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473 《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任熊 紙本設色 縱88厘米 橫28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任熊與任薰、任頤合稱「三任」,加任預,也稱「四任」,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

他的《仕女圖》在設色方面,厚重濃郁,鮮爆活跳,特別是衣紋的折角處小塊的對比色,與整體色相比極不協調,但因此也構成了一種特殊的視覺衝擊力。

474 《吹簫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羊文森 紙本設色 縱104.9厘米 橫41.2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羊文森為晚清畫家,生卒年不詳,擅長人物畫尤其是仕女畫。

此畫中女子吹簫時的神情似若有所思。從畫面上,我們似乎可以聽到那傳達人物情思的清幽悅耳的簫聲。

畫法用勾勒填彩法,勾線如鐵劃銀鉤,賦彩濃淡並用。

475 《梨花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沙馥 絹本設色 縱84厘米 橫37厘米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中國人物畫家主張以神「君形」,緊緊抓住有利於傳神的眼神、手勢、身姿與重要細節,強調分別主次,有詳有略,詳於人物活動及其顧盼呼應而略於環境描寫。

此幅《犁花仕女圖》中的背景十分簡略,用以突出仕女的神情和姿態及內心活動。

476 《芭蕉美人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沙馥 紙本設色 徐悲鴻紀念館藏

沙馥(1831—1906),晚清花鳥畫家,也善畫人物。

此圖筆法清新活潑,氣味靜穆,富有裝飾趣味,具有寫生的效果。

477 《撲蝶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費以耕 絹本設色 縱91厘米 橫38.9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費以耕,生卒年不詳。費丹旭長子,畫承家傳,工仕女畫。風格清麗。

畫中仕女柳眉細眼,身材修長,一副弱不禁風而楚楚動人的樣子。同時又身姿活潑地在花叢中追逐著上下翻飛的彩蝶,神情煞是可愛而迷人。

478 《牡丹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縱101.9厘米 橫31.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長,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畫家。任薰自幼受父兄影響,喜愛繪畫,青年時在寧波賣畫為生,1868年與任頤去蘇州,後寓居蘇州、上海。任頤、任預均從其習畫。

《牡丹仕女圖》描繪了一瘦弱清麗的女子,其嬌嫩嫵媚的風姿與雍容華貴的牡丹一樣,給人以愉悅的美感。

479 《蔡文姬》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縱145.5厘米 橫39.5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任薰治學嚴謹,在寫生、臨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他的畫承父兄,人物常用高古遊絲、鐵線、行雲流水、蘭葉幾種描法。

此幅《蔡文姬》用方折有力的線條描繪了才女蔡文姬的形象,將其聰慧而富有正義感的內在品質表現得生動傳神。

480 《吹簫引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縱145.5厘米 橫39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任薰擅畫人物,在人物畫方面具有傑出的藝術天分。

《吹簫引鳳圖》藉嫵媚清俊的吹簫仕女的形象,表現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意境,也傳達了畫家內心對於美好的一種嚮往。

481 《燈下沉思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縱130厘米 橫33厘米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任薰的人物畫同任熊一樣,受陳洪綬影響很深。人物造型誇張而不乏寫實傾向,力透紙背,很有藝術表現力。

《燈下沉思圖》描繪一淡妝女子,在燈下陷入沉思的嬌麗姿容,那中蹙眉凝神的模樣很是惹人愛憐。

482 《麻姑獻壽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縱172厘米 橫81.5厘米 江蘇省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據葛洪《神仙傳》,麻姑修於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萊仙島。三月三日,王母壽辰,麻姑用靈芝釀酒作壽禮,後來民間多畫此女以賀壽。

任薰此畫很有陳洪綬筆意而出新,用工筆重彩繪出,敷色濃郁,頗能表現壽喜之日的熱鬧紛繁的場面。

483 《瑤池霓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縱243.5厘米 橫122.2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瑤池霓裳圖》畫仙霧繚繞的瑤池盛宴場面。畫中裙裾飄舉若飛的眾仙女吹奏的天籟之音,似乎從畫面傳遞而出,令人心曠神怡、繞樑三日而不絕。雍容華貴的王母娘娘駕彩鳳乘祥雲、徐徐而來,場面很是幽雅熱烈。

