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腕錶之家 品牌新聞] 奧古斯特·韋納伊(Auguste Verneuil)在1892年的突破性發現使合成剛玉成為現實,並對製表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奧古斯特·韋納伊並不是製表師,當談到製表行業歷史上的偉大創新時,他的名字也甚少被提及,但奧古斯特·韋納伊在1902年發表的合成紅寶石(Ruby)和藍寶石(Sapphire)的方法,卻深刻地改變了製表行業的面貌。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Hublot宇舶表黃色藍寶石材料

過去,只有最昂貴的攜帶型腕錶裝配寶石,即紅寶石軸承,用於減少基板和橋板的磨損。紅寶石和藍寶石一樣,都是剛玉的一種,具有相同的原子結構和物理特性,只因氧化物的差異導致顏色不同,是僅次於鑽石的第二硬的礦物。曾經天然紅寶石不僅收到製表師的青睞,還受到金匠們的歡迎,這也體現在銷售價格上。眾所周知,由於不規則的尺寸、夾雜物和可能的裂紋,紅寶石很難切割或穿孔。本就帶有裂紋的紅寶石在切割過程中的任何時候都有碎裂的風險,導致前功盡棄。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Hublot宇舶表Spirit of Big Bang黃色藍寶石水晶腕錶

泡生法

合成紅寶石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情況。製表行業得以消耗更低的成本,獲得完美的、規則的紅寶石,這意味著寶石(軸承和擒縱叉寶石)不再是最昂貴腕錶的專利。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高伯富斯30°雙體陀飛輪藍寶石水晶腕錶

奧古斯特·韋納伊的父親是製表師,而他本人是一位化學家。他用來合成剛玉的方法稱為火焰熔融法:將氧化鋁粉末經過核心溫度約2,100°C的火焰熔融後,連續地沉積在籽晶上,旋轉基座(改善熔體的溫度分布),隨著熔體不斷沉積,籽晶就會像石筍一樣生長,最終單晶凝結成蠟燭或子彈的形狀。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Armin Strom兩地時藍寶石水晶腕錶

早期的實驗只能生產直徑較小的剛玉,為製造軸承和擒縱叉寶石提供了理想選擇。直到1970年代,大尺寸剛玉的出現,使製表行業得以製造出超耐刮擦的藍寶石水晶鏡面,用以取代傳統的礦物玻璃——藉助的是1936年由希臘物理學家Spyro Kyropoulos開發出的改進方案。Spyro Kyropoulos的方案(也即泡生法)是在2,100°C的真空中熔融氧化鋁粉末,籽晶必須置於熔體底部中心,由內而外緩慢冷卻,使熔體凝結並保持規則的原子結構。冷卻過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具體取決於坩堝的大小。所有合成的剛玉必須在凝固後進行熱處理,否則質地過脆,受到輕微震動就會碎裂。使用泡生法生產的最大單晶直徑30厘米,重大350千克。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RICHARD MILLE RM 56-02藍寶石水晶陀飛輪腕錶

製表師夢想成真

對那些對超硬材料感興趣的行業,如光學、精密儀器、當然還有製表行業來說,更大的單晶開闢了更多的選擇。1970年代,RADO瑞士雷達表和Century成為最早使用合成寶石的公司,兩家品牌甚至嘗試對合成寶石進行琢面潤飾,就像超大的天然寶石一樣。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MBF HM2 Black SV腕錶

合成剛玉儘管可以熔化,但卻沒有辦法澆鑄成特定的形狀,只能在固態下加工。然而合成剛玉硬度極高,又只能藉助高能激光或金剛石工具。近來製表行業復古風潮興起,由合成藍寶石製造的盒狀鏡面備受歡迎,它幾乎完美重現了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有機玻璃鏡面的形狀,並具有高度防刮的額外優勢。

合成寶石 製表行業的福音

MBF HM6 SV鉑金腕錶

此外,裝配金剛石工具的數控機床,也讓製表師夢想成真:整個錶殼都由透明藍寶石製成。用這種堅硬的材料切割出複雜的錶殼可能需要一整天,這還不算拋光表面的時間。因此,此類錶殼的高昂價格不僅因為藍寶石本身的價值,還有時間耗費和額外潤飾。(圖/文 腕錶之家 許朝陽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腕錶之家 的精彩文章:

情人節前夕|他喜歡的禮物你一定要知道
經典,就是百看不膩 品鑒愛彼皇家橡樹系列全新超薄腕錶

TAG:腕錶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