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考古上的每一次新發現,不是驗證便是顛覆已有的認識。陝西神木石峁古城址皇城台新發現的石雕,就屬於又一項顛覆性的重要發現。這一次發現甚至會引發重構區域考古學文化體系,重新書寫補寫歷史迷失的一些片斷,也會改寫我們以為已經建構完備的藝術史。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石峁東城門遺址發掘現場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石峁皇城台遺址發掘現場

1

廢棄雕件,均非原生遺迹

石峁這次的發現非常重要,提出了許多新問題,不過由石構遺迹觀察,判斷它們並非是最初的原生堆積。雖然石料整治規整,牆體壘砌得也比較整齊,但帶有雕刻畫面的石塊,它們並沒有按應當有的規律出現在牆面上,若干件石雕的排列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甚至還有畫面倒置現象。尤其是神面雕像也被倒置,也都並不是壘砌在視線可能的優選位置。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石壘建築中散見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石雕壘砌在建築底層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神人面正倒無序壘砌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神人面正倒無序壘砌

所以可以做出一個初步判斷,石雕並非為它所在牆體特置的構件,應是由它處拆解搬運而來,而不是原生位置狀態。由於石雕多表現的是神靈雕像,是應當慎重處置的藝術品,可是卻並沒有受到敬重,卻被隨意處置,這說明它們也許是前代的神靈,與石峁主體遺存無干。如此將石雕神面雜置甚至倒置,似乎還表達出一種仇視心態。

如此看來,在建築中發現的石雕構件,其風化程度也明顯比其他石塊厲害,並非是與現在主體建築屬同一的時間段,兩者之間應當有一個時間差距,這其中包含的意義是需要考察的。

另外,石雕壘砌未必沒有反置將畫面向內放置的現象,只是不易發現罷了。以後應當選擇方便位置作重點抽查,也許會有新發現。

2

龍虎之辨,還龍形為虎形

神面與對獸圖像,是石峁石雕上的主要內容,也是我近年較為關注的考古圖像目標,因此這次的發現讓我感覺到很大的震動。

石峁先此出土的一方石雕上見到明確的對虎圖形,兩隻虎形側面相對而立,中間有神人面。這一次發現的一塊石雕圖像比較複雜,中間是一個正視神面像,兩端是兩個側視神面像,在神面之間是兩隻俯視的虎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此前發現神面與雙虎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新發現神面與雙虎石雕

這次還發現一方石雕的圖像也有雙虎,雙虎相向而立,中間是牛首,卻不是神人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虎擁牛石雕

另外在單塊石面上,還見到兩尾反向的一對大頭長條形動物圖像,初看容易讓人想到這是雙大耳雙大眼但沒有角的神物,由於帶著一條長蛇狀身軀,會讓人聯想到會不會是龍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雙虎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俯視神面與雙虎石雕

覺得這應是虎的俯視之形,與二里頭發現的綠松石虎構形相同,大方頭,長身條,兩處的發現雖材質不同,但表現的屬同類神物無疑。那件綠松石製品自發現以後一直被認作是龍形,我在《二里頭綠松石龍虎之辨》一文中( ),已作過探討,已還原為虎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二里頭綠松石虎

石峁所見虎圖有俯視也有側視,有的比較具象也有的比較抽象,對我們理解三代銅玉陶器上的龍虎圖形,有重要的參照意義,也算找到了龍虎藝術一個更接近的來源。

3

人虎關聯,雙虎對擁神面

石峁先前和這次發現的兩例人虎共構石雕,兩虎之間出現一個人頭像,虎大張著嘴,大瞪著眼。這讓人很自然地想起商代銅器上的幾例人與虎主題圖像。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神面與雙虎石雕

關於商代青銅器人與虎圖像的解釋,很多研究者為著說明饕餮食人,慣常列舉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銅器上這類被稱為「虎食人」造型尊和卣,一般是半蹲的虎張著大嘴,虎口下立一人形,這被解釋為虎食人且是「食人未咽」之意。可是我們看到穿著齊整作雙手抱虎親近之狀,虎與人如此和諧,真不能相信這是食人的情景。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安徽阜南 商代龍虎尊局部圖像

還有一些銅器上也見到類似人虎共存圖形,如三星堆銅尊腹紋和殷墟司母戊大鼎之耳飾,有雙身虎,也有雙形虎,虎頭下有人首或人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四川廣漢三星堆 商代銅尊腹部雙虎與人形紋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河南安陽殷墟 商代司母戊鼎耳部雙虎人面紋

