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FM「重生」背後:音樂生意的好時機來了

豆瓣FM「重生」背後:音樂生意的好時機來了

豆瓣FM「重生」背後:音樂生意的好時機來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任曉寧「95後」圖書公司產品經理林展秋有一個夢想,他想成為一名全職音樂人,為此,他和他的樂隊出了3張專輯,總收入100多萬元,小有盈利。

林展秋的專輯在數字音樂平台發布,在沒有簽約大經紀公司的前提下,成績還不錯:在一家音樂平台上,他的RAiNBOW樂隊整張數字專輯排名靠前,僅次於周杰倫、趙雷、朴樹、李志、好妹妹、陳粒。

音樂平台崛起之前,林展秋的音樂夢想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從業10多年的音樂製作人李得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近兩年音樂平台的發力,打破了索尼、環球等三大唱片製作公司的桎梏。以前,知名歌曲和歌手主要從這三大唱片公司誕生,而這兩年,抖音捧紅了一批歌曲,網易雲音樂捧紅了一批音樂人,唱片公司的影響力逐漸式微。林展秋的音樂專輯,也在音樂平台的推動下誕生。

2月20日,又一家公司加入了音樂平台的陣營。誕生10年又沉寂數年的豆瓣FM,在這一天宣布「重生」,剛為豆瓣FM引來騰訊音樂投資的DNV音樂集團CEO唐子御對記者說,豆瓣FM會是最後一家入局者。他認為,現在是做音樂生意的好時機。「到現在為止,音樂還是一個好賽道,」國信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張衡這樣判斷,資本在最近幾個月加快助力音樂。騰訊音樂上市前後,網易雲音樂獲得6億美元融資,曾放棄百度音樂業務的百度,也通過投資網易雲音樂重回戰場。另一家短視頻平台抖音也加入戰局,今年1月,抖音推出「看見音樂」計劃扶持音樂人。

過去十餘年野蠻生長後,音樂平台競爭格局逐漸穩定,經歷了版權大戰,完成用戶積累,拉攏音樂人後,這門關於音樂的生意開始步入正軌,互聯網平台對於傳統音樂模式的改造,也同期進行中。

音樂平台的價值

儘管最早的音樂平台誕生已10多年,但「音樂平台的價值在最近才被真正認可,」張衡所指「最近」,是騰訊音樂上市前後。

去年12月,騰訊音樂在美國上市,2月22日市值達276億美元,儼然又一個互聯網小巨頭。這個市值,比愛奇藝同一時間的165億美元,高出100多億美元,是另一家上市視頻公司bilibili的5倍多。在中概股互聯網公司中,騰訊音樂市值排名第六。

騰訊音樂之外,BAT另外兩大巨頭也都在布局音樂。百度投資了網易雲音樂,阿里整合了蝦米音樂。最新一輪融資後,網易雲音樂估值35億美元。

「騰訊音樂上市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唐子御認為,這向資本市場傳達了中國音樂市場足夠大的信息,甚至,讓全世界看到了產業的變革。

騰訊音樂上市前後,曾多次因高估值引發爭議。但騰訊音樂股價表現很穩,即使在大批公司上市即破發的去年12月,其股價也基本穩定,從13美元漲至目前的17美元。

張衡向記者分析,從盈利角度看,音樂平台「比視頻平台還有價值」。騰訊音樂2018年上半年盈利21億元。對比之下,視頻平台都還在虧損中,愛奇藝去年第三季度凈虧損31億元,以優酷為主的阿里大文娛去年第三季度運營虧損達70.97億元。騰訊視頻未公布虧損數字,但也在大額虧損中。「所有的內容形式當中,音樂平台獲取用戶流量及保證用戶持續性的成本,相對來說可能是最低的,」張衡說,視頻網站到現在為止還一直在燒錢,且大手筆燒錢後,用戶的穩定性、持續性依舊不高。而從幾個主要的音樂平台來看,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網易雲音樂用戶體量都有數億,「從獲取用戶角度,它的成本低,性價比相對較高。」

在傳媒行業,音樂也成為2018年的好標的。去年,影視公司受稅收政策影響,大批企業陷入困境。遊戲公司受版號影響,同樣經歷陣痛。而音樂公司,經過10多年發展後,不少公司都積累了數億用戶,尤其經過幾輪版權大戰洗禮後,生存下來的音樂公司價值明顯。

最新數據顯示,騰訊音樂月活用戶接近8億,網易雲音樂公布用戶數有6億。日活數方面,騰訊音樂旗下酷狗、QQ及酷我音樂日活分別達3.52億、2.93億、1.32億。作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網易雲音樂日活為1.16億。

擁有用戶與流量後,音樂平台有可期盈利。唐子御認為,音樂可成為一門好生意,經歷了十餘年積累後,「他們(音樂平台)也需給市場一個交代,就是這類企業怎麼掙錢?我們只要跟上這波風就好。」

