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到底是真慈善還是為了避稅?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到底是真慈善還是為了避稅?

作者簡介:沁心,在中國生活了23年,又在美國工作生活了16年,然後當起了十年海龜。有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背景,目前在外企當高管,常年中美兩地跑。有兩個生在美國的女兒,當過中國的小留學生,目前在美國讀大學。希望通過一支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和美國。

在上周末的一篇文章《如何在茫茫人海中,一眼Pick出美國有錢人?》中,提到美國富豪喜歡捐款,很多網友留言質疑:美國富豪捐款的真實目的並不是做慈善,而是為了避稅。

作為一個老移民,我的經驗告訴我:都是,也都不是。固然捐贈慈善事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避稅優惠,但是對於這些富豪而言,這些稅款是不足以放在心上的。捐錢給慈善事業和「給」稅務局,都是給錢出去。

比爾蓋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等眾多美國富豪都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家。比爾蓋茨2008年捐款580億美金,幾乎是全部身家。

巴菲特也把自己財產的大部分(約310億美元)捐給了基金會。80後新晉的大富豪扎克伯格則與妻子一起,捐出個人臉書股票的99%用於做慈善,摺合四億五千萬美元。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到底是真慈善還是為了避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些富豪們捐贈這麼多錢到底是為了什麼?首先,我們看看美國人有了錢一般會做什麼(特別富有的那種有錢):


1.買海濱豪宅,類似莊園類型,大多集中在加州和弗羅里達州。2.買私家飛機,便於商務差旅和家屬們組團海外採購。3.建立一個遺產基金,給孩子們留下基本保障。4.捐贈慈善事業。

大家認真看一下,沒有兩樣東西在清單上:一擲千金的不良行為,和為子孫包辦終身。

捐贈慈善機構可以避稅,但是放入遺產基金一樣可以避稅,為什麼還選擇捐贈呢?我們需要跳出捐贈本身的行為來看,因為捐贈的背後,反射的是美國的人文思想和價值觀。

不留過多的遺產,是逼孩子獨立自強

很多富人不會把很多錢放入遺產基金,因為這樣會造成子孫們的依賴性,「不勞而獲」在美國文化中是非常恥辱的,花父母的錢享受生活在美國會被人恥笑。

筆者在大女兒19歲生日的時候買了一個「Guess」的小挎包作為禮物,正好趕上打折,價格不貴,和普通牌子的包包接近。

大女兒背到學校後,一直被同學和朋友問:「這個包包是你自己的錢買的,還是你父母買給你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花的是父母的錢買名牌包,你有什麼好炫耀的?大女兒用了不到一個月就收了起來,後來她用自己打工的錢買了一個包,終於可以揚眉吐氣的拿給同學看了。

由此可見,花父母的錢過好日子,不僅不會被周遭的人羨慕,反而會招來鄙視,用遺產也是這個道理。富人父母希望孩子可以獨立自強,打下一片天下,而不是躺在那裡吃父母的遺產,所以他們選擇把大部分錢捐贈給慈善機構,用來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捐贈慈善是一種教育手段

天下父母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和側重的方向不一樣。

美國父母很看重孩子的社會公益心,認為這是孩子安身立命的一部分。美國的教育系統也是這樣設置孩子的課程的。

所有的高中和大學,包括一些研究院,對於錄取和畢業都要求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這個參與可以說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美國富人屬於有錢階級,他們要靠自身的行為,通過捐款,來實際教育子女,什麼是公益思想。

筆者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就職公司老闆,就是一位富二代。他的爺爺創業建立了這家工廠,他父親把企業發展壯大,到了他手裡企業規模又翻了3倍。

但是,他從來沒有繼承過遺產,他父親的錢全部捐贈給了所在城市的心臟病基金會,用於拯救有先天性心臟病又沒有錢救治的兒童。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到底是真慈善還是為了避稅?

我的老闆在15歲的時候,就在父親的工廠打工,先是在廠長裡面當包裝工,半年後轉做了銷售,一直做到了21歲大學畢業,建立了廣泛的客戶基礎。他繼承這個廠子,不是父親直接轉名頭到他名下,而是他用自己的積蓄加貸款,從父親手裡買下了全部股份。

老闆父親的理論是:只有兒子自己去辛苦奮鬥,才能夠學到經營的真諦,也才懂得珍惜,做事可以踏實不浮躁。

老闆父親的哥哥比老闆父親做的更成功、更有錢,給老闆堂兄留下了豐厚的遺產,並無條件轉讓自己的工廠到堂兄名下。因此,堂兄終日異想天開,不僅瘋狂擴張,還急於拓寬業務領域,結果很快就出現了資金鏈斷裂,不得不把繼承的工廠和遺產基金抵押給銀行,最後走向了破產。

堂兄不僅沒有能夠享受遺產,反而得靠給別人打工來過日子和還銀行貸款。老闆堂兄的兩個孩子,還得靠我老闆資助完成大學學業。

(至於用遺產去揮霍等不正當的享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捐贈是一種對自尊和自愛的培養

不要小看捐贈資產,捐贈過程中會培養人的自尊和自愛。

有句話說的好:「施比受好「。美國人很看重這個「施」字,「施」代表了一種能力,和一種包容。一個人的自尊和自愛是建立在能力與包容之上的。

筆者先生就讀過的大學裡面有一位很出名的系行政秘書,她大概60歲,工資不高,生活非常節省,每次聚會吃剩下的食品她都打包回家吃,從來不讓浪費掉。她穿的衣服基本都是打折買的,或者是別人不穿轉贈的(Hand-me-down)。

大家都認為她很窮,但是在她過世前,她捐贈了一大筆錢給慈善機構,令所有的人大跌眼鏡。

這位系秘書追求的是「施」帶給她的成就感,和因此築造的高尚自尊和自愛。很多富人有著同樣的精神需求。

捐贈是對沒有完成的夢想的補償

人類天生愛做夢,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夢想。

我的婦產科醫生在我住院期間曾經和我講過他的故事:

他是一個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今天他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婦產科醫生,完全是出於一位富豪的幫助。

這位富豪出生的時候,母親因為生產時候出了意外而早逝,他發誓一定要為婦產科的研究做貢獻。富豪很想成為一位婦產科醫生,但是老天沒有給予他讀書的聰明才智,只勉強完成了大專學歷。

畢業以後,富豪選擇了經商,發奮努力的掙錢,不出15年成為了富豪,然後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圓夢之旅。他建立了一個私人基金會,專門選擇有優質潛力的、準備成為婦產科醫生的學生,資質他們學習、辦實驗室、搞研究,我的婦產科醫生就是受惠者之一。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到底是真慈善還是為了避稅?

綜上所述,捐贈慈善事業不單單是一個錢的問題,還有很多精神層面的考慮,和對子孫、對社會的一個責任感。美國是個講究責任和義務的國家,不僅體現在書本教育中,同樣體現在捐贈慈善事業中。

捐贈慈善的人群,不僅僅都是富豪,中產階級和白領階層也很多,只是他們的捐贈數額小,不足以引起大眾的關注。在我們討論美國捐贈慈善事業的時候,是否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呢?

投稿人原創,如有侵權問題,非本平台責任,請告知本平台移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民幫 的精彩文章:

馬爾他移民持續升溫,這些套路要關注
翟天臨「學霸」人設崩塌,學術不端的後果在國外更可怕!

TAG:移民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