安徽阜南出土龍虎尊上,飾有一單首雙身虎口銜一蹲踞人形的畫面;日本住友氏泉屋博物館藏有類似的虎食人卣。過去對這樣的圖形一般也是定義為「虎食人」,認為這個主題符合傳說中饕餮吃人的定性。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日本住友氏泉屋博物館藏 商代虎與人銅卣

張光直先生認為虎卣大張的虎嘴並沒有咀嚼吞食的舉動,他不贊成虎食人意義的判斷。我曾認為這也有可能表現的是馴虎或戲虎的情景,或者是表現的人假虎威的意境,或即《尚書·舜典》中所說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一個縮影。

石峁還有一件石雕採用浮雕半立體雕出牛虎共在的主題,中間是牛首,兩邊相向站立著兩虎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雙虎擁牛石雕

商周銅器上的牛紋圖並不稀見,無論是牛居中心還是虎居中心的構圖均有發現。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商代銅尊牛頭紋

石峁幾例表現人虎和牛虎主題的圖像,與食人食牛沒有關係,它只是假借虎威的一種藝術表現構圖,對稱的圖形體現出一種威嚴沉穩之感。

4

神面神冠,三維共見一石

在兩塊保存完整的長條石邊側面上,繪有三個戴神冠的神面,三神同現,讓人覺得既新奇又意外。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三維神面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三維神面石雕紋飾

細審兩塊石雕畫面,中間神面為端正的正視之形,雙耳雙目對稱刻畫。它的兩側,是一左一右兩個側視神面,它們的構圖相同,只是有左右側的區別。這其實可能是一種三維表現方式,同一主題由左中右三個視角表現。

以往在商周銅器上見到的雙身龍虎構圖,其實就是這三維表現方式的延續,中間是正視的龍虎首面,兩邊連著的身尾是它們左右的側面。

再向前追溯,可以發現這種多維藝術的發端,是紮根於彩陶藝術的。在屬於半坡文化的一件陶瓶上,繪有一個帶獠牙的大頭神面,它的左右和上方都繪有尖狀的尾巴,那其實是同一個尾巴,它是從三個維度表現的。加上正視的神面,這就是一個四維構圖了。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陝西臨潼半坡文化 神面紋彩陶壺

5

闊嘴人神,不見獠牙之形

石峁的發掘出土一些人面石雕,過去見得較多的都是單體石雕。這次發現的石條側面上的幾例神人面像,整體風格有很大不同。如果說那些單體人面偏於寫實,新發現的神面則更偏於圖案化。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單體人面雕像

新見神面的藝術風格大不同於以往,這樣的構圖一時找不出資料來對比,以至讓人會想起瑪雅的雕塑,目前資料並不系統,還不便進一步討論。不過構圖的特徵還是非常鮮明的,特別是這些神面都戴著華冠,這倒與過去見到的玉雕神面有近似之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戴冠神側面石雕紋飾

此外,神面以闊嘴形多見,有的見到明確的牙齒刻畫,但都沒見到獠牙,神格有待探討。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一例獠牙圖像也不存在,總覺得將來會有發現的,目前所見資料畢竟有限。

6

神目幾式,長環方菱帶旋

石峁石雕上的神像見到幾式不同的眼目,有環目和長目,也見到旋目。長目指帶尖眼角的眼形,或稱梭形眼。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梭形目神面石雕

環目是指圓圈式眼形,以陽刻的重環目最是引人注目。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旋目神面石雕紋飾

方菱目和旋目見到不多,還有類似的「臣」字形目(包括側視虎形的眼形),都很重要。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菱形目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旋目神面石雕紋飾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臣」字形目神面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臣」字形目神面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類似「臣」字形目石雕

不同的眼形一定具有不同的意義,長目表現的應屬人祖人神,環目則更傾向於動物屬性的神靈。這也並不能一概而論,如虎形也刻畫出長目或「臣」字形目,與人神眼式相去不遠。

當然最值得關注的是旋目,在一具神面上見到雙眼外有對稱的凸起的旋線,旋線環繞著眼瞳,線頭線尾沒有封閉。

旋目在彩陶、玉器和銅器上都有發現,我曾認為它表現的是太陽崇拜意識,旋目神最有可能就是太陽神,良渚玉器上見到較多旋目神面,瑪雅人的太陽神鵰刻都是用旋目表示眼睛,表示運行中的天眼。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浙江杭州瑤山 良渚文化玉鐲上雕刻的旋目神面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瑪雅文化旋目太陽神鵰塑

