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等春來不如迎春去

等春來不如迎春去

等春來不如迎春去

文 、圖 / 網風

我特別喜歡下午下班後的這段安靜的時光。

大樓里靜悄悄的,沒有半點的吵雜,走廊里也沒有了或急或緩節奏不同的腳步聲,日光燈鋪在成排的書脊上或是壘起的書面上,神聖而又莊嚴。

這一刻,我離人世不遠,離天堂猶近。

上午在微信同學群中交流和探討了對復旦大學哲學教授陳果的看法,參與探討的同學的不同觀點從側面反射著他們各自的人生過往,這使我對這個多彩的世界有了更加廣闊的認識,生活常常如此,一些約定成俗的觀念被我們每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但我們大都自願或不自願地停留在了「日用而不知」的境地。

很久未露面的太陽從厚厚的雲層中探出頭來,不知是被殘留的昨夜的落雪所驚嚇,還是被寒冷的冬風所擾襲,一眨眼,又迅速地鑽進了雲層。

利用午休的間隙辦了幾件原本可以推遲到將來再辦的瑣事,順便去花店買了一束富貴竹,不得不再買了個安置富貴竹的花瓶,得益於賣花的小姑娘的盛情,她額外加送了兩隻紫紅色和一隻淡紅色的康乃馨,剎那間,我覺得春風撲面而來。有時候,幸福或是快樂就是如此簡單,也會來得很突然。

在培根的《論人生》和《古人的智慧》中,我流連忘返,儘管我清楚地知道我仍十分淺薄和無知,但我還是為自己明知徒勞的勇往直行而倍感歡欣。坦率地說,讀培根對眾神的行為和經歷的解讀於我是一種挑戰,包括他的《論人生》部分,培根的文字中似乎有一種「神示」的力量,他的深刻似乎能洞穿我的肌膚,甚至骨胳,他的這種三言兩語直抵事物核心的能力,令我仰慕,又使我沮喪。這會兒,腦海中忽然就蹦出了一句話:「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候比人與猴子的差別還要大」。

從《中國簡史》到《全球通史》到《月亮和六個便士》再到《萬曆十五年》,在這個吹面很寒楊柳風的二月,閱讀之於我幾乎成了一次奇妙的探險,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正如我墜入培根的《論人生》一樣。好在沒有耽擱現實中的工作,也沒影響有秩序的生活。

此刻窗外沒有月亮,我的囗袋中的人民幣大概有幾百元,不知能兌換幾個便士?我站起來,習慣性地挺了挺腰桿,俯視著巡察了一下我的辦公桌桌面,這些如士兵般排列的書,以及兩盆綠蘿和剛買的這些富貴竹很令我滿意。我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拉開窗子,仰望窗外寂寂的夜空……

不是每個夜晚都會有星光,不是每個白晝都有太陽。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每時每刻選擇觀照,選擇grow up,選擇向光生長!

今年的這個春天,有點姍姍來遲的味道,我們左右不了天地和季節,但我們的思想可以走向廣寬,如此也能縮短與春天的距離。

緩慢地逆流而上,同樣不會辜負溪流或是大海的期望。

只要願意,我們都能活成一尾真實的魚。

2019.2.22晚匆匆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歲月靜好,禪理人生
春色遊園賞櫻花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