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項偉大的功績,巴士底獄讓查理五世心裡有了底

一項偉大的功績,巴士底獄讓查理五世心裡有了底

文|約克公爵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我是先知道巴士底獄,後知道倫敦塔的。畢竟色彩斑斕的法國大革命帶給我們這一代人更多的影響。按現在東西方都能接受的觀點看,革命是實現正義和恢復秩序的行為,是權力在不同階層中轉移的方法,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在這個大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等迸發出璀璨的生命光華,照亮著他們身後的年代。

攻佔巴士底獄

對待法國大革命,狄更斯和雨果兩位先賢曾經有過會面,進行了深刻的討論。各回各家後,狄更斯寫下了垂暮之年的巔峰之作《雙城記》,雨果完成了不朽名篇《九三年》。二位大師通過作品將各自的人文精神展示給後世。簡單來說,雨果贊成革命,但希望給這種狂飆突進不容減速的社會變革套上人道主義的軛,用良心作指南針。並藉助郭文之口說出了這句話:「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狄更斯相對保守得多,他同情被壓迫的法國人民,對於他們遭受駭人聽聞的暴政虐待表示強烈的憤慨和否定,但他本質上是懷疑革命和否定革命的。

卡登為了愛,捨身救出在巴士底獄有血債的情敵,而郭文,捨身救出政治光譜完全相反的政敵,則是為了心目中純潔的理想國。

《雙城記》從巴士底獄開篇,成為我們的英文課本。而歷史教科書里,是巴士底獄的彩色照片,那麼這個傳說中不可一世的反動堡壘,是怎麼建成的呢?

其實和對岸的倫敦塔一樣,巴士底獄,其實最早也不是監獄,而是城堡。如果說「征服者」威廉修建倫敦塔,還有某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迷茫,那巴士底獄則不同,它純粹是被屢戰屢勝的英國人逼出來的。

巴士底,古法語意為城堡。它的修建,是為了首都面對英軍攻擊時,能多一層屏障多一層保護。沒有巴士底的巴黎,和沒有倫敦塔的倫敦一樣,也是海盜的提款機,敵國最喜歡攻擊的薄弱點,一座從來都無法防守的都城。

修建巴士底城堡,是法王查理五世的一項偉大功績。「英明者」查理五世,法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國王之一。但當他接手統治法蘭西時,面對的是一個超級棘手的爛攤子。當他步入而立之年,正趕上英法百年戰爭第一階段英國優勢最大的時候。他的父王,就是客死倫敦塔的「好人」約翰二世,剛剛在1356年普瓦捷的戰場上葬送了法蘭西的全部軍隊。眼下為了父王陛下的贖金,成為攝政的王太子查理被迫多次召開三級會議,以籌措款項。

查理五世

屋漏偏逢連夜雨。籌款沒有什麼結果,對於無休止的戰爭和劫掠式苛捐雜稅早已不滿的巴黎市民卻提前動手,他們在商人艾迪安·馬賽領導下,將查理攝政和他的朝廷一舉打出了巴黎。好不容易逃到了鄉下,「鄉巴佬扎克雷」也如火如荼的起義,無路可去的王子只好抹下面子,向其父的宿敵——納瓦拉的國王「惡人」查理低頭求救。藉助凶名昭彰的另一個查理的力量,1359年,法國終於將兩股起義勢力鎮壓下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360年,英軍在愛德華三世的率領下進抵巴黎郊區。軍隊在戰場上潰敗,市民在首都暴動,農村遍地揭竿而起,黑死病和瘟疫來回肆虐,強敵兵臨城下。查理審時度勢,無奈的簽訂了城下之盟——《布勒丁尼和約》。根據和約,法國割讓了盧瓦爾河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大片領土,賠款300萬金幣,勉強保住了殘破的半壁江山和名義上的王冠。

利用割地賠款換來的10年時間,查理勵精圖治。他改革了軍制和稅制,用職業僱傭兵取代了不可靠的市民民團,發展了炮兵。由於巴黎城下不美妙的回憶,他在城市東方修建了最新式的防禦堡壘。城堡矗立在巴黎城門外的制高點上,防備著英國可能的再度入侵。

這座固若金湯的堡壘,佔地2670平方米,擁有8座百尺塔樓,高24米厚3米的巍峨城牆連接著塔樓,上面點綴著黑洞洞的炮口。經過多年疏浚,寬26米深8米的壕溝環繞著城堡,令攻擊者望而卻步。

有了巴士底,查理心裡也有了底。看著自己的傑作,查理或許會這麼認為:不管市內的暴民,還是城外的農民起義者,哪怕兇惡的死敵英軍再次兵臨城下,也不會顛覆神授的王權了吧。

但諷刺的是,英軍倒是來的次數不多。雖然早已森嚴壁壘,無奈巴黎人民眾志成城,在內戰和暴動中,巴士底要塞7次被攻破,6次被迫投降。算是恥辱記錄了。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趕出」故宮三十多年的溥儀,再次走進故宮說了什麼?
一邊說著歡迎和談一邊準備最後殲滅戰,毛澤東的兩手準備

TAG:國家人文歷史 |