7

南來風尚,誰佩耳環逞風流

石峁石雕中見到一個非常特別的畫面,一個人面左右伸出彎肘的雙手,似撐在膝上,手的近旁似有一個帶尾的心形圖案。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人面與雙手形石雕

熟識巴蜀藝術的研究者不必思索,就會想起那些銅器上出現的大量手心紋。看到這個畫面激動了好幾天,不明白怎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直到本文最後接近定稿,又細審畫面,發現起先理解有誤,支撐的雙手沒有問題,但那看作是心形圖案的部分其實是刻畫的耳朵,而且耳下還墜有耳環。這是一尊佩有耳環的神像,也是明確見到耳環的神像。在另外的神面上似乎也有耳環,應當不會是孤例。這類帶耳環神像在南方石家河和後石家河文化中有較多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有待進一步探討。

此外這尊神像的姿態,接近於良渚文化的玉雕神像,也與瑪雅文化太陽神造型相似,應當是當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崇拜對象。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浙江杭州反山 玉琮王上雕刻的神人像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瑪雅文化太陽神鵰塑

8

良渚流緒,遠來文脈再現

石峁及鄰近其他遺址如蘆山峁發現過良渚風格的玉琮等玉器,在石峁人虎圖石雕畫面上,中間神面的額頭出現了一個半圓飾,它的形狀是底邊平齊上邊圓弧,與良渚發現的半圓形玉飾形狀相同。良渚文化的玉半圓形飾也是冠面或髮帶上的附加裝飾,據此觀察這件石雕體現了明顯的良渚文化風格。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額置半圓形裝飾神面石雕

石峁石雕,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

良渚王發箍復原示意

這只是良渚文化影響的餘緒,還是兩地遠程直接交往的遺存?交流是一定存在的,但這是什麼性質的交流,還需要深入研究。因為這樣的石雕不會是自遙遠的東南方運來,應當是本地工匠所雕刻,那這個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9

陽刻浮雕,混技熟練運用

石峁石雕的雕刻技法,非常值得研究。有圓雕、浮雕,有陰刻,也有陽刻,石雕技法非常成熟。在一件石雕上,還表現多種手法合併使用,最能體現工匠水平的,就是那件三維神像石雕。

石峁的石雕,還可以結合玉雕工藝進行比較研究,雖然是粗糙和細膩的有差別的對比,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應當是可以找出一些聯繫的。

10

南北西東,多文化複合體

石峁石雕從表現出的多重屬性,可看出這是一個多文化的複合體,南北西東風格兼收並蓄,它所包含的意義非常深遠。

當然文化的複合現象,並不能確定存在複合政體,但至少證明不同文化的交融共生。

而且,還有一層意義也非常重要,這個存在過的高度發達的文化複合體,呈現出被徹底摧毀的狀態。也即是說,它與石峁主體遺存之間,可能存在一段時間差,它的相對年代應當要稍早一些。而在這個時間差里,一定隱含著一段重要的史實,它體現了異文化的對抗。

在石雕圖像中,還見到了持弓射馬的畫面,這也許表現的就是農耕與游牧文明之間的對立,這樣的畫面對我們理解石雕的意義和它背後的歷史,又打開了一扇亮窗。

從藝術和信仰,我們可以判斷這批石雕展示出的文明高度,我相信曾經有一座大型石構神廟屹立在石峁。分析相應年代古史上的重大事件,石峁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是什麼人建立了神廟,又是什麼人摧毀了它,這樣的答案一定會找到。

任何一種藝術,有它的來由,也有它的去路。藝術的發展,材料與技術是前提,藝術原理與思維法則是決定因素。石峁成熟的石雕藝術,是年代很早的藝術形式,可能借鑒了同期的琢玉藝術,也影響了後來鑄銅藝術,是北方繼彩陶之後拓展的又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商周時代的藝術中,我們可以發現石峁藝術的影子。

這些石雕才剛剛被發現,對於它的研究一定會大大開拓我們對古代藝術的認知,擴展我們的視野。

更重要的是,這些石雕所表現的內容,揭示了當時的信仰與崇拜體系,也同時揭示了古代文化遠程傳播與交融的事實,對於探討中華文明的形成又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