「波塞冬」型核動力魚雷視頻,引發又一波網路熱議!

這一普京總統力推的先進水下武器,實際上存在許多的疑點,甚至不太經得起推敲。

「波塞冬」型核動力魚雷,是俄羅斯國防部主導研發的一種配備200萬噸當量核彈頭的水下無人駕駛潛艇,據稱其彈頭足以摧毀一座沿海城市,例如紐約或者洛杉磯。俄方宣傳口徑中的主要論點是,「波塞冬」作為一種近30米長的核動力魚雷,可以在160公里/小時航速下,自動在水下隱蔽行進上萬公里,繞過敵方各種探測和攔截手段,在敵方沿海城市外引爆,產生巨大的海嘯摧毀目標。

但是,「波塞冬」聽起來很嚇人,真相卻可能很骨感:


「波塞冬」和洲際彈道導彈相比,慢得不行

西方業界很早就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俄羅斯為什麼只需要一種航速很慢的魚雷,來實現俄軍大量彈道導彈可以輕鬆完成的戰略任務 —— 炸毀美國城市?洲際彈道導彈在30分鐘內就能完成這項任務,「波塞冬」即使真的具備160公里/小時的水下速度 —— 而這幾乎是太可能的 —— 也需要航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從俄羅斯沿海抵達美國大陸沿海城市。

誠然,俄軍彈道導彈遭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越來越大的威脅,但是後者目前規模有限,最多只能攔截不足10枚來襲彈道導彈,對於俄軍來說等於不存在。假如「波塞冬」考慮上規避敵方攔截的時間,需要幾天才能抵達目標,那麼它的戰略打擊能力只能說極不理想。


「波塞冬」生存力非常弱,很容易被攔截

俄羅斯方面吹噓「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可以在水下隱蔽航行,生存力很強,這實際上是一個虛假的說法。

如前所述,「波塞冬」一大缺陷就是航行時間過長,這給敵人留下了極為充裕的反應時間。雖然洲際彈道導彈目前對於美俄來說都是較為容易探測到的目標,但因為它們以約20倍音速飛行,攔截時間太短,令其作戰時生存力是所有核武器中最高的一種。

「波塞冬」的核動力,造成其不可避免的比常規動力魚雷更為吵鬧。核動力裝置存在的冷卻系統,給必備的螺旋槳或噴水驅動系統添上了額外的噪音。


「波塞冬」的無人駕駛特點決定了它將非常「笨」

眾所周知,目前人類的無人駕駛技術還處於相對稚嫩的階段,即使是在廣闊天空中飛行的精銳美國作戰無人機,它對戰場態勢的掌握、對戰術威脅的應對、決策靈敏性與準確性,都完全無法和有人戰鬥機相比。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無人作戰平台,目前在確認目標、判斷目標屬性、選擇最佳打擊方式等方面,都是後方實施遙控的人員完成的。

「波塞冬」的無人特點,恰好給號稱跨越大洋打擊敵人的自己增添了一大難題 —— 在漫長的航行過程中,它將很難對周邊態勢做出合理的反應。首先,由於水下通信的極端困難,「波塞冬」將無法時刻保持聯絡,後方人員只能間斷獲得其信息;其次,水下探測的難度,加上通信的困難,使得「波塞冬」自身和後方人員都對周邊態勢知之甚少,我們很難想像不到30米長的「波塞冬」能有多好的水下探測系統,說穿了就可能只有簡單的聲納和可收放無線電天線浮標,這令控制與決策難上加難;最後,為了隱蔽自己,水下平台不得不儘可能潛入較大深度,這又惡化了前述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俄軍有人駕駛核潛艇完全可以比「波塞冬」更好的進行作戰,因為它是一個彙集指揮人員智慧和武器平台完善感知能力、戰鬥力的整體,這樣才能在長達幾天、幾周乃至幾個月的時間裡,與敵人鬥智斗勇,完成自己的任務。

換句話說,即使「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可以完成任務,有人駕駛的俄軍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更好、更快、更隱蔽的完成同樣的任務。


「波塞冬」可能炸不毀一個沿海城市

首先,「波塞冬」雖然號稱攜帶了200萬噸當量級核彈頭,但很可能在水下爆炸時,依然無法有效炸毀一個沿海城市。這是因為水是一種幾乎不可壓縮的介質,密度相對較大,水下核爆的威力遠遠小於空中、地面或者地下核爆。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一份報告稱:「核爆產生的大部分海浪能量是在到達海岸之前,已在大陸架上破裂而消散。」

