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奕森口述:1959年前的一些茶人、茶事

王奕森口述:1959年前的一些茶人、茶事

王奕森簡介

1931生,福州人。1952年參加工作,1953年分配到福鼎茶廠白琳初制廠,從事茶葉製作、加工等。1962年開始白茶室內熱風萎凋研究工作,1963年研製成功,改變白茶生產靠天吃飯的歷史;1968年發明新工藝白茶,投放港澳市場,深受歡迎。

1957年王奕森在白琳茶廠

1951年,王奕森報名參加福州的勞動培訓班,在勞動培訓班學習八個月,1952年去福建省貿易公司報到,一共 30多人去支援地方工作,王奕森分配到福鼎工作。

王奕森說,那年我22歲,到桐山茶葉收購參加工作,安排在福鼎著名茶師陳鼎善師傅手下當學徒。

王奕森師傅陳鼎善

陳鼎善,福鼎白琳東陽山人,出生於1891年,從小跟隨父親制茶,對制茶和評茶有特殊的過人本領。20多歲就被當時合茂智茶行的老闆袁子卿看中,年輕時曾跟隨袁子卿到新加坡和南洋等地,從事茶葉貿易;30多歲被袁子卿聘為合茂智茶行掌盤,掌盤相當於技術總監,負責茶行收購毛茶業務,評定茶樣等級,審評茶樣以及製作加工茶葉等。

陳鼎善從新加坡帶回的鐵箱

1930年,袁子卿創製「橘紅」白琳工夫紅茶,因其湯色呈現橘紅色而得名。他採用福鼎大白茶原材料製作,改變原來用白琳菜菜芽頭製作。製作時採摘芽葉要求早采、嫩采;初制工藝中,特別注意控制適度萎凋,以提高鮮爽度,並嚴格採取輕、重揉結合;發酵特別講究溫度、濕度、時間;烘焙要採用炭火雙復焙的方法,後一次烘焙,要「文中慢焙」,掌握火候,力求在透發毫香的基礎上保持鮮爽特徵。「橘紅」代表白琳工夫高級茶的獨特風格而聞名於世,1934年上海華茶公司專門派人到白琳收購。陳鼎善是製作「橘紅」的首席制茶師

1953年中茶白琳初制工廠全體同志制茶結束合影

新中國建立後,剛成立的福鼎茶廠下轄4個茶葉收購站(簡稱茶站),分別是桐山、白琳、點頭、巽城茶站。陳鼎善在桐山茶葉收購站工作,負責審評茶葉等級。

王奕森說,陳鼎善是一級評茶師,在福鼎名氣最大的師傅,陳鼎善在1952年福鼎縣茶師評比榮獲冠軍,1953年巽城茶師評比獲得亞軍。工資全縣最高,月工資300多元,是普通幹部6倍。

在收購站工作與陳鼎善師傅學習1年的時間裡,他打心眼佩服陳鼎善師傅具有高超的制茶、評茶技術和看茶的水平,同時深深感受到他的火爆脾氣。陳鼎善向王奕森講得最多的是「橘紅」白琳工夫紅茶,如何生產出高品質「橘紅」白琳工夫紅茶?也成為王奕森後來在白琳茶葉初制廠一直追求的目標。

有一個故事讓王奕森至今都難忘。他說,每天都有許多茶農送白琳工夫毛茶到桐山茶站收購,為了避嫌採購站櫃檯很高,茶農與評茶師互相不能見面,茶農排隊需要打流號。其中有一個很有勢力的制茶師製作的毛茶,第一次送到陳鼎善的手中,經過評審為不合格產品,這位制茶師不服氣;第二次又重新打流號把茶樣送到陳鼎善審評,陳鼎善說:「這個茶樣已經評審為不合格,怎麼又送進來,退回!」制茶師第三次再把茶樣送到陳鼎善跟前,他火了,把茶樣從櫃檯甩出,並且破口大罵。制茶師回去叫了許多人圍攻陳鼎善,使茶廠領導不得不考慮考慮調整陳鼎善工作崗位。

1956年中國茶業公司福建省公司茶業幹部訓練班學員暨白琳初制廠職工合影

1953年,陳鼎善調到白琳茶葉收購站,王奕森調到白琳茶廠工作,茶站和茶廠距離很近,因此,每天王奕森又可以到陳鼎善的茶站學習,王奕森坦言,制茶懵懵懂懂之時,是陳鼎善師傅給他指導,讓他在制茶道路少走許多彎路。

陳鼎善1955年病逝,享年64歲。王奕森又師從福鼎另一位著名茶師吳觀簫,吳觀簫是民國時期雙春隆茶行的掌盤,具有高超的制茶本領,在王奕森的心中,他只有陳鼎善和吳觀簫這兩個師傅。

白琳茶廠建成後,王奕森與白琳茶廠魏寶全等人開始全身心開始研製「橘紅」白琳工夫紅茶。福鼎大白茶茶樹種植的面積有限,採摘量也比較少,原材料更多的是白琳菜菜(土茶),適制「橘紅」的原材料比較缺乏。1957年以後,福鼎大白茶種植面積大了之後,特別是翁江茶場成立後,才解決原材料匱乏的局面。

1957年白琳初制廠第二季度單項先進單位生技車間全體同志合影紀念

製作紅茶工藝經過揉捻與發酵,舊時揉捻都是靠手工,而且用腳揉,如何運用機械揉捻呢?王奕森在1957年參加湖北恩施茶葉現場會,看到水力揉捻機,就請教製作原理與機械設備,回到茶廠後不斷琢磨和研製,終於研製成功,而且付之應用。同時吸引了閩東地區壽寧、周寧、福安等地茶葉技術人員參觀學習。

1958年通過幾年的努力,在紅茶製作的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進行室內萎凋冷發酵和炭火烘焙,使紅茶質量有更大提高,實現產量與質量雙豐收。福鼎茶廠選送的白琳工夫紅茶榮獲全國紅茶質量優勝紅旗獎,其中很大一部分紅茶是白琳茶廠生產的,再經過拼配後進行送樣。

王奕森說,1958年,白琳工夫紅茶名列祁門紅茶與滇紅之後第3名,在此之前,白琳工夫紅茶排名在坦洋工夫和政和工夫之後,位列第7。白琳茶廠生產的紅茶經福鼎茶廠精製後運往上海,經過蘇聯的茶葉專家審評後,全部被做為出口蘇聯,還成為蘇聯的國賓禮品茶。中蘇斷交後,紅茶滯銷,此乃後話。

1958年春,王奕森被抽調至磻溪黃崗村全國茶葉現場會籌備工作。

文章由王奕森口述,白楊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我喝過的好茶-1964年碳香老白茶
劉國英:那些年你對「大紅袍」望而卻步的原因何在?武夷岩茶太貴喝不起的刻板印象需打破!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