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部下擁立明朝藩王,被明朝和清朝官員暗殺,為何如此混亂?

李自成部下擁立明朝藩王,被明朝和清朝官員暗殺,為何如此混亂?

崇禎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隨後清軍又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一時間中國北方變成了李自成的大順、明朝和清朝三方勢力交織的地區,表面上看起來這三方互相為敵,應該成水火之勢。然而,當我們拿著放大鏡去仔細查看歷史細節時卻會發現,這三方之間並非完全的對立關係,有時候大順勢力會選擇和明朝勢力聯合,有的時候明朝又與清朝聯合,三方之間糾葛不清。

形勢圖

1644年四月,李自成在山海關慘敗,隨後率軍撤退北京,不久之後又從北京撤退到陝西,而在此之前,大順軍已經佔領了河南、山東等地,而因為李自成在戰敗之後撤退得太快,而且清軍勢力已經滲透到河南等地,所以山東的大順軍和撤退到陝西的大順軍主力失去了聯繫。

山東大順軍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面,明朝官紳得知李自成被清軍擊敗,都在蠢蠢欲動準備恢復明朝的地方政權,另一方面,清朝為了鞏固北京,派出了官員和軍隊前來招撫山東,大順軍面臨著當地明朝官紳和外來清軍的雙重威脅。

李自成劇照

於是,滯留在山東的大順軍在旗鼓(大順軍官職)趙應元的率領下自謀生路,他們以投降談判為名,率軍進入了原本被清軍佔領的青州,並趁機抓住了清朝任命的戶、工部侍郎王鰲永,此人受清廷委派前來招撫河南、山東兩省,後王鰲永被趙應元處斬。

佔領了青州的趙應元自知憑藉自己的一支孤軍無法得到當地官紳和百姓的支持,於是便想到利用明朝的影響力,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拉一個明朝藩王做大旗,而山東正好還有一個藩王——衡王,於是趙應元「擁立衡王為號召計」,於1644年十月初八扶衡王登上寶座。雖然衡王十分不情願,但是在趙應元的武力威脅下也不得不照辦。

衡王世系表

此後,趙應元在青州招兵買馬,而且附近州縣的抗清武裝也都選擇投靠趙應元,在他的率領下共同抗清。而在趙應元和明朝勢力聯合的同時,清朝也選擇了和明朝勢力聯合。

當時,清朝山東巡撫手上只有六百多兵馬,根本無力對抗佔據青州的趙應元,他只好向朝廷求救,希望朝廷能夠多派兵馬來山東,而且要「真滿洲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滿洲八旗軍。在清廷派兵的同時,原明朝官員、青州守備李士元自告奮勇,準備進入青州城做說客,最終趙應元上了李士元的當,決定同清軍會面商討投降細節。

八旗軍劇照

結果,當天晚上,在趙應元設宴慶祝會談成功時,李士元和隨從在宴席上擊殺了趙應元,而埋伏在城外的清軍也趁亂髮起進攻,最終清軍裡應外合,趙應元軍大敗,清軍重新收復了青州。

從趙應元的青州事變可以看出,當時山東處於大順、明朝和清朝三方爭奪的地區,山東的形勢一片混亂,而清朝單方面也不見得能夠做到完全控制,而大順和明朝也沒能夠做到通力合作,最終導致清朝坐收漁翁之利。

參考文獻:《南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於吳三桂和史可法,最終二人都負了他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