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樓夢》中結局最好的人,她的處世智慧卻讓人反感

《紅樓夢》中結局最好的人,她的處世智慧卻讓人反感

悲劇是人們不甚喜愛的詞語,但悲劇往往都是由喜劇轉變而成的,成語「樂極生悲」便是如此,而紅樓夢中更是將這悲劇演繹到了極致,《紅樓夢》結局除了極少數人躲過大廈將傾的劫難外,其餘都是以悲劇結尾,讓人泣不成聲,而那些躲過劫難的人又是怎麼做到?如此強烈的反差卻值得我們深思。

《紅樓夢》已經記錄了幾百個人物。其中,結局較好的卻為數不多。結局最好的便是李執。在殘酷的封建時代背景下,李執有了這樣一個美好的結局,其中許多是跟李執的智慧密不可分的。

電視劇中的李執似乎並不那麼引起注意,這大概是因為沒有拍出後來李執飛黃騰達的事情吧。而《紅樓夢》原著中,李治本是官家小姐,家裡自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李執是個寡婦,獨居節儉。這表明,儘管李執來自官家,但家庭並不富裕。否則,李執不會表現得如此小氣。王太太有一個大兒子,名叫賈珠。他是李執的丈夫。賈珠英年早逝,李執成了寡婦。由於李執的性格比年內斂,王太太不是很喜歡她。雖然李執是大兒媳婦,但是王太太沒有給她管理家庭事務的權利。

李執也非常擅長忍讓很少爭辯。沒有丈夫的保護,她知道如何克制自己,小心做事,不管他人瓦上霜。此外,她全心全意地致力於兒子賈蘭的教育。李執非常清楚,她的性格很難像王熙鳳那樣八面玲瓏。她只能適應這種情況,不抱怨,不埋怨。一方面,她對王夫人彬彬有禮,另一方面,她對賈母很是孝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媳婦。

李執青年喪偶,但幸運的是,她生了一個兒子賈蘭,他很清楚母以子貴的道理。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她經常以孤兒寡母的身份出現,贏得長輩的同情。事實上,李執的收入比王熙鳳還多。原著中是至少三處提及:

第一,王熙鳳生日當天,每個人都眾籌資金贈送禮物,而賈母直接幫李執給了分子錢,說李執並不容易。然而,李執保持沉默。自然是默許了賈母的行為。

第二,建立詩社的時候,李執做社長。每個人都在為籌備費用,大家東拼西湊捐贈了大約50兩銀子。而李執和鳳姐兩人便籌了50兩。根據李執的小性格,50兩可能都鳳姐給的。畢竟,李治境遇鳳姐同樣很同情。

第三,李執可以說是賈府最富有的人。有一次,巧姐向李執求助。李執明明可以幫忙,但最終沒有幫忙。李執憑藉各人顧各人的思想,在《紅樓夢》中也是積累了不少財富,這為後來兒子飛黃騰達做了鋪墊。

李執的為人處世方式極度冷漠的,但卻在《紅樓夢》中得以飛黃騰達,是對當時社會的極大諷刺,試想下如果那個社會都是如此冷漠,那結局是顯而易見的。正如馬丁·尼莫拉 的那首《我沒有說話》中的經典句子「我環顧四周,卻再也沒有人能為我說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談賓 的精彩文章:

難怪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你看他寫的送別詩千古流傳人人會背
只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臨終遺書出人意料,原來早就看透一切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