484 《華天跨蝶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任薰的人物畫,格調清新,雅俗共賞,很有特色。人稱「任阜長精於繪事,名噪當時」。除從學者任頤、任預外,寧波、蘇州均有弟子,深受時人擁戴。

《華天跨蝶圖》是任薰的傳世名作。

485 《綬硯作書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任薰兼工人物、花鳥、山水、肖像、仕女,畫法博採眾長,面貌多樣,富有新意。他所作仕女主要繼承陳洪綬,然有所變革。

此幅《綬硯作書圖》中的人物,造型仍加誇張,然比例大致準確。圓潤勁健的線條在刻畫人物動勢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表現張力。

486 《竇燕山教子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竇燕山對孩子那種舔犢之情和拳拳之愛躍然畫面。

畫中設色十分清淡,人物的面部略加暈染。線條多為宛轉迴旋的行雲流水描及飄逸的蘭葉描,畫風獨特。

487 《閨中禮佛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設色

任薰的繪畫明顯地繼承了陳洪綬的風格,雖沒有陳的高古、清逸之趣,卻顯得通俗平易,能收到雅俗共賞的效果。

閨中仕女姿容嬌柔而清麗脫俗,具有典型的清代仕女審美特徵。

488 《芭蕉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25厘米 橫31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此畫是任薰與任頤合作而成。畫法採用勾勒填彩,勾線如鐵線銀鉤,有行雲流水之妙而多一種勁健遒麗,芭蕉用沒骨法暈染,仕女用線條勾畫,頗具特色。

489 《人物》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薰 紙本 縱139.5厘米 橫47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任薰的人物畫講究用筆。他用盤曲如絲的方折圓勁的線條來表現人物的胖瘦肥豐,面部造型上狹下豐,軀幹偉岸,畫風古雅。

490 《烹茶洗硯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錢慧安 紙本設色 縱62.1厘米 橫59.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在兩株虯曲的松樹下,有傍石而建的水榭,一中年男子倚欄而坐。榭內琴桌上置有茶具、書函,一侍童在水邊滌硯,數條金魚正游向硯前;另一侍童拿著蒲扇,對小爐扇風烹茶。

人物線條尖細挺勁,轉折硬健,師法陳洪綬而不受所圍,其技法已臻純熟,儀容閑雅,設色清淡,為清末海上畫派的風格。

這是同治十年(1871),作者三十九歲時,為友人文舟所作的肖像畫。

491 《簪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錢慧安 絹本 設色 縱142厘米 橫80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似是取意韓魏公邀客品賞芍藥名品—金帶之軼事。據說「此花開者,城中必出宰相」,後果如此言,品賞此花的人,後皆入相。

圖中聳立兩株青松,虯枝盤折,古藤披垂,氣勢非凡。松下湖石峻峭,芍藥盛開。

此畫用筆工整,以錢線描寫衣紋,人物神態各異,均有生意。色彩古雅,韻味高遠。

492 《仕女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錢慧安 紙本設色 縱162厘米 橫39厘米 天津美術學院藏

錢慧安為清光緒年間上海著名仕女畫家。人物造型清瘦,筆法遒勁,喜用重疊細勁的線條作衣紋,別具一格,在當時頗負盛名。

這裡選兩幅:《西池桃熟》和《瑤島分香》,畫中仕女形象誠如上言。

493 《慈母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錢慧安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 橫92厘米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錢慧安(1833—1911),初名貴昌,字吉生,號雙管樓,一號清溪樵子,寶山(今屬上海市)人。僑居上海賣畫,名重一時。擅畫人物、仕女和花鳥。筆意遒勁,態度閑雅。

《慈母圖》將偉大無私的母性渲染得十分崇高而令人感動。

494 《對弈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錢慧安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 橫92厘米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畫中仕女呈典型的文人理想的美女形象:鵝蛋臉型、柳眉細眼、身材修長、體態風流而弱不禁風,千柔百媚,惹人愛憐。對弈仕女蹙眉凝神的形態既有病西施的沉魚落雁之美,又充滿林黛玉似的聰慧和促狹,很是生動傳神。