假如要求「波塞冬」貼近敵方沿海城市起爆,例如航行到紐約海岸沿線的水面上起爆,獲得類似於核彈地面爆炸的效果,那麼它將面對數量級增長的被攔截的可能性。

還有一個說法是用「波塞冬」對付美軍航母戰鬥群,但如果要摧毀美軍10萬噸級航母,必須在較近的距離上引爆,這本來就很難,而且我們已經提到:「波塞冬」太小,不可能有足夠好的戰場感知能力,它無法捕捉可以連續以30公里/小時航行規避的美軍航母戰鬥群。


「波塞冬」的最大航速,幾乎肯定是吹牛

假如「波塞冬」使用被稱為「超空泡」的技術,也就是利用一種在魚雷周邊形成相對速度極高的氣泡「幕簾」,減少水的摩擦阻力的手段,「波塞冬」可能可以實現160公里乃至200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

但分析指出,「波塞冬」已經展示的設計與試驗原型,明顯在平台外殼形狀、控制翼的布局與大小、螺旋槳推進設備等方面,是與「超空泡」技術完全矛盾的。可以說這幾點都證明了「波塞冬」並不使用「超空泡」技術,例如螺旋槳在超空泡狀態下根本無法使用,只能選擇火箭動力,而「波塞冬」原型沒有任何火箭噴口的跡象。

「波塞冬」概念視頻中的螺旋槳與尾舵與「超空泡」技術不可能兼容

所以「波塞冬」的160公里/小時航速很可能是吹噓出來的。假如是真的,這將不可避免的造成極大的噪音,令其成為水下一個非常明顯的目標。如果該武器以安靜的低速航行,例如20公里/小時,那麼航行時間要增加好幾倍。

一個更吵、更慢的核動力武器,在美國覆蓋大西洋、太平洋針對蘇聯/俄羅斯方向的水下監測網路中,很難想像能在幾天的航行時間中生存下來。

「波塞冬」的「心臟」,也很值得懷疑

「波塞冬」最大的亮點是小型化的核動力裝置,如果它是真實的,那麼在不到30米的艦體內安裝可以航行上萬公里的核動力裝置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這一點也遭遇不少質疑,極端小型化的核動力裝置可靠性、耐久性堪憂,而幾天到幾周的航行時間對其將是極大的考驗。核動力裝置在小型化過程中,冷卻等環節的設計工作帶來額外的難題,要求在極小的空間、體積內安裝註定臃腫龐大的冷卻管道、冷卻泵與供能設備,而「波塞冬」目前透露的信息中甚至看不出存在有效的冷卻設計。


小節

《大眾機械》雜誌邀請的潛艇武器系統分析師h·i·薩頓(H.I. Sutton)總結稱:「基本上『波塞冬』各個系統的構想太過昂貴,壽命也太短,可能是假的。」

此外它的研製進度很慢,俄羅斯國防官員告訴媒體,「波塞冬的核推進裝置,在不受潛在敵人偵察手段干擾的俄羅斯海域已經開始了水下試驗。」也就是說實際上這一核動力魚雷,距離裝備使用還有很長的時間,官員稱它的「反應堆安裝在無人船體上,但目前的測試是作為試驗設計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面的海上試驗。」

美國剛剛也盯上了水下無人潛艇,授予了波音公司一份合同,為其建造四艘新的機器人潛艇,在無人潛艇中屬於「巨型」的尺寸。但是波音這一武器,只是用於定位地雷、探測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進行無線電監視,只能執行非常有限的打擊任務。它並不是一種核動力魚雷,而只是一個多用途的偵察平台,當然它的模塊化載荷艙,也確實可以攜帶小型魚雷和水雷,但只適合用於攻擊小型艦艇。

雖然普京總統親自為「波塞冬」核動力魚雷、核動力巡航導彈、米格-31戰鬥機發射的「匕首」超高音速彈道導彈,進行宣傳與推廣,但這三種武器均遭遇了廣泛的質疑。全球軍工技術業界對這三種所謂的俄羅斯革命性武器,都表示了深深的懷疑。

總的來說,俄羅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的宣傳,「虛」很可能多於「實」。綜合考慮核動力巡航導彈、「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的情況,俄羅斯似乎進入了一種反覆使用虛假宣傳來營造自身仍有強大武器裝備科研能力的假象,其真實目的或許是要掩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武器裝備研製體系崩潰的尷尬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中世界加特林 的精彩文章:

美軍剛選中的新手槍,竟已需要「修修補補」!巨大落差令大兵失望
韓國「堡壘終結者」視頻曝光!層層加固的目標,被鑽地炸彈炸飛!

TAG:空中世界加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