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文物圖鑑 道教神像圖集

古代文物圖鑑 道教神像圖集


武當山金頂金殿銅鑄 明永樂年間(1403—1424) 真武大帝

道教造像是指造於廟堂、石窟等地供道教信徒供奉的神像。道教起初是不供奉神像的,僅有神位或壁畫。

大概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興道教供奉神像,道教造像由於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製作要求也不同。

早期道教造像人物均著肥大的道袍,為秀骨清像,用深直平梯式衣紋,線條勻稱細密而凸起。唐代以後,道教得到很大發展,造像活動也逐漸興盛,根據其信仰宗旨和其美學思想,道教造像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製作模式、規範和藝術風格。

武當山紫霄宮紫宵殿銅鑄彩妝明代馬天君像


武當山南岩宮皇經堂泥塑彩繪元代紫虛元君像


武當山金頂太岳太和宮泥塑彩妝明代蛇龜將像


山西介休天橋明代彩塑真武坐像


山西介休大羅宮明代木雕許真君


山西介休大羅宮彩塑明代和合二仙


山西介休大羅宮彩塑明代眾妙堂比干像


江西鷹潭龍虎山天師府彩塑張天師坐像


山東泰山東嶽廟天貺殿銅鑄貼金明代東嶽大帝坐像


武當山博物館銅鑄鎏金明代趙公明像


北京白雲觀銅鑄明代魁星像

北京白雲觀邱祖殿泥塑彩妝元代邱祖像


北京白雲觀銅鑄明萬曆年間(1573—1620)天蓬元帥像


石雕湖北武當山博物館石雕宋代陳摶像


山西介休天橋彩塑通明代天猷坐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青釉露胎龍泉窯造明代真武撫膝坐像


武當山紫霄宮紫宵殿銅鑄彩妝明代關聖


武當山紫霄宮紫宵殿銅鑄彩妝明代趙天君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廟文昌宮 彩塑貼金 明代文昌帝君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廟關聖殿彩塑貼金 明代 關聖


山西平遙清虛觀龍虎殿元代白虎和青龍神像


真武履龜蛇站像


琉璃造像-山西工匠制 明代 元始天尊(首都博物館)


現藏陝西三原博物館 青石圓雕 隋開皇年間 老君像


原奉山西,現藏上海博物館 石質圓雕 唐代 老君側面像


現藏美國奧薩卡博物館 石質高浮雕 北魏延昌四年(515) 老君造像碑


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石質高浮雕,蘇遵造 隋開皇七年(587) 老君像碑


現藏德國科隆東亞藝術館 石質圓雕 唐代 老君像


山西太原純陽宮 石質圓雕 唐開元七年(710) 常陽天尊側身像


武當山紫霄宮 銅鑄貼金 明代 道德天尊結跏趺坐像


武當山南岩宮 彩塑貼金 元代 老君結跏趺坐像


福建泉州清源山 整塊山岩上石雕 北宋 背山而坐老君像


北京白雲觀玉皇殿 木雕金漆 明代 玉皇坐像

北京白雲觀玉皇殿 木雕金漆,頭戴十二冕旒平天冠,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 明代 玉皇坐像(北京白雲觀)


北京白雲觀 漢白玉圓雕 明清 石椅上坐姿老君像


銅鎏金真武坐像


山西太原純陽宮 銅鑄 明代 玉皇大帝像


清代道經師寶印


山西渾源恆山恆宗殿明代北嶽大帝


山西蒲縣東嶽廟東嶽行宮大殿明代東嶽大帝


明代元始天尊坐於五層台座像(舊金山亞洲美術館藏)


山西介休后土廟 明代后土像


山西渾源恆山懸空寺三宮殿中明代天地水三官


清 木雕騎虎財神像

江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陽賓士都功印 玉印

張天師螭龍鈕白玉「陽賓士都功印」

元代(公元1271——1368年)印面通高6.4、邊長12.3厘米,重972克

青白玉質,潔白瑩潤,印鈕為一蹲踞觸角螭龍,翻唇露齒,眉須後拂,腿關節部位毛髮翻卷長飄,尾作分丫魚尾狀,雕琢精細,生動傳神;印面為陽文九疊篆體「陽賓士都功印」六字,印文線條流暢,結構嚴謹。此印為世代天師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壓皆用之。 據考證,印文「陽平」是指四川省青林縣陽平山,居道教「二十四治」管理中心之首;「治」是道家從事法事活動的場所;「都功」為治中職事,亦即道教的首領。

大足石刻宋朝三清造像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當逸事 的精彩文章:

TAG:武當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