495 《荷塘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清 樊虛 紙本設色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樊虛生卒年不詳,清代晚期畫家,善畫人物。

《荷塘仕女圖》筆調簡潔,結構處略作渲染,後順墨線以色勾勒,色從墨態,渾然一體。畫中仕女的衣紋一變成法,運筆細勁流暢,筆調高朗嚴謹,成功地表現了夏衣的質感,充分顯示了畫家的藝術功力。

496 《柳下曉妝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陳崇光 紙本設色 縱127厘米 橫43.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陳崇光(1838—1896),原名炤,字若木、櫟生,江蘇甘泉(今揚州)人。初為雕花工人,後拜虞蟾為師。山水、花卉、人物俱能,尤擅雙鉤花卉。古人云:「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既要把柳樹的枯枝老乾畫得挺拔多姿,又要保持其婀娜之勢,確屬不易。

作為此畫中起點綴和烘托環境作用的柳樹,在陳崇光筆下卻表現得很是從容嫵媚。柳下仕女正專心整理晨妝,其光鮮嬌媚的姿容在柳枝的襯托下,顯得清麗脫俗而動人。

497 《花容玉貌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絹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28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任頤(1839/40—1895),清末畫家,原名潤,字伯年,後更名。生於浙江山陰航塢山,卒於上海。其父任雲淞是民間畫工,任頤幼時隨父學畫肖像,在傳神寫照和默寫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後到寧波隨任薰學畫,同年春末與任薰離開寧波到蘇州,後寓居上海近30年,以賣畫為生。

此幅《花容玉貌圖》體現了一種費丹旭式的半工半寫法,仕女形象則清麗嬌柔,風雅脫俗。

498 《授書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28.8厘米 橫39厘米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任頤是「四任」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善於融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於一爐,畫作呈多種面貌出現,很富有新意。

此幅《授書圖》用工筆重彩手法描繪人物,可看出受陳洪綬的影響。

499 《仙姑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48厘米 橫79.7厘米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任頤的人物畫題材廣泛,既有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也有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他善於寫真術,能夠捕捉人物一剎那之間的神情動態,被譽之為「曾波臣後第一手」。

《仙姑圖》形象生動,構思奇妙,堪稱近代繪畫史上少見的佳作。

500 《弄璋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07厘米 橫42.8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任頤兼善塑像,據說他曾用宜興陶土塑制其父一小全身像,「狀至入神」。他自幼植根於民間藝術之中,又適當吸取了西洋畫的有益成分,畫過人體,對民族傳統藝術理解較深,敢於創新,成為「海派」的主將,被徐悲鴻稱為「仇十洲(仇英)後中國畫家第一人」。

此幅《弄璋圖》用方折勁健的筆觸描繪了一種舔犢之情和弄璋之喜。

501 《西施浣紗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05厘米 橫27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任頤善用寫生法畫小寫意仕女,畫法博採眾長,面貌多樣,富有新意。

《西施浣紗圖》形象簡練準確,生動傳神,筆法靈活多變,揮灑自如,情趣樸實自然,雅俗共賞,開近代仕女畫的新風。

502 《雪中送炭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38.5厘米 橫68.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雪中送炭圖》是一幅反映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人物畫傑作。此圖含義深刻,人物生動,畫中小童呵手的姿態,更表現出風雪凜冽、天寒地凍的氣氛。

在畫法上,潑墨與細筆並用,可謂盡變化之能事。

503 《祝翁呼雞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任頤的人物畫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優良傳統,宗法陳洪綬、上追唐寅、梁楷、李公麟、貫休、吳道子、顧愷之、曾鯨、禹之鼎、費丹旭、黃慎,對他都有影響。他的肖像畫能做到「如鏡取影,妙得傳神」,表現方法上吸取西畫優長,注意人物解剖關係和立體感。

《祝翁呼雞圖》中人物,生動傳神,面部鬚眉畢現。

504 《老子騎牛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任頤是近代「海派」的代表畫家,除了花鳥、肖像,人物畫的成就很高。