是時候考慮賺錢了

去年資本寒冬後,互聯網市場開始冷靜。曾風行一時的流量及免費法則在去年受到挫折,更多公司考慮如何活下去。對於音樂平台而言,也有同樣思考。「我們恰恰趕在了整個資本行業冷靜的狀態,」唐子御認為,當前各大音樂平台都需要考慮怎麼賺錢,豆瓣FM在這種狀態下重生,也是看好音樂這門生意。

音樂平台之間曾戰火猛烈。在最激烈的2015至2018年,為了獨家版權,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掀起幾輪版權大戰,為爭奪用戶,微信也曾攔截過蝦米音樂的分享鏈接。

現在,音樂平台的陣營基本穩固,接下來怎麼賺錢?據記者已知的商業模式,直播是重頭戲,其次還有廣告、會員、衍生品、線下活動和版權分發等。

騰訊音樂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騰訊音樂收入86.19億元,凈利潤21.12億元。其中直播K歌收入佔比超7成,騰訊音樂旗下直播平台包括全民K歌及酷狗直播、酷我繁星直播。另一部分收入是版權收入,佔比29%。

音樂人、HiFive.AI首席策略官張昭軼告訴記者,騰訊音樂的版權收入包括付費收入、綠鑽及轉授權等,轉授權收入的最大客戶是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等競品平台。同樣,網易雲音樂也有一部分版權內容的轉授權給了騰訊音樂與蝦米,這也是其收入來源之一。

與視頻平台相對單一的廣告及會員收入相比,音樂平台收入模式多元,且還有已成型的、可觀的線下演唱會等收入。對於其發展,張衡很看好,他認為,「大家如想去做多元變現的話,直播肯定是最現實、最簡單,且體量最大。」

他告訴記者,像花椒和映客等一些專業的直播平台,財務表現上也不如騰訊音樂,根源是,這些平台需從外部購買流量,流量成本壓力很大。而音樂平台本身就有過億日活用戶,做直播有優勢,且音樂的用戶群體與直播用戶高度契合,很容易導流。

騰訊音樂之外,其他音樂平台未對外公布財務數據。張衡認為,即使目前仍在虧損的大型音樂平台,在多元變現模式支撐下,也有盈利可能性。

改朝換代

成為音樂分發主流渠道後,互聯網音樂開始改變音樂產業。從業10多年後,李得把希望寄托在音樂平台身上。他希望能有一個線上平台,替代傳統經紀公司,幫音樂人獲利。

唐子御正在做這件事。他任職CEO的DNV公司除了豆瓣FM外,還有另一塊業務,是幫音樂人做版權變現。目前收入不算多,去年給旗下前500名音樂人分成600萬元,但這塊業務增速很快,去年收入是前年的10倍。

唐子御將替代傳統唱片公司的模式視為「改朝換代」,他想改變行業利益分配規則。「音樂人天天做音樂,中國有十幾億人天天消費音樂,但音樂人沒賺到錢,音樂平台也說自己沒掙錢,錢去哪兒了?」唐子御認為,此前傳統唱片公司把控音樂話語權的模式持續太久,唱片公司佔據六七成以上的分成,比例過高 。「我們都有一個共識:音樂業接下來跟互聯網息息相關,產業格局會改變。」

改朝換代背後,是新一輪利益變遷。李得曾幫音樂人策划了一個成功案例。他幫她摘掉花瓶標籤,貼上才華標籤,並通過網路平台積累粉絲。後來,這個音樂人眾籌了一張唱片,她的音樂版稅只有三四千塊錢,但通過互聯網內容平台孵化IP的服務,其個人商業價值直線上升。「對她來說,版稅不再是她關注的事,她更關心內容運營的商業價值。」李得說,這種新商業模式,已不再是傳統唱片公司擅長的範疇。

網易雲音樂也曾有過成功案例。作為成功的獨立音樂人之一,趙雷成功路上也離不開網易雲音樂扶持。李得告訴記者,趙雷被湖南衛視《歌手》看上,是因為之前就在網易雲音樂上「唱紅了。」趙雷也給予網易雲音樂回報,他的音樂專輯《無法長大》在網易雲音樂首發,銷量超22萬張,創造了獨立音樂數字專輯售賣紀錄。「現在是革命期,變化靜悄悄,大家可能意識不到。但等這一幫人成長起來,你才會看到,原來那時就已有人在做這件事。」唐子御評價音樂平台對於整個音樂業的影響。

這條路,視頻平台已經走過。視頻網站一開始向電視台採買劇集做分銷,後來做自製的小型網劇、聯播綜藝,再通過網路獨播劇和獨播綜藝,通過用戶的力量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話語權。而音樂行業,張昭軼認為,「現在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至少從體量上看,音樂平台的製作、造星能力和視頻平台不能比。」

但這也不算是壞事。即使在最初級的階段,就已有音樂平台實現了盈利,且擴大了傳統音樂市場的外延。張衡認為,未來音樂平台能發掘出音樂業更大的商業價值,「從資源等各方面來看,他們沒有做不成的概率,只是現在還沒開始重點做。」

(應採訪對象要求,李得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