《老子騎牛圖》中老子瘦骨清像,一副仙風道骨的智者模樣。

其衣紋勾勒精練,表現了瀟洒飄逸的線條美,除了發揮傳統筆墨人物畫技巧,還適當地吸收西洋人物畫的陰影和明暗,而敷色淡雅,濃墨點睛,神采煥發。

505 《鍾進士斬狐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任頤是「海派」畫家中賣畫最多、成就最高的畫家之一。「海派」就是指清末集中在上海出售自己藝術品,其畫作符合新興城市階層欣賞口味的一批畫家。他們雖然生平經歷各不相同,為了適應藝術品市場,高雅的文人趣味逐漸減少,在表現手法上盡量採用更適於被民眾接受的方式。

鍾進士即鍾馗,那滿臉正氣和威風嚴肅的表情,用任頤那方折遒勁的線條來表現可謂得天獨厚。

506 《人物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任頤的人物畫畫面簡單,除人物外並無其他背景,更突出了人物的神情特點,真可謂傳神寫照。

此畫以勾勒、點綴、潑墨等筆法交替互用,賦色鮮活明麗,畫面整體而無瑣碎之感,然而其細部卻經精心繪製,可清楚看到人物的每一根鬢眉,活靈活現。

507 《送子觀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任頤常以書法用於畫中,參用於畫意,給人以驚奇不凡之感。據說任頤的畫「雖極細之筆,必懸腕中鋒。」他自稱「作畫如頤,差足當一寫字」。

508 《沙山春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清任頤紙本設色 縱128.6厘米 橫32.3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任頤一生為其好友作了很多肖像畫,比如《酸寒尉像》就是吳昌碩的肖像。

《沙山春像》中的人物神情沉穩,若有所思。任頤抓住他這瞬間之意態神色,以沒骨法生動準確地寫成肖像,用筆嫻熟而凝重,氣勢飛動而骨力俱老,設色簡凈,筆到而神采畢現,除面部以淡墨勾寫,餘者皆以色彩塊面渲淡為之,雖不用線而覺線之空靈,一氣呵成。

509 《人馬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32.5厘米 橫633.1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任伯年的作品題材廣泛,造型生動有趣,色彩雅緻,很受市民喜愛。

此畫渲染點破,簡約明晰,畫面氣氛祥和,毫不做作。畫家以色墨相融的手法,用筆非常瀟洒,顯示了其高超的技藝。

510 《鍾馗插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預 紙本設色

任預(1854—1901),晚清畫家。字立凡,浙江蕭山人,任熊之子。長期在上海、蘇州一帶賣畫,畫藝得到了任薰、任頤和趙之謙的指教。學習文人畫,擅長人物、山水、花鳥。畫風秀出時流,別立疏懶落拓的風趣。

歷來畫家對鍾馗誇張而詼諧的面容十分感興趣,任預在《鍾馗插花圖》中將粗率武猛的鐘馗與千姿百媚的鮮花畫在一起,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鍾馗插花動作的笨拙和憨態可掬讓人忍俊不禁。

511 《為陳文焯畫三十小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預 紙本設色

任預人物畫師承陳洪綬,花卉學宋人雙鉤法,筆墨豪放,意境新奇,尤善傳神。

此畫是任預為陳文焯三十歲時畫的肖像。

512 《梅花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預

任預曾生活在社會底層,目睹帝國主義的蹂躪和上海殖民地化,因而在一些創作中頗多針砭寄情之作,蘊含了一定的思想性。

《梅花仕女圖》用圓勁方折的線條表現出仕女的清秀纖細,作為背景的梅花則用沒骨法暈染,在一種迷濛中映襯出仕女的秀雅清麗。

513 《碧蔭軒主人小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清任預紙本設色 縱127.7厘米 橫60.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任預在肖像畫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所描繪的肖像,以逼肖寫神著稱,深受時人喜愛。

此幅《碧蔭軒主人小像》,即是受碧蔭軒主人托為其繪的肖像。

畫中衣紋勾勒精練,表現了瀟洒飄逸的線條美,除了發揮傳統筆墨人物畫技巧,還適當地吸收西洋畫的光影效果,而且敷色淡雅,很是傳神。

514 《叱石成羊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預 紙本設色 縱103.9厘米 橫48.2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任預的人物畫取材很廣泛,神話傳說、道釋故事等,都是他表現的主題。他的人物畫融合中西,鉤線後,用色深染,深線濃淡,顯然受到水彩畫的影響,人物略施薄彩,用筆簡練似速寫,這在當時無疑具有創新意義。

此畫以粗筆濃墨寫之,遒勁自由而不失法度。以干筆破鋒皴擦粗寫人物,很是生動傳神。

515 《桃園問津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任預 金箋水墨設色 縱64.1厘米 34.5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中國人物畫歷史悠久,形成了它獨特的傳統。對於人物美的認識與表現,一般不留意於人體美,而側重「神識風采」之美。有傳神、寫真、寫心、肖品,即通過人物內在本質的外形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個性與內心世界,同時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會屬性,並給以或嘗試新的審美判斷。

任預的此幅人物畫在傳神寫真方面具有很高的水準。

516 《秦贊堯像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43.5厘米 橫4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畫秦贊堯立像。圖中秦氏光頭濃須,身著淡青色長袍,手執靈芝。立於畫面的正中。

右上方自題「秦醉經四十九歲小像,虛谷寫,」下鈐「虛谷」朱方印。右上方有秦贊堯自贊和記述創作的情況。以秦贊堯「四十九歲小像」推斷,此圖應為虛谷五十三歲作品。

全畫筆法簡練,構圖簡潔,是虛谷肖像畫優秀之作。

517 《油畫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佚名 油畫

清末畫壇,呈現了一種多元的面貌,既有文人畫、宮廷繪畫、民間繪畫的逐漸趨同,也糅和了西洋繪畫的光影和透視效果,甚至,西洋繪畫中的油畫也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誕生了,因為它一開始就以一種中西結合的面目示人。

此幅畫雖然用的是油畫的形式,在表現人物特點時運用的卻是傳統中國畫的手法和構思。

518 《沈麟元葑山釣徒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16厘米 橫5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麟元,字竹齋,一字卓哉,錢塘(今杭州)人。清同治至光緒年間(1862—1908)官河南淅川廳同知,善書,工山水,筆力蒼勁,書風似奚崗,與虛谷同時代人。

坡陀泉石間,沈麟元頭戴斗笠,身著白短褲衣服,留著短髮坐在石上,作觀水沉思狀,身後放著漁竿,以點破主題。畫中人物神態悠閑,形象生動逼真。

畫右上方自題「葑山釣徒。竹齋先生五十歲小景,虛谷。」下鈐「虛谷」朱方印。

全畫筆法冷峭超逸,別具一格。可稱虛谷肖像畫的代表作品。

519 《彭公像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25.2厘米 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一長袍老者手執菊花,倚坐於湖石塊累上。庭院中雙松挺拔,茂郁蒼翠,松下兩隻白鶴在綠蔭間閑步。竹籬邊,秋樹蔥蘢,叢菊盛開。

畫家很注重人物面目的刻劃,勾染筆筆精到,墨色渲染過度,虛實對此清晰自然,很好地把握住了主人公面容豐滿、神態閑適的特徵,加上流暢簡潔的衣紋和松鶴花石的映現,更顯示出「人淡如菊」、儒雅持重的精神風貌。

520 《無量壽佛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29.9厘米 橫61.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無量壽佛是凈土宗主佛之一,常與釋迦、樂師二佛並坐,稱為三尊。

此圖佛陀盤坐崖前,作說法狀。佛像開相,富於個性,雙目炯炯,顯現睿智與神威。

這種以濃麗取勝,重色中求和諧的手法在虛谷以後的作品中比較少見。

此畫係為摯友高邕所作。款署「無量壽佛,李盟弟,虛谷寫」。鈐「虛谷書畫」、「三十七峰草堂」諸印。

521 《山水人物扇頁》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四):清代 (四)

虛谷 紙本設色 縱18厘米 橫5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遠處高峰矗立,近景山路坡緩,三株大樹枝葉遮天。秋風送涼,楓葉如丹。一戴風帽老者,著長衣于山林間閑步。構圖雖繁,然用筆卻非常簡練。

款署:「舜山仁兄先生屬。虛谷」,印「虛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Ana Teresa Fernandez的精彩繪畫欣賞
「清」唐岱丁觀鵬: 農曆十二個月令圖軸以及註解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